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實在太難走了 作者:未知 陳林芝第二天醒酒後,並沒有再去華商大會的論壇現場。 回想完昨天的思緒,依然在權衡着提前進入半退休狀態的想法,越琢磨越覺得很有必要。 關於繼續退居幕後的念頭,其實是建立在矛盾加劇的基礎之上。 矛盾有很多。 一是試圖讓內地承接產業轉移,必然會影響到無數美國民衆們的工作,跳的太厲害容易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 二是主導半導體產業向港城轉移,接下來幾年等到別人反應過來以後,肯定會出現摩擦。 三是他太富裕,並且又屬於華裔,上流社會可能會因爲利益等因素跟他交好,但是普通人可不會這麼覺得,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僅憑自己喜好就行。 這些還只是部分因素,美國的種族主義者遍地都是,但凡有一個人腦袋想不開,陳林芝的處境就會多一分危險。 商場如戰場,他賺到的錢多了,別人賺到的錢就少了,接連做空曰本股市、匯市以及房地產市場,就讓陳林芝在曰本成功上了“黑名單”,被無數曰本人所詬病,儼然已經成爲心黑手辣的奸商典範。 那麼多財富,根本已經沒辦法藏,即使跟《福布斯》雜誌社達成合作,讓他們少寫一點,然而光是明面上的資產就足夠讓陳林芝變成靶子,吸引無數關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火力。 像山姆·沃爾頓那樣的前首富,既是白人,又參加過戰爭,大器晚成,被當做美國夢的典範,創造數百萬就業機會、爲中低層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還繳納大量稅款,自然會被人誇讚。 而陳林芝,財富來源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投資上,華爾街給人留下的印象本就不好,他還將大量利潤截留在海外合理避稅,再加上初期沒有忙着營造自身形象,這張亞裔面孔出現在公衆眼裏,都會被當成是偷走別人暴富機會的外人。 這就導致對他的評價十分兩極化,將錢交給聯合資本集團的那批中產和富人們,將他當做天才和搖錢樹看待,部分社會底層的人則是羨慕嫉妒恨,巴不得見到陳林芝落魄纔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難得親自參加公開的論壇,讓他猛然發現自己遠比想象中更受關注,而富裕本身有時也是一種過錯。 別的美國富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塑造自身形象,而陳林芝屬於在美國很不討喜的亞裔,落在他們眼裏就跟前幾年的曰本人差不多,露面越多越容易捱罵,哪怕是做善事。 近代以來,白人統治大半個地球,長期殖民剝削其他國家養肥自身,就是這種殖民地思維,使得衆多白人心裏帶有優越感,深深烙印在現代文化中,無法改變。 早年王安進入美國富豪榜前十名,就已經引起巨大的轟動,更別提現在陳林芝壓在無數知名富豪們的頭上,擱在華人羣體中很難理解的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就成了陳林芝繞不過去的檻,尤其是在其中還摻雜着驚人利益的情況下,他的處境看似一切正常,實際上也挺危險。 確實已經到了該懂進退的階段,山上風大,容易被凍着。 這倒不是說陳林芝想要徹底退休了,只不過由明轉暗之後,許多事情處理起來更加方便,也稍微安全一些。 況且生意早已步入正軌,確實沒必要繼續拋頭露面,推出幾位代理人幫忙堵槍口,萬一出亂子也容易補救…… 幾天之後。 聯合資本集團就悄悄在《舊金山紀事報》上刊登一則小篇幅的公告,藉口說未來專注於環保和教育、全球醫療事業,陳林芝決定卸任聯合資本ceo職位,由運營官法比安負責接任,首席運營官則交給一位從摩根挖來的職業經理人。 法比安聽話,也喜歡在公衆場合拋頭露面,寧願自己累點都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在報紙上露臉的機會,剛好適合充當陳林芝的代理人,最重要的在於他聽話,磨合好幾年,明白陳林芝的脾氣,比較省心。 