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退伍兵哥哥vs嬌嬌知青(22)
姜梨勾了勾脣,循着聲音走了過去,聽到她的腳步聲後陸朝禮連忙往大樹後藏了藏。
“小陸同志別躲了,我看到你了。”
姜梨準確無誤的來到陸朝禮用來藏身的那棵大樹後,聽到她的聲音後陸朝禮雙手背在身後走了出來。
“喏,帽子還你。”
姜梨把陸朝禮的帽子遞給了他。
今天下午見陸朝禮時他沒戴帽子,姜梨本想在地裏時就把帽子還給他的,但陸朝禮怕她曬一直推脫,正好趁着晚上二人見面姜梨把帽子給他拿了出來。
陸朝禮接過姜梨遞來的帽子,笑道:“小姜同志,正好我也有個東西要送給你。”
在姜梨好奇的目光下,陸朝禮把藏在身後的帽子拿了出來。
“給我的?”
姜梨驚訝的看着陸朝禮手中的帽子,在他遞過來時接到了手中。
“昨天去鎮子上時剛好看見了,那日見小姜同志沒戴帽子就順手買了下來,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款式。”
“帽子很好看,我喜歡。”
姜梨打量了一下手中的遮陽帽,擡頭看向陸朝禮。
她眉眼含笑,笑容猶如晨曦微露中臨風輕顫的花朵,看的陸朝禮片刻失神。
姜梨說着擡起帽子戴在了頭上,仰頭看着陸朝禮:“怎麼樣?這帽子好看嗎?”
陸朝禮喉嚨微微滑動:“好、好看。”
帽子好看,人更好看。
陸朝禮默默在心裏補了一句。
姜梨嘴角笑容盪開,低頭去系下巴上的帽繩時發現帽繩打了結,她搗鼓了好一會兒都沒能解開。
“我來吧。”
陸朝禮說着彎腰湊到姜梨面前,從她手中接過了打了結的帽繩。
姜梨看着眼前的陸朝禮,此時他正垂着眸子一臉認真的爲她解帽繩,月光鋪灑在他身上,使他那硬朗深邃的眉宇都變得柔和了幾分。
陸朝禮很快就將打了結的帽子給解開了,他雙手捏着兩根帽繩輕輕的系在了姜梨的下巴上。
“好了,這下就不會再打結了。”
他說完擡起了眼皮,正好跟姜梨對視。
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姜梨,陸朝禮呼吸一滯,深邃的桃花眼泛起陣陣漣漪。
“小陸同志,這個帽子多少錢?我拿給你。”
姜梨出聲打破了二人之間的寂靜。
陸朝禮回過神後瞬間直起了腰身,連忙衝着姜梨擺手:“小姜同志別跟我客氣,這帽子是我送給你的!”
“那怎麼行?我不能白要你的東西!”
“那這樣吧,再記上一頓飯如何?”
陸朝禮以開玩笑的口吻看着姜梨,拒絕了她要拿錢買帽子這件事。
“那、那好吧,不過光記着可不行,你快說個具體時間我好請你喫飯,免得心裏一直記掛着這事兒。”
姜梨心裏過意不去,催促着陸朝禮說個具體時間,她好將欠下的人情給還了。
陸朝禮笑道:“我都可以,一切聽小姜同志安排。”
“那……不如就三天後吧?”
姜梨試探出聲,陸朝禮咧嘴一笑:“行,都聽小姜同志的!”
“我做飯不太好喫,咱們去鎮子上?”
姜梨在城裏打零工時攢下了不少錢,方纔她盤算了一下,別說請陸朝禮喫三頓飯了,就是喫三十頓都不成問題。
陸朝禮點了點頭,他垂眸看着姜梨,已經開始幻想跟姜梨他們二人去鎮子上的點點滴滴了,嘴角不受控制的上揚起來。
然而姜梨下一句話卻讓他笑不出來了。
姜梨道:“正好我跟媛媛商量着去鎮子上買些糧食回來,咱們三個一塊去,到時候我請你們倆喫飯。”
陸朝禮一愣:“我們……仨?”
姜梨歪頭看着他:“是啊,從到了知青所媛媛就一直在幫我的忙,我想請她喫頓飯感謝她一下,怎麼,你介意?你要是介意的話,我和媛媛我們倆就往後推一天。”
陸朝禮連忙擺了擺手:“不、不介意,鎮子上路途遙遠,小姜同志不必再特意去一趟了。”
“那行,那就這麼說定了,你要是不自在的話也可以帶着朋友一起,人多熱鬧。”
陸朝禮點了點頭:“好,都聽小姜同志的。”
“那我先回去了?”
姜梨說着拿手指了指身後的知青所。
“快回去吧,幹了一天活累壞了吧,小姜同志早些休息。”
儘管很想跟姜梨多待一會兒,但考慮到她今天在地裏幹了一天活後陸朝禮還是催促着她趕快回去休息。
“小陸同志也快回去休息吧,晚安。”
“那個,小姜同志直接叫我的名字就行,村裏人都這麼叫我,小陸同志聽着還真有些不習慣。”
陸朝禮撓了撓頭,想聽姜梨叫自己的名字。
姜梨雙手在背後打鉤,身子微微前傾,柔聲道:“那……陸朝禮,晚安。”
陸朝禮雙眼一亮,笑道:“這下聽着舒服多了!小姜同志晚安!”
“晚安,我回去了。”
“快回去吧!”
姜梨衝陸朝禮笑了笑,隨後轉身朝着知青所而去。
陸朝禮站在原地沒動,視線一直尾隨着姜梨的背影,一直等姜梨走進知青所後他才動身離開。
腦中迴盪的都是姜梨那清麗的聲音,陸朝禮撓頭笑的跟個二傻子似的。
小姜同志叫他的名字了!
還給他說晚安!
“哦吼——”
陸朝禮像打了場勝仗似的,激動之下在林子裏大喊了一聲,而後又連忙捂住了嘴。
這裏離知青所不遠,小姜同志該不會聽到他的聲音了吧?會不會笑話他?
思及此,陸朝禮連忙撒腿朝前跑去,大有一副落荒而逃之態!
這三天陸朝禮是數着日子過的,一想到要跟小姜同志一起去鎮子上他就興奮的不行,昨晚激動的一晚上沒怎麼睡,今早雞還沒叫呢他就起身了。
嘩啦啦——
陸朝禮倒水洗漱的聲音驚動了陸父陸母,二人迷迷糊糊的睜開了眼睛,看到彼此後一愣。
“他爹(他娘)?”
二人齊齊出聲,都以爲院中的動靜是對方鬧出來的。
“那院外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