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4章 大禹的格局

作者:有聊的魚
人們盯着陳宇手中那塊金光熠熠的青州鼎碎片上的三個象形古字,百思不得其解。‘柳’、‘氏’、‘九’,到底啥意思呢?

  這個叫‘柳氏’的傢伙,他何德何能,名字得以銘刻在九鼎中最大最重的青州鼎上,作爲華夏氣運之寶,伴隨華夏族運永久流傳?

  但凡把這個‘柳氏’的名字換成三皇五帝堯舜禹,大家都不會覺得不妥。

  然而,真相擺在眼前,距離揭曉只差一步之遙。

  大禹的功績無需闡述,在某種意義上,他的戰績和地位,乃至對炎黃華夏部族發展的貢獻,是略大於他的兩位前輩——大堯和大舜的。

  大禹要是神志不清,天底下就沒有幾個聰明人了。

  所以,既然大禹選擇在青州鼎上留下這個‘柳氏’的名字,必然有道理。

  現在的問題在於:答案,究竟是什麼?

  出於習慣,無數人將目光匯聚在評委席……哦不,貴賓觀衆席上。

  被陳宇一鬧,貴賓觀衆席上的老傢伙們被陳宇氣跑了大半,與鍾良齊名的紀篪也許久未歸。現在貴賓觀衆席疏疏落落,沒多少人了。

  但無妨。

  只要鍾良還在,華夏古玩行面臨的一切問題都不叫問題。

  常說天塌了有個兒高的頂着,鍾良在華夏古玩行便是這樣一位巨人。

  一切一切的問題,找鍾良,就能得到答案。

  人們仔細觀察鍾良的表情,發現鍾良沒有表情。

  這就夠了。

  鍾良沒有露出迷惑和慌亂的神色,便說明鍾良胸有成竹。

  鍾良不慌,整個華夏古玩行都跟着有底氣。

  現在人們不怕了,即使陳宇說不明白,鍾良也一定會爲大家解惑。

  乃至鍾良身後的鐘情,也沒什麼表情。

  她自幼開始陪伴在曾祖鍾良左右,知曉無數絕密,其中便包含這個問題的答案。別人不知道,她卻知道。陳宇有青州鼎碎片,她曾祖鍾良也有。

  鍾良的私人收藏中有不只一塊九鼎碎片,研究多年,對九鼎的祕密有着極深的瞭解。只是出於種種緣由,纔始終沒有公之於衆,打算死後再捐。

  青州鼎的祕密,對鍾良和鍾情這祖孫倆而言,並不算什麼祕密。

  作爲鍾良的愛徒,老狐狸同樣瞭解部分絕密,但他還是代替觀衆,向陳宇提出了疑問。“小狐狸,別磨嘰了,快告訴大夥兒,到底是啥意思?”

  “柳氏是何方神聖?他名字後面的那個‘九’字又代表着什麼?”

  “不得不說,老狐狸,還是你會帶動觀衆的氣氛。”陳宇悠悠來了一句,也不知是在誇老狐狸還是在損老狐狸,不過他仍是老老實實揭曉了答案。

  他指着青州鼎碎片上金光四射、筆走龍蛇的三個字,朗聲道:“先說這個‘九’字吧,大家的推測是:這個‘柳氏’有九個兒子或女兒,或者他有九個老婆,再或者,他用九年的時間做出了一樁偉大的事業。”

  “甚至還有人猜測他九歲成名,是個史前時代的神童。”

  “以上這些,都不對。”

  “真相是……他有九個腦袋!”

  “譁!”隨着陳宇話聲出口,原本死寂的決賽現場瞬間炸裂,尖叫爆響。

  九個腦袋!

  這個‘柳氏’有九個腦袋?

  這特媽誰能想到?

  九個腦袋……還能算人嗎?

  世界上有不少基因變異的個體,樣貌體徵或許與常人不同,但九個腦袋……啥基因狂野到了這種程度,能變異出九個腦袋?

  喝東洋排放的蘑菇蛋廢水了?

  那也不對啊,大禹時代,東洋那邊還是一羣未開化的野人呢!

  乍一聽到這種事,擱誰誰都要震驚。

  但震驚過後,許多人也就平靜下來了,發出了犀利的反問。

  你陳宇是咋知道的?依據呢?

  還有,你光說了‘九’是九個腦袋的意思,‘柳氏’又是什麼意思?

  大禹時代,還沒有明確的姓氏觀念,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名字,真的只是一個代號。然而人們搜腸刮肚,也沒想起大禹的那位近臣、左右手,代號與‘柳氏’比較接近。

  面對人們的質疑,陳宇不慌不亂,條理清晰地解釋道:“大家還是太小瞧大禹的格局了。把自己或者自己親信重臣的名字刻在九州鼎上歌功頌德,永世流傳,你們認爲這是大禹製造九鼎的真正意圖嗎?”

  “確實,由於九鼎過於神祕,幾千年未曾出世,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懷疑與推測,覺得九鼎上的文字,大概率記載的是大禹生平之赫赫功勳。”

  “但是今天,九鼎中最大最重的青州鼎碎片出世了,我可以正式宣告:從古到今,所有人的推測都錯了。”

  “大禹的格局,大到了驚天的地步。”

  “九鼎很大,或許大禹確實在上面記載了一些自己的生平,但那只是小部分,絕非主流。九鼎身上所銘刻之文字,佔據絕大多數的,還是大禹身爲九州之主,一心爲民的公心。”

  “你們用小格局推測,永遠推測不出來‘柳’、‘氏’、‘九’三字的內涵。若用大格局推測,答案則是……”

  頓了頓,陳宇表情莊嚴肅穆,語氣平緩,準確無誤朗誦出了一段古文。

  一段驚世的古文。

  一段註定在今天以後,於華夏古史上銘刻烙印的古文。

  陳宇朗誦的古文是:‘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爲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爲衆帝之臺。’

  這段古文,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共工部落的首領手下有一位臣子,名爲相柳氏,他有九個腦袋,他饕餮暴虐,每個腦袋可以喫空一座山的食物。

  相柳所到之處,大地便會塌陷,水流匯聚成溪流和沼澤。

  由於相柳作惡多端,大禹爲民除害,把他給宰了。

  卻不想,相柳的血所流之處,腥氣熏天,被污染的大地居然無法再播種五穀。爲治理這片土地,大禹前後數次,將腐溼的泥土挖掘出來,堆成土臺,鑄成衆帝之臺。

  所謂衆帝之臺,便是歷史上消失的五帝臺。

  受時代所限,這段古文裏充斥着神話色彩,基本上沒有科學依據。

  但仍不影響其偉大。

  仍不影響這段古文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了大禹那胸懷天下蒼生的大格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