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此事絕密,閱後即焚
咦!他這打坐練功一夜,將頭髮都練出形狀了?波浪卷的長髮,比以前顯得更加俊俏風流。
明黛容用胳膊肘悄悄碰了碰身邊的葉輕眉,繼而又遞了個眼色給秋漓。
三人不約而同地發現凌如玉髮型的變化。
待凌如玉坐下,明黛容挨上去,捏着他波浪卷的頭髮說,“公子,你這頭髮咋回事啊?怎麼變成波浪捲了?”
凌如玉纔想起來,在香港做了個髮型,回到龍羲後,這髮型也被帶回來了。他今早起來,用髮帶簡單綰了髮髻,大概是早已習慣自個髮型,所以並未覺得任何不妥。等到這會一說起,還真是。凌如玉卻不知該如何解釋,估計跟她們幾個認真地說出實情,怕是很難相信。
“公子,難道你現在打坐練功,身如火爐嗎?將這頭髮都給燙捲了?”秋漓眨着一雙大眼睛道。
她這一說,倒是提醒了凌如玉。凌如玉立即說,“有可能哦。那禪定功確實非同凡響。最近,我大概已練至‘萬魄歸心’境。一練功,感覺氣海沸騰,周身熱氣繚繞。或許,還真是如此呢。我自己都還沒發覺。”凌如玉故意捏着自個髮絲,看了看。
葉輕眉給凌如玉盛了一碗八寶如意粥,“燙捲了,公子愈加俊俏出彩啦。”
“呵呵……”明黛容笑着,又道,“公子如今這一身內功,豈不就是一座行走的小火爐。這大冬天,怪冷的。公子可得多給我們姐妹暖被窩纔行。暖熱一個被窩,就暖下一個。可不能讓你這小火爐的火,白白浪費了。對不?”
秋漓笑得花枝亂顫,點頭道:“公主說得極是,對對對。以後天天給我們暖被窩。”
聽得窗外一聲清脆的嘯叫,那是青鸞飛回來了。凌如玉走出去,架手停鳥,收到兩封信。
一封信,是羽鏡司指揮使高鵬發來的,上面寫着:“靈相派,籍籍無名的小門小派,其掌門全真子云遊四方,江湖術士,師承不詳,與江湖其他門派無甚勾連。另外,在御劍山莊習武的王爺明昊,常有異動,結交各類江湖人士。”
另一封信,是攝政妃上官瑤寫來的,“東境大都督呼延瑭,經太祖、乾宗、仁宗三朝,已成三朝元老,一直駐守鈺州城,潛心經營帝國東境。呼延家族在東境勢力盤根節錯,樹大根深。東境乃我帝國糧倉和錢袋,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人手中。今日得悉,王爺明昊與呼延瑭時有走動。恐日後,呼延瑭尾大不掉。此次,你遊歷江南。正好趁機,除掉呼延瑭,打壓呼延家族。此事絕密,閱後即焚。”
凌如玉看完,立即將兩封信揉成一團,劃了個火摺子點着,丟在地上,看着那紙團漸漸地燒成一灘灰燼。
高鵬的那封信,倒沒什麼大不了。而攝政妃上官瑤的那封信,卻是相當有份量。這次下江南,凌如玉在所難免,得爲攝政妃上官瑤當一把殺人利刃。
這兩封信,還都提到了王爺明昊。這就有點意思了。凌如玉手上捻着腰間玉佩,凝神思索着。
喫過早飯,一行人上馬出發,前往鈺州城。
那靈相派的全真子知曉凌如玉的身份後,再也不敢大大咧咧地擺譜。他沒敢再上馬車,只自己和徒弟葉驅虎各騎了一匹馬。
凌如玉帶着公主明黛容坐在馬車裏。那葉輕眉和秋漓說要沿途看看江南風景,便任由她二人騎馬前行。
想到那兩封信都提到了王爺明昊,凌如玉就有意和公主明黛容聊起來,問她,“你對那個哥哥明昊,有多少了解?”
“瞭解不多啊。”明黛容說,“父皇不怎麼親近淑妃娘娘。明昊哥哥呢,跟着他母妃,性子也比較冷僻陰鷙。除了節日裏的家庭聚餐,平時很少往來。”
“爲什麼呢?”凌如玉身子半躺。而明黛容就靠在他懷裏。
明黛容把玩着自己的手指,道,“因爲淑妃娘娘是楚國王室的公主啊。楚國被龍羲滅亡後,淑妃嫁了進來。”
凌如玉聽得心中一亮,“淑妃姓蘭?日月島蘭氏和她是一家人?”
“對。”明黛容道。
“我曾在宮中聽聞,淑妃娘娘早年和明滄海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一對。”凌如玉又問。
“是的。後來,陰差陽錯,淑妃嫁給了我父皇,生下來明昊哥哥。”
凌如玉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在上面寫“王爺明昊”“淑妃娘娘”“玄影門”“日月島蘭氏”。
淑妃娘娘,玄影門的背後,都是日月島蘭氏。而王爺明昊因爲母親是淑妃的緣故,他身體裏也流淌着日月島蘭氏的血。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因爲母親淑妃娘娘的緣故,日月島蘭氏讓玄影門和王爺明昊搭上線呢?
這麼一想,高鵬在那信中所說的“王爺明昊結交各類江湖人士”,那這江湖人士極有可能就是玄影門。
但是,單憑一點血緣關係,就能將王爺明昊和玄影門牢牢地綁定在一起嗎?
應該不能,王爺明昊曾參與宇文烈兵變,只是後來被明滄海攔下。這樣一個有野心的人,單憑血緣,是很難收攏他的。
那就是利益,共同的利益和目標,能讓王爺明昊和玄影門站在同一條船上?
這個共同利益和目標是什麼呢?凌如玉隱隱有所感知,但還不清晰,還不能完全確定。
馬車一路悠悠行駛,凌如玉腦海中思緒萬千。得到那兩封密信後,凌如玉心中一片喟嘆,此次江南之行,恐怕又是一趟血雨腥風之旅。
正想着,馬車停了下來。龍驤副統領蕭馳野在車外稟報:“大人,探馬來報,鈺州城門外,東境大都督呼延瑭的長子呼延豹率鈺州文臣武將,在城門外迎接大人。”
一直閉眼想事的凌如玉,驀然睜開眼,“呼延豹?呼延瑭來了沒?”
“沒有。爲首的是呼延豹。”
“知道了。”凌如玉重新閉上眼睛,“傳令下去,讓隊伍放慢速度。日頭落山時,到達鈺州城。”
“是。”
攝政妃授意的“打壓呼延家族”,從此刻,凌如玉便已然開始着手。
作爲攝政妃手中最快的刀,凌如玉不問緣由,只看效果。這纔是一把鋒利的刀。
攝政妃上官瑤信上說“趁機除掉呼延瑭”,在凌如玉讀來,那就是“必須除掉呼延瑭”。上官瑤和凌如玉說話,沒必要兜圈子。那個“趁機”是給凌如玉留下的轉圜餘地,而不是留給呼延瑭的。她說“除掉呼延瑭”,那是肯定要除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