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秦國的突襲
除了這十七支師級隊伍之外,帝國還另設一支戰鬥妖獸師團和一支星辰防禦炮兵團,以及數個獨立的祕術步兵營。
然而,非騎兵師團如裝甲師基本滿員,其餘師團均有空缺,尤其是靈陣師團的缺口尤爲嚴重,這是帝國內部軍隊編制的一大隱憂。如今,放眼整個天下,“十木七”列強幾乎盡數陷入混亂,其中便包括遅羅帝國。
“預備役的動員進展如何?”遅羅帝國陸軍元帥兼內閣首相巴育沉聲問道。
參謀長撒西瓦特迴應:“目前僅易城附近的預備役開始行動,其他區域因遭秦國天雷轟擊,通信與能源系統癱瘓,各戰區預備役要想進入備戰狀態,具備完整的編制體系,恐怕至少需一兩個月的時間。”
巴育聞此,臉色鐵青,沉默不語,空氣彷彿凝固,充滿令人毛骨悚然的壓力。
按照常例,預備役部隊在被動員之時,應在七日內集結完畢,各國實際狀況各異,例如龍族國度,上世紀九十年代集結二十萬預備役僅需五天;而在現代社會,一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只需一日便可聚集二十萬預備役。
遅羅帝國的全國預備役總數接近三十萬,按理說即便動員效率低下,三週時間也足以完成集結任務。然而當前,因秦國的攻擊導致全國範圍內的通信和能源系統崩潰,嚴重影響了現役正規軍的調度與預備役的動員工作。
即便成功動員起預備役,還需分配武器裝備,並進行適應性訓練,方能達到最基本的戰鬥素質。若要將預備役單獨組建爲能投入實戰的作戰部隊,所需的軍事資源和裝備量更爲龐大,同時還需要長時間的配合訓練,才能真正凝聚出強大的戰鬥力。
然而,秦國正式宣戰僅僅過去了四天,遅羅帝國的通訊與能源系統全面癱瘓,空軍幾近覆滅,海軍遭受全滅之災,預備役在全國範圍內更是難以有效動員。
首都曼城雖擁有一千五百萬人口,但可動員的預備役數量尚不足十萬。
“那便着手徵召平民參軍吧。”空軍司令帕德納提議道:“現如今各地皆失聯,唯有曼城尚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當務之急便是徵召曼城平民,短期內召集三十萬部隊並非難事。”
“至於武器裝備,不妨啓用庫存武裝這批新兵,就算秦軍真的打入曼城,憑藉曼城的地勢廣大及錯綜複雜的城區地形,只要能將敵軍牽扯進城市巷戰,我們就有可能尋得反敗爲勝的機會!”
話音剛落,帕德納又提出了兩個字——“談判”。
聽到這個詞,會議室內的遅羅帝國高級將領們的神情均有所鬆懈,紛紛偷偷望向位於中心位置的陸軍元帥兼內閣首相巴育。
此前,在戰爭爆發之初,遅羅軍方將領曾認爲即便無法迅速擊敗秦國,也可通過拖延戰術使秦軍陷入持久戰,進而藉助國際壓力或是鷹族爲首的一衆西方國家的支持,達成和平停戰談判。如此一來,他們仍能在輿論場上聲稱自己贏得了戰爭。
然而,在經歷秦國連續多日的天罰轟炸,以致遅羅空軍與海軍艦隊全軍覆沒之後,無論是遅羅軍方高層將領還是政府官員們都意識到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那就是秦國在軍事實力上全方位碾壓遅羅帝國!
這種被單一勢力徹底壓制的感覺,讓遅羅的將領們深感當年巴比倫王國遭遇鷹族降維打擊時的屈辱。
因此,不論是遅羅軍方將領還是政府官員們,私下早已開始聯絡其他國家尋求與秦國展開和平談判。
此刻,空軍上將帕德納主動提及此事,無異於是在試探陸軍元帥兼內閣首相巴育的態度。
“談判嗎?”巴育輕輕推了推眼鏡框,靠向椅背,目光掃視着在座的衆人。
感受到巴育的目光,暹羅軍方高級將領們紛紛羞愧地垂下了頭。作爲一名軍人,在祖國遭遇侵略之際選擇投降,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恥辱。
但他們見巴育並未立即訓斥,便知道他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於是,衆人交換了一下眼色後,海軍司令巴依率先發言:“秦國的突襲太過猛烈,暹羅作爲一個遠離戰火多年的小國,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襲擊,無論是陸軍、海軍還是空軍,都未能及時作出反應。”
巴依接着說:“秦國宣戰的理由是卻克里王朝背叛了鄭信大帝,如今拉瑪十世已逝,大王子與長公主亦被秦國俘虜,國內僅剩下王太后詩麗吉與其他幾位公主。”
“因此,我建議我們宣佈廢黜拉瑪十世,廢止君主立憲制度,改立暹羅共和國體制,驅逐卻克里王朝家族成員……”
巴依的觀點確實頗具政治現實意義,或許正是幫助遅羅王國儘快走出困境的關鍵一步。
此時,巴育看向巴依,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內仍有詩麗吉王太后及其他幾位公主在……”
大家立刻明白,巴育並不想背上“叛逆”的罵名。
巴依微微眯眼道:“那就先控制住她們,對外宣佈廢黜卻克里王室,如果秦國索要……我們可以將其交給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