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挪威之旅(兩章合一) 作者:未知 (二十分鐘後再看!--! 互聯網泡沫危機剛過去不久,全球損失數萬億美元,整個產業如今依舊處於低迷狀態。 在紐約華爾街,損失數十、數百億美元的機構到處都是,提前察覺到不對勁,及時全身而退的幸運兒也不少,他們賺到盆滿鉢滿,看了好大一場笑話。 從九十年代中期後,一直到幾個月前,股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互聯網產業,這是個剛誕生沒多少年的新產業,成功造就出一大批知名億萬富豪。 可惜經歷過一場狂歡盛宴之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經歷長達幾個月的下跌,留下了滿地雞毛,最近納斯達克指數只剩下一千一百多點,而在去年三月十號,這個數字是五千零四十八點六二,盤中甚至升到過五千一百點以上。 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三千九百多,換來的是無數科技公司破產、股票和投資機構損失慘重,寒冬早已經到來了,最近一段時間,在這2002年年底的十月份,硅谷那邊無數高科技公司的管理者們,大多在考慮同一個問題——如何活下去。 一個互聯網產業,體現不出美國的整體經濟面貌,畢竟互聯網泡沫崩塌帶來的影響,還不如去年的911事件影響大。 上個月剛在紐約,舉辦過一週年悼念活動,跟人們想象中不同,從2002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運行軌跡看,美國經濟儘管復甦力度不大,勢頭不強,經濟復甦與股市下跌相伴隨,而且存在着衆多不穩定的因素,可終究還是步入了坎坷的復甦之路,沒有像許多人所預測的出現“兩度衰退”現象。 總而言之,春天的跡象開始出現了。 有個年紀輕輕的小傢伙,正在華爾街街頭走着,手裏拿瓶啤酒,準確來說是裝在可樂瓶子裏的啤酒,因爲還不到可以合法喝酒的年紀…… 2002年。 混亂的地方很多,美國本土一如既往的安全着,尤其是在紐約,這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都市,沒有之一。 高樓大廈一棟接着一棟,新老建築並存,各有特色。街道上還算乾淨,小巷裏則存放着不少垃圾,下水道里的老鼠數量比人還多,人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葉冬青最近挺高興,他認爲自己來到了個好時代。 那晚明明從樓下跳下去了,但睜開眼睛之後,卻發現自己正睡在記憶中很熟悉的小房間裏,往事的種種恍若隔世。 如今才十八歲,還在念高三,沒有太多煩惱、沒有被下毒、同樣也沒有多少錢,他搞不清究竟爲什麼會這樣,像是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也像是死後重回過去。 這不是他擔心的事,反正能夠繼續活着,已經讓他非常高興。 葉冬青記得最近的事,剛跟身爲姑姑和姑父的可惡夫妻倆徹底鬧翻,剛滿十八歲就自己搬了出來,記憶裏只在那個破舊小房子裏住了五個月,而早晨找到的合同告訴他,自己上週才搬進去。 清晰感受到時空錯亂,無論是性能可憐的ibm筆記本電腦,還是功能單一的諾基亞手機,就連路上行駛而過的醜陋汽車都在告訴他,如今真的是2002年。 很難想象,在距離華爾街不遠處的地方,就是一座破落髒亂的唐人街,葉冬青在那裏出生,在那裏長大,對周邊街道十分熟悉。如果說華爾街億萬富豪雲集,那麼生活在唐人街裏的窮人們,則宛如下水道的老鼠,屬於曼哈頓最著名貧民窟之一。 不得不說是個莫大的諷刺,一提到曼哈頓,人們腦袋裏就會浮現出無數高樓、百老匯、有錢人、中央公園、錢,可誰會記得一羣收入不高的窮人們,還在這片物價驚人的地方苦苦掙扎呢? 唯一讓葉冬青覺得遺憾的是,自己回到了2002年,而不是1996,那一年他父母因爲意外去世了,死後得到大約三十五萬美元的賠償,姑姑家人用這筆錢租了套稍微好一些的房子,從唐人街貧民窟裏搬了出去。 