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厭女皇帝vs權臣之妻(49)
正是許久未見的紅渠!
自打周氏得了失心瘋後,紅渠一直在身邊照顧,在聽說周清遠把將軍府的掌家大權交到姜梨手中後紅渠就更不敢像先前一樣亂躥躥了。
這些日子紅渠一直夾緊尾巴做人,生怕姜梨因爲先前的事找她算賬。
以前她是藉着周氏的勢纔敢在府上作福作威,可現在爲她撐腰的人瘋了,紅渠跟其他人一樣,說到底不過是個下人。
如今姜梨獨攬將軍府大權,紅渠還沒蠢到以丫鬟的身份去招惹她。
這些年跟在周氏身邊侍奉,早就將紅渠的胃口給養叼了,如今靠山倒了,紅渠也不再滿足於一輩子只當一個丫鬟。
這些日子她想到了飛上枝頭當鳳凰的法子,那便是接近周知珩和周知杳這兩個小主子,先獲得小主子的喜愛,再去將軍面前找存在感。
知道周知珩和周知杳這姐弟倆討厭姜梨,紅渠這些日子可謂是變着法的在他們面前說姜梨的壞話,增加他們對姜梨的厭惡和恨意。
既然是繼母,那誰當不是當?
只要兩位小主子足夠厭惡姜梨,到時候她再略施小計,將軍遲早會將姜梨休棄,到那時深受兩位小主子喜愛的她便能順理成章的接近將軍。
將軍夫人的位置別人能坐得,她紅渠又爲何不能?
經過紅渠的不懈努力,周知珩和周知杳對姜梨愈發厭惡起來,那日周知珩之所以往姜梨院子裏放毒蛇想要咬死她,都是紅渠一直在背後竄拖着。
得知周清遠把掌家大權交到姜梨手裏後,紅渠嫉妒的快要發瘋了,這些日子她一直在想該如何將姜梨逐出將軍府,沒想到上天開眼,竟然將這一機會送到了她面前!!
親眼看到姜梨和沈聽肆行舉親暱曖昧後,紅渠步子匆匆的趕回了芙蓉園。
周氏雖然得了失心瘋,但也不是徹底瘋了,時而瘋癲時而清明。
恰巧今早周氏醒來是清醒的,紅渠趕回芙蓉園後將方纔看到的場景添油加醋的告訴了周氏,。
“什麼?!”周氏瞪大眼睛猛地拍了下桌子:“姜梨這小蹄子竟然敢揹着清遠偷人?!”
紅渠重重點頭,煞有介事道:“千真萬確!這一切都是奴婢親眼看到的,少夫人她不但跟那位沈公子舉止曖昧,拉扯不清,方纔、方纔……”
說到一半的紅渠支支吾吾,似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方纔怎麼了?快說!”
周氏怒斥紅渠,等着她說出下文。
紅渠咬着下脣道:“方纔那位沈公子還親了少夫人……還說什麼讓少夫人乖乖等他回來,說晚上好好獎勵少夫人……”
爲了給姜梨扣屎帽子,紅渠可謂是張口就來,淨編一些令人浮想聯翩的話。
“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這小賤蹄子竟然敢在將軍府跟人行苟且之事,真當沒人治得了她了嗎?!”
“夫人、夫人您先消消氣,南苑跟竹苑離這麼近,少夫人又不受將軍寵愛,日子久了難免會耐不住寂寞,所以這才……”
紅渠繼續在周氏面前添油加醋,話裏話外都在暗指姜梨耐不住寂寞早就跟沈聽肆勾搭在了一起,給周清遠戴了綠帽子。
“來人,去將姜梨這小賤蹄子給我抓到祠堂,敢給清遠戴綠帽子,看我今天不剝了她的皮!”
周氏厲吼一聲,怒火差點躥出天靈蓋!
聽到周氏的話後紅渠興奮的攥緊了衣角,聽說上一個被拖去祠堂動用家法的人當場丟了性命,太好了,姜梨這一擋路石終於要消失了!
紅渠強忍着內心的激動上前攙扶住周氏,隨着她一同朝將軍府祠堂走去。
姜梨剛到賬房沒多久就被小廝給帶走了,聽到是周氏下的令後姜梨也沒掙扎,她倒要看看周氏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自打上次將姜府的青衣衛召喚出來後,爲了方便行事姜梨留了兩名,如今那兩名青衣衛就隱匿在暗處,隨時等候姜梨傳召。
周氏想傷姜梨?
呵,怕是連汗毛都沒碰着就被青衣衛一掌給打趴下了!
姜梨跟着小廝來到祠堂時周氏已經坐在祠堂門前等候了。
除了周氏之外,祠堂院子裏還站了十幾名小廝,在姜梨的身影出現在祠堂那刻小廝們瞬間把她團團圍住。
姜梨脣角勾起一抹嘲諷:“這又是鬧哪出?”
“竟然敢在將軍府跟人行苟且之事,小賤蹄子你好大的膽子!”
周氏猛地拍了下桌子,陰鷙如毒蛇般的眸子死死的瞪着姜梨。
“飯可以亂喫,但話可不能亂說,哦、險些忘了,婆母患上了失心瘋,這話可不是張嘴就來麼?”
姜梨話音一轉將周氏患有失心瘋一事給拉了出來,她說着看向包圍在四周的小廝們,視線漸漸冷了下來。
“老夫人得了失心瘋腦子瘋癲不受控制,怎麼,你們腦子也抽風了跟着她胡來?”
在對上姜梨那雙冰冷的眸子時小廝們不自覺的嚥了嚥唾沫,下意識的就要退往一邊。
周氏滿臉怒容:“放肆!此乃紅渠親眼所見,你個小賤蹄子休想狡辯!”
話音剛落姜梨的視線落到了紅渠身上,此時紅渠正一臉得意的看着她。
“少夫人,奴婢方纔可是親眼瞧見你跟那位沈公子是如何舉止親暱、曖昧不清的呢,如今東窗事發,少夫人就彆嘴硬了,老老實實招了吧。”
紅渠趾高氣昂的掐着腰,彷彿已經看到了姜梨今日的下場是如何慘烈。
“來人,給我打,給我狠狠地打,一直打到這個小賤人承認自己偷人爲止!”
周氏怒聲吩咐,緊接着紅渠拿過一旁的戒鞭,一臉得意的來到姜梨面前。
“少夫人,對不住了呢。”
紅渠抓緊鞭子,眼中陰毒乍現!
“打!打死這個不要臉的小娼婦!”
唰——
紅渠毫不猶豫的揚起長鞭朝着對面的姜梨揮去,眼看那帶刺的長鞭就要落到姜梨身上,千鈞一髮之際,一道怒喝聲從衆人身後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