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可惜,我不是張鈞肚子裏的蛔蟲,暫且不知他的想法。
只覺得近日朝廷表面安穩,怎麼不是另一種暗流涌動?
朝堂上。
我原先聽着大臣的啓奏,突然眼神一變,不動聲色地打量一圈,私下觀察過官員調動,竟發現一事!
之前太后所提拔的寒門子弟,功勳貴族,都因爲各種原因而貶謫或調離京城。
都是一些正當理由,如玩忽職守、以下犯上、治事不力等等。
這和吏部尚書脫不了干係。
如今這位吏部尚書,不過上任三年,做事勤勉,爲人稱道。
也不知道他在這件事情究竟牽扯了多少。
突然,耳邊聽見一旁的大臣開口,說起此次皇帝生辰的操辦事宜。
見狀,陳嘉瑞溫聲道:
“朕不想勞民傷財,無需大肆操辦,簡單即可。”
話落,有大臣以不合禮法爲由拒絕,也有大臣讚揚皇帝此舉,盡顯節儉美德。
張鈞拱手感慨:“皇帝年幼登基,卻不貪玩享樂,反而能厲行節儉,大善。”
我擡頭看了他一眼,他若有所覺,正好與我對視,點頭示意。
我揚笑回禮,隨後眼中的一沉。
隨後,這件事便這麼定下。
下值時,見街上經過不少禁軍。
他們腰間攜帶着刀劍,面容嚴肅,嚇得周圍人不敢靠近。
我收回視線,吩咐馬伕路上不要耽擱,叫些回府。
回去後,我朝院內走去。
鄭沅芷還有些詫異:“今日這麼早就回來了?”
聞言,我回道:“手頭公務少。”
話語一頓,語氣稍微沉了些:“這段時間,你出行千萬小心些,還有兩個孩子,別老隨着他們意思到處亂跑。”
她皺眉不解:“是上次懷疑有人要害安若那事?”
“但後來不是查清,這是意外嗎?”
我語噎,這事不好講清,只道:“我瞧這幾天外頭禁軍來來往往,怕不小心發生了什麼事,衝撞到了。”
聞言,她應了一聲:“放心,我會叫兩個孩子安生的。”
她朝我身後看過去:
“看來今日安若回得比你晚些。”
我隨即又想起一事:
“下月初九是皇帝的生辰,晚上我便不回來了。”
聞言,她點頭應好。
正巧安若回來,她派人把屋裏的安泰叫來,一家人熱熱鬧鬧用膳,笑聲不斷。
轉眼便是到了五月初九。
這日,太和殿內。
皇帝雖說小辦,但底下辦事的官員哪敢叫皇帝的萬壽節太過寒顫?
京城五品以上官員、叫得出名字的功勳、宗室之人皆華服出席。
甚至陳嘉瑞的兩位皇兄也來了。
三皇子和陳嘉靖爲了避嫌,已經很久沒有在衆人面前露面,平日裏也是安生待在自己的府上。
這纔是曾經的皇子該有安生之道。
兩人的出現,明裏暗裏受到不少人的關注。
然而兩人神色從容,不爲所動。
朝臣在底下推杯換盞間,無聲地交流着什麼,臺上的陳嘉瑞也表現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
不過,他雖年幼,卻是“兄”。
他朝兩位皇兄舉杯:“朕與兩位皇兄多年不見,還記得年幼時父皇帶着咱們幾個兄弟一起遊獵的情形,一晃眼,物是人非啊......”
他感慨一聲。
然那時候他纔多大,又記得什麼?
而兩位皇兄自然連忙起身,躬身朝他行禮:“是啊,那時父皇最是喜歡皇上您,時常把您抱在懷裏,帶您打獵......”
“在這,皇兄託大,此次誕辰佳日,願皇上您福運昌隆、社稷永固......”
三皇子腆着臉,討好一笑。
陳嘉靖站在一旁,舉着酒杯,面色不變,微微彎曲的背影卻顯得出幾分寵辱不驚之態。
見皇上如此寬宥,朝臣皆欣喜,覺得皇帝厚待兄弟。
瞧那兩位先帝的皇子一個封了榮親王,一個封爲安親王,還能安享親王尊榮。
我不動聲色地坐在底下觀察衆人。
看到張鈞與鄭太傅交談,兩人頗爲熱絡,看到陳嘉靖垂眸飲酒,看到三皇子起身踉蹌,似乎醉酒,先行離開一步
一旁有官員疑惑,低聲問了句:
“今兒太后怎麼沒出現?”
我耳邊一動。
又聽見旁人解釋:“哦,太后啊,今日身體不好,早早和皇上交代了一聲。”
“原來如此。”
正當上下一片其樂融融之時,突然有人“嘭”的一聲打開殿門。
殿內衆人大驚,紛紛朝他看過去。
那人連滾帶爬地跑來,身上還帶着幾處血痕,撕心裂肺地喊道:
“皇上!”
“有敵軍偷襲皇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