當時年紀太小,法律規定由親人代爲撫養,葉冬青一直覺得他們倆之所以同樣收養自己,主要是爲了那筆錢,而不是出於親情之類。他們也有孩子,一兒一女,在這壓力巨大的曼哈頓生活,偏心是肯定的,比如親生的孩子被送到私立學校讀書,葉冬青只能上垃圾公立學校。 可笑的是,哪怕來到這種學校唸書,他的sat模擬測試分數,依然比那兩個孩子好。對於同齡的表弟,葉冬青厭惡至極,對於性格很好的表妹則沒有太多怨言,在家裏能幫他說話的,就只有那位叫做丁甜的小表妹。 回想當初爲什麼鬧翻,或者說上週爲什麼鬧翻,貌似是因爲他們不僅不願意爲他支付學費,反而想讓葉冬青將自己打工賺到的錢拿出來,供表弟去讀大學,多可笑的邏輯。 跟姑姑和姑父和好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經搬了出來,自然沒必要在搬回去,美國這邊十八歲後獨自生活的年輕人比比皆是。 一個人反而輕鬆自在,他懶得去花心思應付無聊又可惡的親戚,此刻走到熟悉的地方,擡起頭往上看。 站在路邊駐足,面前是一輛勞斯萊斯敞篷corniche,死前葉冬青也有一輛勞斯萊斯,只不過是2017款的幻影,按照時間來推算,被寶馬收購後的第一款幻影應該還在研發當中。 他看的不是車,而是馬路對面的那棟樓,感覺好像前幾天自己還在裏面擁有一整層辦公室,從窗戶往下就能看見華爾街標誌性的大金牛,然而腦海中的理性卻告訴葉冬青,在這個年代,自己還沒有買下那層樓。 手機鈴聲忽然響起,名字有點眼熟,接通後對面男人聲音傳出:“利奧,你怎麼沒來上課?難道你忘記了今天還要上課,明天週一纔開始放假,如果不打算過來了,我可以幫你請個假……” 嗓音和樣貌對上了號。 給他打來電話的是安德魯·納什先生,這位紐約曼哈頓國際高中的數學老師,非常喜歡葉冬青,原因是他腦袋聰明,在數學方面有着極高天賦,自從入學以來,每次數學測試都能拿到第一。 紐約曼哈頓國際高中,光從名字來看貌似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實際上各方面都很糟糕。 它屬於一般般的公立學校,生源比較差,接受新移民子女,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以華裔和黑人爲主,還有墨西哥、意大利人之類的移民後代。 絕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學校不收學費和書本費,午飯、晚飯和乘車用的地鐵卡也都是免費的。 相信當初葉冬青的姑姑和姑父之所以選中這所學校,主要就是因爲學費便宜,不需要太多開銷,實際上自從得知葉冬青能夠拿到獎學金之後,他們連生活費都不願意給了。 在這兩位親戚眼中,能夠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已經是莫大的恩賜,自從葉冬青幾年前住進他們家,就再也沒有聽親姑姑提起過自己父母死亡賠償金的事。 不打算再去要,也不打算跟他們過多聯繫。 葉冬青“死前”在紐約絕對算是富豪,可從沒給過姑姑和姑父哪怕一美分的禮物,倒是跟小表妹丁甜,偶爾會單獨接觸,帶去喫東西或者旅遊之類的,成年時候還送了輛保時捷911給她。 自從父母去世,情緒變得敏感許多,誰對自己不好,誰對自己好,他都默默記在心裏呢。 站在華爾街街邊的葉冬青,已經不是原先那個葉冬青了,樣貌看上去非常年輕,穿着打扮挺土,這具身軀裏,卻裝了一位億萬富翁的靈魂。 在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遊走那麼些年,性格早已百毒不侵,年輕時候怨恨過姑姑跟姑父,而如今談不上怨恨,但不打算再產生太多交集。 笑了笑回答說:“好的先生,今天我有些不舒服,睡到剛剛纔起牀,明天或者後天再回去上課,ok?” “那好吧,我會幫你請假。 校長剛纔找我談了會兒,他希望你能考上一所非常棒的大學,去年我們學校甚至沒人進入常春藤!我是指真正憑實力進去,而不是體育之類的。” 納什老師和葉冬青關係比較好,說話語氣蠻隨意,如果是其他學生敢翹他課,分數給低是難免的事。 葉冬青站在賣熱狗的餐車旁,歪頭夾着手機。 