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李郡尉回來時,我正在和林天澤詳細說道這段時間的情況。
昨日他剛剛清醒,尚未痊癒,沒有和他談及過多公務,只是說得籠統全面。
李郡尉得知他已然大好,當真是大喜過望。
急忙把他這段時間在外的情況一一說來。
我則是接過信使給我寄來的信件,打開一看,瞬間眉頭緊皺,一時無言。
林天澤在一旁看出我的不對勁:
“可是發生了何事?”
我把信遞給他。
這是鄭太傅派人給我送來的信件,消息比其他人來得靈通一些。
裏面說的是上次前線傳來消息,沈晚舟身爲主將不知所蹤,幽州動亂,皇帝意圖御駕親征。
而後大臣勸說無解,皇帝得償所願,親自赴往幽州。
只是他沒有派皇子監國,而是派三位大臣輔佐朝中政事。
皇帝親至幽州,果真叫將軍士氣大漲,一改因主將斷聯而萎靡的氣勢。
可惜戰場上還是要靠真刀實槍殺出來的。
陳國與黨項在幽州一戰,贏少輸多,戰況勉強穩定。
卻無人能力壓党項的進攻。
皇帝大怒,多次從附近各地調兵遣將,企圖集齊兵力反攻,然而卻慘遭埋伏,中道崩殂。
無奈,只能隨軍倉惶逃離。
幸而半路沈晚舟率軍突然出現,於混亂之中救了皇帝一行人,並反殺了追捕而來的党項人。
皇帝大喜,當着衆人的面立誓。
若是沈晚舟成功鎮平党項,凱旋而歸之日,便是她封王之時。
此話一出,幽州之人也隨之受到鼓舞。
沈晚舟出現的第一照面,便打了一場勝仗。
將士士氣激昂,戰況逐漸贏多輸少,一片大好之勢。
信的最後,是鄭太傅出言勉勵於我。
叫我切實做事,來日於京城相聚。
林天澤看完後,沉默無語。
“御駕親征......”
他嘆了口氣,把信件還給我。
“希望前線儘早平定下來。”
我默默點頭。
戰亂興亡,最苦的還是百姓。
若是可以,自然是希望戰事長長久久地結束。
只是,我心中疑惑。
沈晚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流民作亂一事暫且安定下來,林天澤也逐漸痊癒,我也是時候該回去了。
離開嶺南郡那日,不知從哪得到消息的百姓紛紛圍在郡衙外頭,爲我送別。
“大人慢走。”
“日後我去上安縣一定去拜拜香......”
他們神情激動。
我騎在馬上,朝他們揮手告別。
林天澤在城門處送我,朝我點頭示意。
“你爲他們做了這些,也該叫他們感激你一番。”
“如此,倒是興師動衆了......”
他轉頭看向身後的百姓:
“怎麼會?他們只是得知消息,自發來的,又不是我叫人拿着刀槍逼迫。”
我們相視一笑。
“大人,告辭。”
回到上安縣後,蔣生榮大喜過望,立馬把這段時間的事情原原本本和我說來。
有關重整農田、戶籍管理、種糧等事,原先是寫信給我,叫我拿主意,如今更是極其詳細地解釋一番。
我仔細聽着,又與他重新商議一番之前忽視的細節。
隨即,找來黃、傅兩位先生,商討河道一事。
我心中有一主意。
“說來上安縣的優勢,其實是靠海。我剛來此地,張天禹曾說過這邊的海魚極其鮮美。”
話一出口,幾人便明白我大概要說什麼。
“只可惜海魚不便運輸。”
聞言,衆人點頭。
“這些日子,我在嶺南郡和郡守商議了一事——”
“開河道。”
這次要開的河道可和之前上安縣開的河道不一樣。
後者是爲了泄洪灌溉,而前者是爲了泄洪運輸。
之前或許忌於所耗費的大量銀子、人力等等,林天澤沒能下定決心動手。
經過此次災情,他知道根據嶺南一帶的情況,若是不做些什麼事情,怕是下次災情再來,他們還是束手無策,只能被迫應對。
因此,他打算做些事情。
如——開鑿河道,徹底解決水患災害一事。
我把這段時間和林天澤的提議一說,又在輿圖上把開鑿的大致位置畫出來,衆人瞬間眼前一亮。
“這便是貫通嶺南郡的南北之地,河道一開,水路運輸極爲便捷......”
他們拍手叫好。
眼前越來越亮。
我看向黃、傅兩位先生:“想來這幾日郡守便會叫人找您二位商議此事。”
他們起身拱手。
黃恆此時還有些激動。
這可不是之前在上安縣開鑿河道一事那麼簡單。
既然郡守出言,定然是要做一番大工程,便是青史留名也說不定。
不過傅先生倒是冷靜,他回過神來,遲疑道:“這郡內河道,如今還未見苗頭,若是要處理海魚運輸一事,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
聞言,衆人應是。
“其實,可以與漕幫合作一番。”
蔣生榮小心說道。
“漕幫?”
“正是。他們有身手敏捷的水手,有日行千里的船隻,若是與他們合謀一番,定然能解決運輸一事。”
聞言,我腦中微微思索。
漕幫。
勉強算是個法子。
只是他們屬於民間組織,向來不和朝廷中人做事,如何能叫他們爲自己所用?
我心中思索着,試着叫蔣生榮聯繫一番漕幫之人。
誰知不過他剛聯繫上漕幫之人,對方立馬就同意了。
蔣生榮瞬間心中有了疑慮,甚至懷疑這其中是否有什麼詭計。
我卻坦然,叫那漕幫之人來上安縣,坐下親自商談一番。
“無論他們究竟有何計謀,來見一面便是。”
然而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漕幫之人居然真的沒有任何陰謀的計算。
只是因爲——
曾受過我的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