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聲勢駭人
*裸的入侵呀!
本來華夏的航母艦隊,遊離在馬達班十多裏外的海面上,按照國際慣例,就已經算得上侵犯了英國的主權,但由於忌憚華夏的海軍,而且對方也沒有攔截他們的商船,英國佬也就睜隻眼閉隻眼。
主要還是抗議沒用,華夏人耍賴的本事,他們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現在到好,竟然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起來,完全不遵守遊戲規矩了。
這樣搞還怎麼玩得下去?華夏還不如干脆派兵直接參戰算了,還痛快一點,英國也就不用在抱什麼幻想,直接將印度和緬甸放棄,將精力都放到歐洲去,與華夏進行全面對抗,省得再浪費那麼多人力物力。
所以這次英國大使也懶得再去大帥府找葉天抗議了,而是於當天,攜北大西洋公約所有成員國的駐華大使,正式向華夏外交部門,提交了最嚴重的抗議,宣稱若華夏三天之內不給出一個解釋,撤走所有護衛艦,並保證以後不再發生類似情況,各國將和華夏斷絕一切經貿往來,就是真正的全面斷交,也是有可能的。
葉天也是嚇了一跳,知道這次可能踩到英國佬的底線了,想想也是,無論是緬甸還是印度,80%的重要城市都位於海岸線上,若是華夏海軍派出軍艦參戰,尤其是戰列艦,那這仗也就真的不用打了。
考慮到如今華夏出口的商品,要遠遠大於進口,一旦真的和英美等國斷絕經貿往來,雖然各國同樣會損失慘重,但華夏不可避免將受到最大的衝擊,因爲那些附屬國現在的消費能力,和國內的市場,比起英美等國來還是要差一大截。
屆時不可避免將會造成產能過剩,尤其是汽車等新興商品,一番權衡利弊後,葉天只得將英國大使叫到了大帥府,表示這次只是個誤會,炮擊英國商船的海軍軍官會嚴肅處理的,這種事情以後也不會再發生了。
能得到這種承諾,英國也不想再過多的糾結,畢竟若是真的和華夏斷絕了經貿往來,各國也是會傷筋動骨的,比如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從哪裏去進口?還有救命丸等一些珍貴藥品。
而且一旦真的和華夏徹底撕破臉皮,那保不準,人家就再也沒有顧慮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直接進攻澳大利亞和非洲等地了。
可以說雙方現在都不想真的撕破臉皮,英美等國想用雙方之間的貿易讓華夏行事時有所顧忌,葉天則是需要歐美等國的龐大市場,發展經濟,所以這次葉天和英國大使,幾乎挑明瞭東南亞的遊戲規則。
那就是雙方的海軍不得參戰,這是起碼的底線,雙方的真正士兵,也不得超過總兵力的1/10,至於武器裝備倒是沒有限制。
李倩接到葉天發來的電報,也知道今後只能靠他們自己了,連航母艦載機都不能在提供防空支援了,衆人都是不解,甚至有些憤憤不平,唯獨老吳沒什麼反應,因爲他知道葉天發動這場戰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若是讓英國佬真看不到半點希望,人家屁股一拍撤走了,怎麼辦?難道要搞一場大屠殺?
七天後,第一批彈藥補給終於運抵,包括所需的航空*和油料,至於飛機早就從暹羅飛抵到了臨時機場,200架老式的雙翼轟炸機,和100架老式的攻擊機,以及50架木製殲擊機,而這期間又造了大量的木船。
同樣英國也趁這段時間運來了大量的飛機,並且準備將剛剛招募的5萬新兵,和防守仰光附近的5萬駐軍全部調往馬達班,那5萬新兵有些甚至連槍都還不會開。
得到雙方都不允許出動海軍的保證後,英國也懶得再防備對方,從海上偷襲了,幾乎將緬南所有的軍隊都調往了馬達班,勢要將李倩他們擋在怒江東岸。
老吳得知後,所幸也不急着進攻,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只要消滅了馬達班的這些英軍,也就意味着拿下了整個緬南,省得在一地一地的攻佔,所以和李倩商議過後,決定也從暹羅在再調20萬新兵過來。
啦馬六世都快哭了,爲了供應這幾十萬大軍,越南南部和簡樸寨,地皮都快刮掉了,再增加20萬的話,那他就不得不刮暹羅的地皮了,何況將那麼多物資翻山越嶺的運到馬達班去,所需的民夫恐怕不下百萬,騾馬大車那就更不用說了。
但有鐵錘的十多萬大軍在城外虎視眈眈,他也只能咬牙硬撐,這一刻,啦馬六世都想在海峽半島和暹羅的交界處,修一條運河了,這樣走海路運輸就要方便的多,否則從暹羅灣走海路到緬甸海,就只得繞過新加坡,走馬六甲海峽。
就這樣雙方一直在馬達班僵持到了7月下旬,雙方的總兵力加起來接近70萬,老吳不敢再等了,終於決定發起進攻。
因爲緬北的局勢有些不妙,十多萬反抗軍,被30萬英軍死死的壓制在了山區裏,若不是那些反抗軍,熟悉當地的地形,恐怕早就被英軍鎮壓了,而且英國佬在印度又集結了幾十萬大軍,準備沿着印度的東北部,殺往緬甸。
7月26號,在老吳的一聲令下,再次發動了對三角洲的進攻,而且還是全線進攻。
雙方首先展開了炮戰,30多公里長的陣線上,雙方500多門大炮隔着怒江打得不亦樂乎,接着就是空軍,殲擊機交織在一起互相追逐廝殺,而轟炸機羣的目標則是對方的炮兵陣地。
足足持續了一個上午,雙方都是傷亡慘重,下午,8萬早已準備就緒的暹羅士兵,擡着無數的木筏,朝河邊衝去,30多公里長的江面上,到處都是木筏。
每艘木筏最多能搭載40名步兵,8萬人同時渡江,足足4000多艘木筏,周圍的樹木幾乎都被砍光了,光每艘木筏上負責監督的朝鮮士兵,加起來就不下5000。而像這樣的木筏總共造了1萬多艘。
對岸的英軍最高指揮官也被這陣仗嚇到了,哪有不先佔據一處河灘,就貿然全線進攻的,這完全就是不將士兵的命當回事呀!
