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9章 承載九州山河

作者:有聊的魚
神器自帶氣場,陳宇僅僅是亮出了這塊血紅色的龍紋青銅碎片,沒有揭露它的真實身份,場內場外的無數觀衆便已爲之感染,渾身激動到發抖。

  甚至有一些人,莫名其妙,淚流滿面。

  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撲面而來,漫長的整部華夏古史似乎都凝聚在陳宇手中那小小的一塊碎片上,炎黃血脈的牽引,自發使人產生靈魂共鳴。

  評委席上,鍾良示意鍾情攙扶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以他和紀篪爲首,評委席上所有人,無論輩分,無論成就,全部‘嘩啦啦’站了起來。許多腿腳確實不便的活化石,也硬是叫人架着自己的身體向上移動,使屁股離開座位。

  由鍾良率領,所有的評委,所有的觀衆,全體起立,向陳宇的方向頷首致意——自然,不是給陳宇行禮,是在給陳宇手裏的青銅碎片行禮。

  哪怕是島國人特邀榮譽評委三浦悠陽,也不情不願站了起來,微微點頭。

  陳宇手裏的碎片,配得上世間所有的敬意。

  施禮完畢,鍾良帶領所有人重新落座,鄭重道:“陳宇,說它是什麼。”

  “好。”陳宇點點頭,長出一口氣,鏗鏘言道:“諸位,知道我手裏這塊碎片,它爲什麼這麼重嗎?”

  “因爲江山有多重,它就有多重。”

  “它就是……九鼎碎片。”

  全場寂靜,沒有任何聲響。

  觀衆們不似以往,瞧見重寶問世,便要聲嘶力竭地高喊。

  這次觀衆們很平靜,因爲如此滄桑,如此厚重,如此威嚴,如此霸氣的青銅碎片,除了九鼎碎片,世間再沒有什麼配得上了。

  那可是九鼎!

  華夏的氣運之寶!

  它所承載的,是九州河山,是華夏圖騰!

  它理應如此,它就該這樣。

  夏商時期,鼎是王室貴族身份的象徵,關於鼎的使用有着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爲九州,州設州牧,命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隻刻樓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珍異寶刻於九鼎之身,象徵着九州大地,鎮壓一國之氣運。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爲天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爲華夏的代名詞,‘定鼎’成爲霸權建立的代名詞。

  ‘問鼎中原’亦是古往今來歷代豪傑的畢生追求。

  幾千年來,大禹九州鼎一直都是華夏的氣運之寶。在工藝美學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從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集中代表。從鑄造工藝技術上看,它標誌着華夏曆史已結束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

  關於九鼎的流傳,《墨子·耕注》有言: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終夏一朝,九州鼎都在夏王城擺放,這毋庸置疑。

  商湯逐走夏桀後,夏朝滅亡,商湯將九鼎遷至其都。

  商朝中興之王盤庚定都於殷後,又把九鼎遷至殷都。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又把九鼎搬到了周王城,曾公開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置於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異族犬戎進犯,幽王死,西周滅。

  諸侯共同擁立周幽王之子繼位,是爲周平王,東周開始。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

  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於洛邑,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

  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文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

  楚頃襄王、齊國諸王亦曾希望爭奪寶鼎。

  周赧王周旋於秦、楚、齊、魏、韓之間,令其相互制約,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直逼周王城。秦武王欲‘攜兩週之繮,雍天下之國’,他同樣也想遷徙九鼎,卻不想年輕氣盛,嘗試舉鼎,絕臏而死。

  秦武王薨,其弟繼位,是爲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末期,終於完成了父親和王兄的遺願,取九鼎寶器歸咸陽。

  失去了九鼎鎮壓,周王朝氣運自此斷絕。

  七年後,秦莊襄王滅周,國祚八百年的周朝,正式宣告滅亡。

  九鼎到了咸陽,氣運便轉嫁到了秦國的身上。

  秦莊襄王的兒子,叫嬴政。

  嬴政成年後,砍瓜切菜,橫掃六國,功德超越三皇五帝,乃稱始皇帝。

  秦始皇曾一度坐擁九鼎、打造傳國玉璽的和氏璧、隨侯珠、十二金人……

  華夏總共沒幾件能稱得上‘神器’的重寶,一大半都跟秦始皇有因果……

  然而,衆所周知,秦朝是個短命王朝。

  秦始皇還活着的時候,九鼎已經不知下落。

  這又是華夏曆史上一樁撲朔迷離的奇案,衆說紛紜。

  關於九鼎的下落,主流的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秦國壓根沒有得到過九州鼎,是當時周王朝衰落,國庫空虛,周赧王經濟窘迫,喫飯都成了問題。於是他把九鼎融化了,重新鑄造成錢幣後拿去還債了。

  第二種說法也是秦國壓根沒得到過九州鼎,是當時的周王朝處在崩潰邊緣,四方諸侯又對禹王九鼎虎視眈眈。周赧王害怕諸侯在奪鼎之爭時傷到自己,就把九鼎沉入泗水,對外謊稱九鼎失蹤了。《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記載了秦始皇泗水撈鼎,最後卻無功而返的故事。

  第三種說法是禹王九鼎的確被秦始皇得到,並作爲陪葬品和秦始皇一起埋入秦始皇陵了——這是目前可信度最高、支持人數最多的一種說法。

  在今天以前,這三種說法都有道理。

  但是到了今天,陳宇亮出了九州鼎碎片,三種說法皆不攻自破。

  三種說法,都是錯誤的。

  九州鼎真正的下落,應該是這樣……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