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開飯
“振作起來!今天最後三名,晚餐減半,只有蔬菜!”徐進,現任第六警衛旅第十八警衛團副團長,親自監督這些新兵的訓練。
廣袤的基地內,矗立着十幾個訓練方陣,每個代表一個連隊,兩千多名新兵在烈日下磨礪意志。
這些新兵中有不少是從勐拉軍和佤邦軍俘虜中招募的,許多人從小受過軍事訓練,具備一定的基礎。
另外一些,如來自東錘邦各地的普畫隊新兵,毫無軍事背景,被單獨編成三個方陣,整個第十八警衛團進行了混合重組,以進行新兵訓練,增強部隊凝聚力,提升戰鬥力。
“這批新兵如何?”第十八警衛團團長李永嚴走來,眯眼看去,詢問道。
徐進先向李永嚴敬禮,然後回答:“團長,佤邦軍的新兵訓練有素,相比之下,勐拉軍的稍弱,緬軍的更次,最後是新招募的。”
李永嚴點頭,接着說:“訓練就靠你了,一個月後,除新兵外,其他人必須提升!”
“你們要時刻準備被派往偏遠地區!”
徐進敬禮,堅定地迴應:“堅決完成任務!”
李永嚴點頭,再次掃視訓練場,轉身離開。徐進則繼續在場上指導士兵們。
徐進,曾是南佤邦軍的基層軍官,加入軍團後參與了所有大小戰役,從孟東到大景束,再到太f佤邦的局勢。
他的警衛部隊在戰鬥中表現出色,多次立功,北佤邦戰役後,他從連長晉升爲營長。
隨着軍團擴大,六個小編制旅擴展爲九千人的大編制。
作爲最早追隨王耀的本地華人軍官,徐進晉升爲第十八警衛團副團長兼第五十四警衛營營長,而他的上級團長李勇嚴和參謀長均出身於紅警系。
儘管目前只是中校,但徐進在第十八警衛團已是第三把手,握有實權,年僅三十五歲。
在民兵警衛部隊中,像他這樣的華人軍官不少,但晉升至中校,擔任副團職和營級實權的,唯有他一人。因此,他成爲本地華人派系的核心人物。
無論何處,人羣之中必有派系,王耀的軍團也不例外。主力部隊出身紅警系,無明顯派別,而民兵警衛部隊則派系繁多。
紅警系出身的軍官構成嫡系,掌握重要權力;其次,如徐進這般,自南佤邦特區戰役便追隨王耀的首批本地華人,他們在戰爭中逐步晉升,最小的也是排長,最多統帥三十多人,最高的便是徐進這位副團長。
再者,南佤邦戰役時期加入軍團的少數族裔士兵,人數少於本地華人軍官,晉升後大多在基層,形成一個派系,依附於本地華人軍官派系。
景柬戰役後加入的本地華人和少數族裔軍官團體,因加入較晚,等級略低,大多仍在基層。
最後,北佤邦戰役後加入的原北佤邦軍和勐拉軍中的華人和少數族裔士兵,他們的級別更低,大部分仍在基層擔任軍官。
新徵召的華人士兵甚至比他們高一級,受到各華人軍官團體的爭奪。
派系的形成在所難免,只是王耀的紅警系嫡系更爲強勢,壓制了其他派系。在這些軍官派系中,大多數核心成員是狂熱者,堅信追隨王耀能結束亂世,帶來美好生活,或者單純崇拜王耀這樣的強者。徐進正是這樣一位狂熱崇拜者。
他訓練的士兵每天都被灌輸軍團的優點,樹立對總司令王耀忠誠的理念,形成堅強的團隊精神。傍晚,訓練結束後,士兵們在連長帶領下,到炊事班前排隊打飯。
警衛部隊的伙食遠勝軍閥部隊,米飯充足,兩葷兩素,還有骨頭湯,足以填飽士兵們訓練後的空虛,讓他們喫得滿意,更有戰鬥力。
在紅警嫡系軍官的管理下,剋扣伙食的現象幾乎不存在。
士兵們拿到晚餐後,坐在用木板和箱子搭建的簡易桌上,將飯盆放在桌上,正襟危坐,等待命令。
即便餓得肚子咕咕叫,聞到飯菜香味忍不住流口水,沒有命令也不敢動筷子。
李永嚴帶着徐進巡視各連隊,滿意地點點頭,大聲宣佈:“開飯!”
“是!!!”士兵們齊聲應答,紛紛拿起碗筷,大口喫飯。
看着士兵們喫得津津有味,李永嚴滿意點頭,也盛了碗飯,與軍官們一起用餐。徐進則端着飯菜來到第五十四警衛營的區域,他是副團長,也是營長。
“徐副團長!”九名只得到半碗飯和一個素菜的落後者立刻坐正。
他們是第五十四警衛營三個連隊中訓練成績最差的。
徐進板着臉,坐在他們中間,把自己碗裏的肉分給他們。“徐副團長!”士兵們驚訝不已。
徐進一邊分肉,一邊說:“體能不行,下次努力,但文化課不及格就要去建設兵團修路!不想被淘汰,就好好喫飯,晚上加把勁學習!”
“是!長官!”士兵們感動落淚,含淚大口喫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