但也只得下令炮兵瘋狂的炮擊江面,島上幾乎所有的山炮和野炮都瞄準了江面,而華夏的山炮和野炮卻是瞄準了河灘陣地。
比起木船來,木筏被炮彈直接命中的機率要提高一倍都不止,但好處就是不容易被炮彈爆炸產生的浪花掀翻。
進攻的士兵幾乎嚇得都趴在了木筏上,兩邊的人則是一邊趴着,一邊還要用短短的木槳拼命的向前劃,就連監督的朝鮮士兵,都是彎腰半趴在木筏上。
木筏的速度比起木船來也要慢了許多,兩三公里寬的江面,足足半個小時才駛了一半,而這是英國的轟炸機又來了,所幸只有50架,不過200多枚50公斤重的*扔到水裏,效果硬是嚇得死人。
直接被命中的木筏被炸得四分五裂,屍體和木塊被高高的拋上了天空,附近的木筏也被炸散了架,沒被炸死的士兵,紛紛抱着木頭苟延殘喘。
而華夏的轟炸機則是將*扔到了對面的河灘陣地上,同樣將那些緬甸僕從軍炸的哇哇大叫。
花了一個多小時,幾千艘木筏才陸陸續續的靠岸,在朝鮮士兵的催促下,無數的暹羅士兵被紛紛趕上了岸,然後在槍口的逼迫下向前衝去,但也只是衝出了上百米,在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打擊下,只得改成匍匐前進。
負責監督的朝鮮士兵也沒說什麼,不管是衝或者是爬,只要在向前動就可以了,但要是賴在地上裝死,那就不好意思,直接朝背後賞一顆子彈。
隨着靠岸的木筏越來越多,30多公里長的河灘上,從上往下看去,就像有無數的螃蟹在慢慢向前爬動一樣,而幾百米外的陣地,在英軍的刺刀下,七八萬緬甸僕從軍一邊戰戰兢兢的忍受着轟炸和炮擊,一邊向下射擊。
見第一波登陸部隊大多都已靠岸,老吳手一揮,第二波登陸部隊足足10萬人,擡着6000多艘木筏又朝河裏衝去。
金九咂了咂嘴,感覺有些肉痛,但老吳卻是面無表情,至於李倩,早就被這樣的陣仗嚇呆了,三貴和王海波同樣也好不到哪裏去。
一個小時後,第二波渡江部隊也抵達了岸邊,第一波的五六萬人,這時距離對方的陣地已不足200米了,見自己這邊的援軍已抵達,而且人數還密密麻麻,數都數不清,頓時膽子大了起來,在朝鮮士兵的催促下,紛紛爬起來向前衝去。
第二波士兵見前面的人都爬起來向前衝了,跳下船以後也沒有再趴下,而是跟着衝了上去,15萬大軍吶喊着,朝對方的陣地衝去,先不說戰鬥力如何,光憑那聲勢,就將陣地裏的六七萬緬甸士兵嚇得轉身逃跑。
英軍指揮官見狀,再也不敢留什麼預備部隊了,剩餘的7萬大軍,包括2萬新兵,吶喊着也增援了上去。
很快雙方三十萬多大軍,就在30公里長的防線上絞殺在了一起,緬甸僕從軍後面有督戰隊,敢後退者死,暹羅士兵後面同樣有朝鮮督戰隊,敢後退的通通是一梭子。
“命令第三波渡江部隊出發。”老吳放下望遠鏡,點了點頭,然後轉身朝着通訊兵下令道。
第三波渡江部隊擡的卻是小木船,只有500艘,但要是有心人仔細分辨的話,就會發現,這些人幾乎全是真正的華夏士兵。
沒錯,這纔是老吳真正的殺手鐗,他從來就沒指望,僅憑那些暹羅士兵就能夠攻佔三角洲,所以將全軍的華夏軍官都聚集到了一起,準備在關鍵時刻發起致命一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