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蒙圈
顧華曄眸色一黯,老頭子果然還是向着那對母子的,可是那對母子所擁有的一切,本來就是屬於他和母親的,他做的不過是將屬於自己的東西搶回來而已,何錯之有?
面上卻有些委屈之色:“爸,你一早就說過要好好補償我和媽媽的,但你似乎從一開始,就對我和媽媽有成見,您就這麼討厭我們母子嗎?”
顧老爺子不免頭疼,意味深長看了他一眼:“你當然是我的兒子,若非這樣,我也不會兩難了。”
顧華曄心頭冷笑,面色不動聲色:“爸,您這是在責怪我和媽媽的介入,毀掉您原來平靜的生活嗎?”
顧老爺子搖頭:“我只希望以後也能平靜下去。”
該來的終究會來,造下的孽也終究要還,如果阮夢之和顧華曄是他一家劫數的話,那麼他們是無論怎麼躲,都躲不掉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坦然面對,找到矛盾,解決問題。
顧華曄嘴角不可微見一扯:“爸,您後悔認了我們?”
顧老爺子轉身離開:“我不喜歡後悔,也不希望後悔。”
所以阮夢之母子不要做得太過,否則他會後悔的話……場面還是會太難堪。
顧華曄低聲笑着,似在自言自語:“可惜了,似乎這盤棋一早就註定了,你必定後悔。”
看着遠去的人影,眼中流過刺目的嘲諷,“人生哪能盡是完美,爸爸,我很期待你接下來的反應呢。”
……
“陳寡婦確實帶着一個女兒,不過前兩天已經被她姘頭接走了,你當然找不到他們影子。”賣滷肉的阿婆直搖頭,“陳寡婦品行一直不端,據說又勾搭上城裏的有錢人家的少爺了,這回算是去享清福了。”
沈晴天捂着腦袋,整個人都快要崩潰了。
車恆給的“大概”地點完全是個坑,她來到這個小破鄉村轉了一天,才找到目標人物,哪裏知道人家早就人去樓空了。
她還是來晚了一步。
阿婆見她穿着不俗,不面對着她多看了兩眼,問道:“閨女,難道陳小雨勾搭你男人了?”
沈晴天差點沒把嘴裏的菜湯噴出來,趕緊搖頭:“沒有沒有,難道陳小雨經常有人找嗎?”
“沒錯,時不時就有女人上門來算賬,真不知道她是怎麼活到現在的,好在她命夠好,這回傍到大款,以後再也不用過窮苦日子了。閨女,你既然不是來找陳小麗算賬的,那你找她有什麼事情?你風塵僕僕的,該是走了很遠的路。”
沈晴天苦笑:“也沒什麼,一點私事,人走了就算了。”
阿婆盯着她看了好一會兒,似乎想說什麼,又咽了回去。
沈晴天覺得奇怪,問道:“阿婆,您想對我說什麼?”
“閨女你眼睛倒是尖,這都被你看出來了。”阿婆輕嘆口氣,“閨女你跟那個叫阿巧的丫頭眉眼長得還真是像。”
跟她長得像?那便是跟姐姐長得像了。
沈晴天心頭咯噔了一下,笑道:“看來是緣分吧。”
“阿婆我可不相信什麼湊巧。”阿婆把她拉到一邊,神祕兮兮問道,“你老實告訴我,你是不是衝着阿巧那丫頭來的?”
沈晴天眉眼一抽,小小村莊,三姑六婆的八卦天分還是那麼高超,這麼快就捕捉到端倪。
她兩手一攤,裝傻:“阿婆,阿巧是誰?”
“當我阿婆是傻子?阿巧就是陳寡婦的女兒!”阿婆吹眉毛瞪眼,表情也帶了幾分不善,“閨女,你告訴我,阿巧是不是你親生女兒?”
“啊?”沈晴天這下子倒懵了,“阿巧難道不是陳小麗親生的?”
她似乎捕捉到什麼八卦味道了。
“撿來的。”阿婆輕哼一聲,“那個女人雖然行爲放蕩,對這個孩子倒是挺好的,一直當做親生的來養。”
上下打量她,眼中有着幾分輕鄙,“比起你們這些丟棄孩子的父母,陳小麗更讓我看得起。”
沈晴天對於阿婆的態度有些看不懂了,不過阿婆討厭扔孩子的人是真,那麼阿巧那個孩子……
跟她長得像,不是陳寡婦親生的,應該就是她要找的姐姐的女兒吧?
於是解釋道:“阿婆,我沒有流落在外的女兒,不過我確實是衝着阿巧來的,我有個姐姐,阿巧是我姐姐的女兒。”
阿婆臉色微慍:“既然是你姐姐的親生女兒,那爲什麼你姐姐沒有過來?如果沒有那麼重視這個孩子,還來找她幹什麼!”
沈晴天無奈,眼中有着幾分難過與低沉:“姐姐已經過世了,所以不能來了。”
阿婆眼中閃爍着驚訝:“過世了?”
“是的,因爲車禍。而且姐姐並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個女兒,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阿巧存在的。”沈晴天拉住有些懵了的阿婆,“阿婆你如果願意的話,我便把其中緣由和您說一說。”
“好……”
沈晴天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只是把姐姐和洛歡心之間的感情糾葛說了一遍,阿婆聽得沈晴月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兒還活着,心頭也唏噓不已,把關於阿巧的事情都細細跟她說了一遍。
沈晴天聽着聽着,卻愈發茫然了。
原本陳寡婦死了丈夫後一直沒有孩子的,一年前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裏就多了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長得也不像她,陳寡婦自稱是在郊外撿到的。自那以後,陳寡婦家每過一段時間就有陌生男人進出,跟她關係匪淺,陳寡婦本來就不是什麼正經的女人,於是各種八卦就開始滿天飛了。
阿巧是個好看可愛的姑娘,不過是個啞巴,而且已經五歲了。
這兩點消息,跟車恆說的非常有出入。可阿婆一口咬定,阿巧那孩子長得跟她極爲神似,彷彿就是縮小版的她。
……沈晴天已經不知道該相信誰了。
但不管相信還是質疑,陳寡婦和阿巧都已經被人接走,她就算想做什麼也無濟於事,生怕顧白宸等得急,帶着滿腹遺憾和疑惑坐上返程的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