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北大西洋條約
英國上校立即就將情況上報給總督,得知華夏竟然直接派兵偷襲彭亨後,海峽殖民地的總督也是憤怒到了極點,英國政府同樣氣得咬牙切齒。
但除了帶着各國大使前往大帥府抗議外,真的別無他法,葉天依然死不承認,甚至還倒打一耙,揚言英國要是再沒有證據就胡亂污衊華夏,就別怪華夏真的要採取措施了。
其實英國也知道海峽殖民地的戰略位置太過重要了,佔領這裏就如卡住了華夏的脖子,若是華夏肯好好談判,英國也不是不可以將海峽殖民地讓給華夏,因爲英國知道,這裏離本土太遠,華夏鐵了心要拿下這裏,他們根本就守不住。
還不如以此爲籌碼,保住其他殖民地的安全,比如印度,緬甸和澳大利亞,但華夏的手段實在太無恥了,若說剛開始披的那件外衣,還堪入目,那現在就是脫的只剩下一條褲衩,就差沒親自上陣了。
在沒有搞清楚華夏到底派了多少兵馬,英國也不好作出部署,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部署,最後也只得派1萬僕從軍前往吉隆坡支援,畢竟英國只剩下18000英軍和8萬僕從軍,而事實證明僕從軍即便人數再多,也沒個卵用,何況還有3萬多僕從軍是在彭亨的西面,英國已經將它們放棄了。
至於讓暹羅派兵前來增援,別說暹羅不會同意,就算同意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走海路那完全就是給華夏潛艇送菜,走陸路又太遠了,恐怕還沒到,人家就打到新加坡了。
啦瑪六世哪裏會去增援英國佬?若不是沒辦法,彭亨的那2萬多大軍,他都想撤回來。此時他已經有些後悔上了英國佬的船,那什麼攻守同盟條約遲遲沒有下文,而緬泰邊境的20萬大軍也安然無恙。
雖然沒有向暹羅進攻的跡象,但始終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再加上英國佬在彭亨又大敗虧輸,而緬北的反抗軍是一股接着一股的冒出來,讓啦瑪六世是如坐鍼氈。
所幸英國佬答應的武器裝備倒是沒有食言,所以除了瘋狂擴軍,以求自保外,也只能催促英國,那什麼條約什麼時候能落實?
暹羅不但在國內大肆擴充兵馬,他信在西貢同樣也在招兵買馬,擴充軍隊。
李倩和鐵錘他們在彭亨足足休整了七天,跑進叢林裏的3000多朝鮮士兵,陸續找回來了2500多,俘虜也抓了15000多人,大多都是印度僕從軍和暹羅士兵。
跑進叢林裏的人,肯定遠遠不止這些,其他的人要麼就死在了裏面,要麼就逃走了。
對於這些俘虜,軍官一律處決,普通士兵則是編成六個團,暹羅和印度人混編在一起,每團2000多人,軍官由華夏士兵擔任,這六個團依然是僕從軍,平時不發放子彈,只負責運輸物資彈藥,戰時充當炮灰,負責打頭陣。
所以現在李倩手中的兵馬總共有,3000華夏士兵,由鐵錘統領,7000多朝鮮士兵,由金九統領,15000僕從軍,由三貴統領,另有80多名精英警衛,20名女子警衛負責保衛李倩,其他60人組成一個特戰中隊,作爲尖刀部隊使用。
而這七天時間裏,國內運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其中就包括20輛履帶式裝甲車,30輛輪式步戰車,和大量的炮兵,於是又多了一個裝甲突擊營,和一個炮兵團,下轄50門七五野炮。
可戰之兵接近3萬,人數雖然少了點,但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一番商議後,李倩最終還是採納了三貴的意見,決定先派兵沿着海岸線向西拿下龍運、登嘉樓、吉蘭丹等地,以便多抓一些僕從軍,作爲炮灰部隊,畢竟這三個地方可還有着3萬多駐軍,而且那天晚上的潰兵恐怕大多也逃往那裏了。
這次依然由三貴帶隊,統帥7000僕從軍,3000朝鮮士兵,一千華夏士兵浩浩蕩蕩的向西殺去,這三處地方的駐軍只有少量的英軍軍官,根本就擋不住三貴的攻勢,因爲不管是3000朝鮮士兵,還是那7000僕從軍,經過那晚的激戰後,已經算得上是脫胎換骨了,其戰鬥力遠遠不是沒經歷過什麼戰事的本地僕從軍能比的,何況還有1000華夏精銳壓陣。
只是短短半月,三貴就壓着2萬俘虜,回到了彭亨,這些俘虜早就被三貴依葫蘆畫瓢,編成了八個團,休整一天後,李倩就帶着5萬大軍南下吉隆坡,對外號稱20萬大軍。
別說,還真把英國佬嚇到了,尤其是偵查機報告對方還有戰車,隊伍連綿不絕,使得英國總督直接放棄了吉隆坡,命吉隆坡的守軍全部撤回到新加坡來,準備死守新加坡,關鍵還是分不清其中到底夾雜着多少華夏人?