伸手從口袋裏掏出四美元,無聲示意來一份加煎蛋的熱狗,繼續開口道:“我已經考慮好了,第一目標是哈佛,或者其他排名前十的學校,比如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加州斯坦福也在我的考慮範圍內。” “斯坦福?不不不,憑你的成績去斯坦福浪費了,必要時候我會請我的老朋友邁克爾·布隆伯格市長,幫你寫一封推薦信,我們小時候就認識,他一定會幫我忙的,你知道他對吧?” 納什老師今年五十多歲,雙方父母算是朋友,偶爾一起喫飯打牌的那種。 自從邁克爾·布隆伯格先生髮財,並且當上市長之後,經常在旁人面前吹噓起這件事,其實關係只能算還行,真要去求推薦信,多半可以拿到。 和這幫常春藤老牌盟校相比,斯坦福光有歷史,底蘊還略顯不足。它沾了信息產業崛起的光,自從八十年代中後期才漸漸伴隨硅谷崛起而闖入一流高校名單。 在如今的美國人眼中,尤其是納什老師這種上了年紀的美國人眼中,還不能跟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等等名校相提並論。 “嗯,我知道布隆伯格市長,非常感謝……而且一當就是十二年。” 後面一句話是葉冬青自己在腦海裏補充的,沒有說出口。 提到這位著名超級富豪市長,在紐約生活那麼多年的葉冬青怎麼可能不知道,著名財經新聞公司彭博新聞社的創始人,身價會在不久後高達四百多億美元,名列全球十大富豪榜。 死前有錢沒錯,想擠進這幫超級富豪的圈子裏還差了許多,回想以前的自己,葉冬青覺得自己更像是一位見不得光的“高級打工仔”,專門爲那些有錢有勢的傢伙們服務,轉移各類資產洗白。 混到兩億多美元身價,終究還是棋子,fbi和五角大樓那邊剛露出點徹查的苗頭,自己就被人給輕輕鬆鬆整死了。 曾經因爲沒錢,錯過了進入頂級名校的機會,老天爺開玩笑般又給了葉冬青一次機會,這次他無論如何也打算抓住。 一份頂級名校的入學通知書,在他眼中就是塊非常不錯的敲門磚,不僅對普通打工仔重要,想要擠入最上流圈子當中,學歷同樣能夠幫到大忙。 比如白宮,有人私下裏還稱呼白宮爲“小耶魯”,因爲裏面無數政客出自於耶魯大學,形成了個勢力團體,多多少少會方便許多。 葉冬青心裏很清楚,以自己這張黃種人面孔,想要做點什麼會遇到多大的麻煩。 別的暫且不談,就連幫別人洗錢,對方都更傾向於找白人幫忙,最好是找猶太人幫忙,種族偏見無處不在,在這種時候名校學歷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跟納什老師多聊幾句後掛斷電話,從快餐車女員工手裏接過熱狗。 今天是2002年的十月十三號,星期日,前幾天已經提前放了假,週末學校在補課。 身爲十二年級學生的葉冬青,喫着熱狗行走在華爾街街頭。 他不知道自己爲什麼來這,可能是因爲以前幾乎每天都來,已經形成習慣,找個熟悉的地方待着,能讓自己更舒服些。 昨晚發現自己回到十八歲這年,接下來直到天亮他都沒睡着,臉色有些憔悴,不過精神好得很,尤其是這雙眼睛,站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門口時候,簡直快要發光! 指數才一千兩百點,記得2018年已經突破七千五百點,最高甚至站上八千點! 幹他這一行,對經濟形勢必須保持足夠的瞭解,葉冬青的個人能力,比華爾街絕大多數分析師都要好,腦海中涌現出各種數據。 這些數據原本不重要,網絡上都能查找到,但放在2002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led顯示屏上,各支股票名稱和代碼,伴隨着週五收盤價滾動着,七點三美元一股的蘋果股票、十六美元一股的亞馬遜股票、八美元一股的思科、二十二點三美元一股的微軟…… 看得葉冬青心潮澎湃,如今是互聯網股災發生後的最低點,沒人知道接下來就是漫長復甦期,考慮到分紅和拆股等,想賺幾十倍收益都不難! 一些他很熟悉的公司名字還沒進入裏面,例如谷歌、例如facebook等等,堪稱遍地黃金!假如這回不賺到更多錢,老天都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