公關方面也跟幾家媒體打過招呼,儘量減少跟陳林芝有關的新聞,這倒不是白白讓他們幫忙,在遊說性的文章和廣告方面可以保持長期合作,藉口只說是因爲個人原因,不喜歡暴露在聚光燈下,已經累了。 接連辭掉好幾個崗位,只保留一些顧問身份,跟老布的往來也交由代理人負責,甚至連灣流iv私人飛機都改了名,只噴塗一串不引人矚目的數字。 從產生隱退的念頭到開始蟄伏,期間只有短短一週時間。 陳林芝這麼大一條鱷魚,想要徹底藏進水底下,短期內肯定比較麻煩,這就是他儘早做決定的原因,希望趕在互聯網迎來大爆發之前,讓人們淡化掉對他的印象。 也是最近幾天,蒂姆已經申請專利,預想中的卡脖子沒有出現,歐洲核子研究所方面並不在乎所謂的萬維網,或許在他們看來只是一項比較有趣的新技術,只要不影響核子研究所的使用就行。 專利所有權已經提前分割好,落在了紙面上,將來蒂姆只需要每年繳納一筆微不足道的專利使用費,就能在萬維網的基礎上實現瀏覽器商用化,甚至可以向使用萬維網的大公司收取專利費。 如此囂張且霸道,也難怪陳林芝總覺得脖子後面涼涼的,一個半導體,一個萬維網,接下來可都是科技戰場的最前沿,更別提在高通也佔有大量股份,採用高通技術的2g手機研發工作基本上也沒什麼大問題,原型機即將出現。 等到從曰本再撈點快錢,說不定還能騰出手來,整體喫下蘋果公司,雖說現在的蘋果等於垃圾股,連年虧損、毫無翻身希望,但是底子還算不錯,可以用來重新打造封閉的生態系統。 按照陳林芝的設想,適合用註冊在港城或者新加坡的公司去收購它,離岸業務能夠降低稅率,將研發中心繼續擱在硅谷,借用人才和技術幫忙打造下金蛋的母雞。 而這顯然又是一個可能被針對的理由,現在沒問題,難說的是將來…… ———————————————————— 放下了聯合資本集團的ceo身份,只擔任顧問。 這屬於展示給別人看的花樣,整個管理層依然處於陳林芝的管理下,他擁有絕對話語權,對這家公司的發展也沒有任何影響。 孩子已經有了,身旁的女人一個接着一個懷孕。 事業方面更是如日中天,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坐穩了世界首富寶座,在可以預料的很多年時間裏,幾乎不會有人再超過他。 這就導致陳林芝總覺得,自己正處於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向前看去,缺少競爭和挑戰,顯得有些乏味。 他的屠龍大計依然在持續着,這條路事關立場和責任,陳林芝知道是對的,但偶爾也會感到泄氣。 爲什麼?因爲實在太難走了。 陳林芝忙着佈局,精心計劃怎樣解決未來被卡脖子的問題,同時也提供外資、幫忙招商引資尋找市場,幾乎將能做的都做了,卻因爲對岸實力還不夠,完全沒辦法配合他的計劃,導致所有問題都壓在他肩頭。 雖說是他自找麻煩扛起的大旗,可超前規劃導致身旁無人幫扶的處境,難免會讓陳林芝感到疲累,就拿籌劃成立的賭城交易所來說,最後只能拉上幾位港城和賭城、東南亞的富商一起創業。 這讓陳林芝想到一批曾被美國打壓的內地高科技企業,苦於沒有配套資源支持,就像明明是廚子,還得忙着自己開墾種菜、放牛抓魚、種菜籽榨油,才能做出一道好菜。 更可氣的是都這樣了,依然有人嚷嚷着國外廚子做菜最香,這更讓他覺得手底下那些海外公司,絕不僱傭對岸移民的做法很有必要,要不然豈不是坐實了出來才能成爲贏家?直接跟陳林芝的理想產生衝突。 決定蟄伏之後,八月中旬到下旬,陳林芝分別去了趟賭城和港城。 主要是爲了投資兩所大學,他才專門走這一趟。 目前的計劃是,成立一文一理兩所頂尖學府,針對內地留學生放寬門檻,多留住些想往高處走的聰明人。 既然是聰明人,可選擇的人生道路往往比較多,想要追求舒適的生活是人類本性,他們也不像陳林芝一樣知道未來如何,站在個人角度看看,羨慕外國人的生活倒也沒大錯,如今只要稍加引導,並不是沒機會留住人。 接下來幾年培養完,未來剛好可以派上用場,補充進半導體研究中心或者互聯網企業裏,免得被公知們洗腦,跑去別人的雞窩裏下蛋。 能做的,不能做的,只要是陳林芝有能力,並且認爲值得做的,他現在都在做。 