其實無論是英國總督,還是普通的英軍士兵,打心底裏都不覺得他們能守住海峽殖民地,所以都抱着一種消極的態度,不肯拼命,只想着讓僕從軍上,實在不行就逃回新加坡,然後坐船跑路。
李倩沒想到,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吉隆坡,雖然這支軍隊打的是暹羅革命軍的旗號,但當地的華人都清楚是怎麼回事,再加上三貴對這些人又暗示了一下李倩的身份,使得當地的華人更加配合和擁護,紛紛將家族中的子弟送入軍中。
吉隆坡的華人很多,這幾年英國對他們也不錯,但他們知道這是爲什麼,那是因爲母國強大,所以英國佬和當地人纔不敢欺負他們,可也有極少部分的敗類,看不清這一點,甘心充當英國佬的走狗。
對於這些人葉天早就交代過,那就是抄家滅族,對於漢奸,他從來不會手軟。
李倩在吉隆坡足足停留了三天,將政務都交給了當地的華人管理,並招募了2000華人子弟入伍,這才沿着海岸線繼續殺往新加坡。
而這大半個月來,由於緬北的反抗軍聲勢越來越大,有席捲整個緬甸北部的架勢,讓英國佬再也坐不住了,急令印度的大軍加快速度,東進鎮壓,但由於距離太遠,道路又不好走,最後英國佬不得不從怒江抽調十萬部隊北上,打算先穩住一下緬北的局勢,以免徹底崩潰。
這使得王海波的壓力大減,留下10萬人繼續在東岸防守,自己則帶着10萬人向東直撲曼谷,對於暹羅反水,不給自己彈藥糧草補給,王海波心裏是恨的牙癢癢,所以一有機會,就想找啦瑪六世的麻煩。
啦瑪六世是又驚又怒,怒的是自己貌似被英國人坑了,驚的是暹羅國內雖然有10萬大軍,但只有5萬在都城,其餘5萬卻是分散在各地,而剛剛招募的10萬新兵,連槍都還不會開,怎麼擋住那氣勢洶洶的10萬大軍?
關鍵是馬達班離暹羅首都不遠呀!只好一邊向英國佬求救,一邊讓侄子他信帶兵回來保衛都城,至於南越和簡樸寨他已經顧不上了。
所幸侄子他信還算忠心耿耿,留下3萬暹羅士兵和5萬新兵駐守西貢和金邊後,就帶着8萬大軍急急忙忙的向曼谷趕來。
英國佬也不想看見啦瑪六世垮臺,只好讓怒江西岸的20萬大軍,向東岸發起進攻。
而且經過這麼久的協商,英美法等國也終於談妥了,於5月10日,在倫敦簽署了北大西洋安全條約,簡稱北約。
整個歐洲除了少數的中立國和德、西兩國外,其他國家全都加入了北約,條約規定,凡成員國受到他國攻擊,其餘各國必須出兵相助,但僅限於本土,不包括殖民地,這是英國佬退讓的結果,否則美國是絕不會簽署條約的。
本來日本想要極力加入,美國也十分支持,奈何歐洲各國都不同意,甚至大部分國家都堅決反對日本的加入,他們又不傻,華夏遲早是要對日本動手的,他們選擇加入北約,大多都是想要自保,可不想到時候被日本拖下水。
至於英國提議的讓暹羅加入,那就更不用說了,連美國都堅決反對,最終,只得將日本和暹羅暫時列爲觀察國,等觀察幾年後再說。
日本很憤怒,很委屈,將北約各國罵了個遍,他們的海軍實力已經是世界第二了好不好?陸軍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還實行了全民皆兵制度,這麼強悍的實力,竟然不同意他們的加入,簡直全他媽的瞎了狗眼。
所幸美國表示願意單獨和日本簽署一份攻守同盟條約,這才讓日本心裏得到了稍許的安慰。
美國之所以這麼積極,那是因爲華夏近期不斷的拉攏墨西哥,再加上華夏瘋狂的發展海軍,讓美國感覺即便隔着寬廣的太平洋,也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