第294章 親力親爲
冼耀文追求岑佩佩的動機本就不是男歡女愛,兩人的牀頭話多是生意經,哪個國家適合銷售什麼商品,諸如此類的話題,都在冼耀文的灌輸範圍之內。
具體到方便麪,冼耀文給岑佩佩規劃過市場開發方向,先用“獵奇”開發香港市場,等市場一打開,馬上建立東洋分廠,藉着“剛需”在東洋打開局面,然後緊鑼密鼓地進入韓國市場,面對滿目瘡痍的韓國,巧用“上行下效”,將方便麪打進韓國上流社會的餐桌,建立方便麪在韓國平民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食也(韓國)分公司是用來犧牲的,適當的時候,冼耀文要代表韓國人民打一場民族復興仗,建立一個民族方便麪品牌“韓榮”,趕走香港侵略者,實現大韓民國偉大復興。
這是以後的事,茫然不知的方便麪之母岑佩佩正在一心二用,研究着該在東洋版配料里加什麼臭魚爛蝦。尋思一會,她會翻一翻放在桌面另一邊的兩本大部頭——一本關於海洋生物的科普類書籍,上面有介紹各種海洋生物的數量和分佈情況;另一本關於各國海鮮的食用情況。
她不僅要覈算配料在當下的成本,還用發展的眼光預測配料在幾年以後的價格變動。
自家樓下貌似鬧着玩的人民便利店上貨(供應)體系,以及中華製衣食堂的食材採購價格統計,都有歸類成冊,且冼耀文做過調查、統計、分析和預測,與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價動態,以及價格漲跌背後的原因,岑佩佩心中都有數,也進行過思維發散。
一個商品的價格因素,從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國家干預(宏觀調控)到貿易商的囤積居奇,再到終端消費的供求平衡,她可以做出數據模型,各種參數填入,對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做出趨近精準的預測。
之所以僅是趨近,關鍵在於冼家的商業情報體系未建成,獲得的信息、數據準確性以及及時性都要打一個問號。
好在當下正處於信息傳遞技術和模式的變革前期,整體而言,信息傳播速度不夠快,一些數據對時效性的要求並不高,岑佩佩的數據模型不至於淪爲笑話。
她回想起老爺前些天特意打長途電話告知的東洋物價,還有之前說過的東洋人飲食習慣中很少有人拿着骨頭啃,大多數東洋人一輩子沒喫過豬排骨、豬蹄、雞爪、雞頭、鴨脖等,在烹飪時有將食材骨肉分離的習慣。
又想起老爺看似無意中說起豬以前有過多種稱呼,豕、彘、豚、亥、豵等,東洋的養豬歷史不長,江戶時代纔開始養豬,因養殖技術是從大明引進,對豬的稱呼也按照大明的習慣稱爲“豚”,而東洋也有豬的說法,只不過東洋的豬專指野豬,所以在東洋,通常將豬骨稱爲豚骨。
其二,老爺還說起東洋吃麪條的歷史很短,數百年前,有一僧侶參考元代書籍《居家必要事類》中菜譜製作經帶面(類似褲帶面),來款待客人,這是東洋最早關於麪條的記載。
至於拉麪的歷史更短,只能追溯到幾十年前的明治時期,從東京和橫濱興起,且多繼承至中國南方面條的做法,這一時期,尚無拉麪這一說法,而是根據東洋原本就有的麪條蕎麥麪,將其稱爲南京蕎麥麪、支那蕎麥麪、中華蕎麥麪等。
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以東京和橫濱地區爲主,很多拉麪店受到震災的影響,東洋各地出現了能輕鬆開店的“大排檔”。二戰期間也有很多拉麪店關店,戰後拉麪大排檔再次增加,地方特色的拉麪開始登場,實惠的價格受到東洋人的喜愛。
從物價到豚骨、飲食習慣,再到拉麪,老爺應該是在暗示將它們結合起來——用便宜的豬骨和雞骨、雞爪、雞頭等熬製湯底,製作鮮香濃郁的豚骨拉麪。
岑佩佩順着思路思考良久,忽然心生疑問,“老爺爲什麼要暗示,而不是明着告訴我?”
又是許久尋思,她腦子裏冒出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她悟了,市場調查必須親自去做,近距離去觀察潛在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纔能有針對性地開發適合的口感,老爺是想讓我親自去一趟東洋。
想至此,她看向梁博濤,說道:“梁廠長,骨頭湯裏有什麼成分?”
梁博濤擡起頭,扶了扶眼鏡,說道:“氨基酸,主要是穀氨酸,還有膠原蛋白和微量元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
“對。”
“穀氨酸和穀氨酸鈉有什麼區別?”
“穀氨酸鈉又可以稱爲穀氨酸鹽……”梁博濤想到岑佩佩的化學認知不高,改用通俗易懂的說法,“穀氨酸鈉就是穀氨酸裏的鹽,廚師做菜用高湯提鮮,其實就是利用高湯裏的這種鹽。”
岑佩佩眼睛一亮,“用味精能不能調出高湯?”
梁博濤認真想了想,說道:“技術上能夠實現,但成本會很高,而且口感也不可能調配到一模一樣,濃縮高湯加防腐劑保存會更加實惠。”
“能不能提取成顆粒?”
“可以,但提取的顆粒再用水泡發,口感會差很多,而且成本也不會低,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哦。”
岑佩佩陷入沉默,思緒又回到市場調查。
梁博濤再次扶了扶下垂的眼鏡,低頭繼續在顯微鏡下做觀察。他要好好工作,對得起岑老闆邀請他加盟時的誠意以及給的高薪。
冼耀文這邊,他已經站在正主林忠邦的身邊,向對方闡述雙方的合作方案。
片源和發行,都是林忠邦的戲院和東南亞影片公司所需的,且有來有往,雙方互爲依仗,洽談相當順利,沒有絲毫波瀾。林忠邦後續會派人去香港拜訪友誼影業,接着雙方就可以討論合作細節,簽訂合作協議。
事情落聽,冼耀文沒在馬場多待,兵分兩路,龍學美去報社聯繫買島事宜,他自己回店屋,陪伴蔡金滿之餘,捎帶手構思好星展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招聘安排。
待時間差不多,他帶着蔡金滿去東海岸那邊赴李成智的約。
地點是李成智定的,就他所說,那邊有個姓徐的小姑娘開了一個海鮮攤,自創的一道辣椒螃蟹非常之美味,值得一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