沒能感動別人,陳林芝自己倒是先滿懷期望,從中獲取成就感的同時,也算爲建設事業添磚加瓦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得知位於港城淺水灣道的豪宅裝修完,陳林芝進去住了幾天,賭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產業園、新通信公司這三個項目的進展還算比較順利。 九月中旬又去了趟內地,終於先談妥滬市化工總廠的中外合資方案,約定以六億美金融資款,佔到50%的股權,上面會直接放手,不過多幹涉具體經營。 之所以點頭,可能是因爲滬市化工總廠的財務情況,今年以來進一步惡化,債務利息也一天天增加,絲毫看不見好轉的希望。 只能破罐子破摔,死馬當作活馬醫,交給陳林芝折騰。 出於甩包袱考慮,在剝離化工總廠非生產業務的同時,上面又臨時加了幾家財務一塌糊塗的企業,打包掛靠在滬市化工總廠底下,一起送給陳林芝。 別的不重要,但裏面包含一家電纜廠,這讓陳林芝覺得撿到寶了。 電纜行業跟水泥行業一樣,都屬於潛力十足的基建領域,他可以趁機名正言順涉足電纜以及周邊行業,只要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海外市場同樣十分廣闊。 想要對滬市化工總廠這樣一家,即使剝離兩萬員工後依然擁有數萬員工的大企業進行全面整改,短期內肯定沒辦法。 陳林芝留在滬市盯了小半個月,大刀闊斧先砍在管理層上,在嘗試還清海外債務的同時,試圖將他先改變爲一家正常的股份制企業,順便推出大力發展加油站和水泥廠的舉措。 入股合同簽完的第二天,滬市石化總廠就開始按照市場價,將產品名正言順賣給私營企業,曾屬於兄弟企業的國企想要低價拿貨已經不可能了,而且官方最近正大力清除限制經濟發展的三角債,再拿貨要給現金。 一時半會兒很難出現質變,陳林芝絲毫不着急,畢竟行業前景擺在那,還掉部分債務後留下十億人民幣左右,已經能幹許多事情,況且海外債務問題初步解決後,接下來有機會從銀行貸款。 說到償還曰本和德國債主的事,他這次派人用了一招騷操作,兩家公司實際上也想盡快拿到錢,得知陳林芝願意代爲償還,利息方面打了個比較大的折扣,省下四千萬美金左右。 因爲陳林芝說了,如果不同意那就繼續慢慢還,反正日圓和美元一直在貶值,即使打官司也沒用,大不了徹底放棄海外市場,制裁就制裁,內地連關貿總協定都沒加入,公司現在就只有一堆破機器,被他們拉回去。 所有的海外債主都同意縮減部分債務,至於國內的企業債,人們得知陳林芝入股的消息後,已經不再鬧着要把錢拿回來,畢竟當初約定的利息比存在銀行裏高多了,許多人也沒有本金通貨膨脹貶值的概念。 有陳林芝這五億美金救急,基本盤算是穩住了。 產品定價脫離計劃經濟後,公司業績頓時大漲兩成,考慮到物質需求日益增加,願意拿貨的私營企業非常多,除了天然橡膠之外,一切肉眼能看到的塑料產品都會用到乙烯,這個市場本就很廣闊。 飯要一口一口喫,路要一步一步走。 初步忙完化工總廠的事,開始派人忙着篩選新廠長,這次陳林芝打算用外人,免得被人情世故拖累,束手束腳。 同樣是在1991年的九月份。 新成立的萬維網絡公司,低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站,並且在這個網站裏解釋了萬維網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網頁瀏覽器和如何建立一個網頁服務器等等。 公測版的萬維瀏覽器,被蒂姆和他的新團隊加班加點倒騰出來,初期暫時免費。 利用陳林芝給的融資款,蒂姆正開始想辦法從甲骨文采購設備架設服務器,以便在將來儲存帶有超文本標記語言的網站,還開始着手製定標準,聯絡世界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所一起加入進來。 萬維網絡公司實際註冊在開曼羣島,公司總部則安排在新加坡,配套建造兩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硅谷和東京。 這些都是陳林芝的決定,名義上是爲了節稅,實際上卻是爲了避免將來被美國約束,考慮到萬維網的威力,如果現在搬去美國,再想出來幾乎不可能,即使是服務器也將會分佈在多個地方,確保不會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