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讓江南士紳浪子回頭,痛改前非

作者:薛定諤的虎
第301章讓江南士紳浪子回頭,痛改前非

  範景文面露羞愧,額頭上滿是汗水。

  張國維如遭棒喝,臉色變得蒼白,半晌說不出話。

  二人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觸動。

  被扎心窩了啊!

  想當初,自己寒窗苦讀,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做官。

  那時候的初心,就是輔佐君王,治國平天下,爲天下黎民福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個名留青史的良臣、賢臣。

  然而入了官場,並且官越做越大,目睹朝堂爭鬥不休,舉國上下吏治崩壞,黎民百姓在生死線上掙扎。

  自己在做什麼?

  沒錯,自己的確是憑着良心爲百姓做了一些事情,治理一方,造福黎民。

  可這些,都只是職守之內的事情。

  更多的卻是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啊!

  尤其是涉及記得利益者的利益,首先想到的是自保,避而遠之。

  漸漸地,屠龍少年變成了那頭惡龍,自己也成了縉紳的一員。

  哪裏還有什麼初心?

  二人陷入長久的沉默當中。

  王承恩偷偷看了雲逍一眼,心中暗自心驚、感嘆。

  雲真人的言辭,還真是犀利,直指人心。這兩位,怕是要赴湯蹈火,死而後已了。

  “謝雲真人教誨!”

  張國維站起身來,整理衣冠,向雲逍鄭重地行了一個揖禮。

  “下官迂腐,多謝雲真人點醒!”

  範景文也跟着起身,鄭重地行了一禮。

  又多了兩位同志……雲逍微微一笑,擺手說道:“貧道也是一時激憤,不妥之處,千萬莫往心裏去。”

  “爲大明江山社稷,爲江南蒼生福祉,本官即使身敗名裂,也義無反顧。”

  “請雲真人明示,但有差遣,在所不辭!”

  張國維與範景文先後說道,神色都是決然。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雲逍欣慰地一笑。

  有的人,需要用金錢、名利、女人去誘惑。

  而像範景文和張國維這種人,卻需要用理想去誘導。

  “貧道之前說過,江南,就是爲大明造血的骨髓。”

  “而江南士紳,就如同是吸食大明骨髓的吸血蟲,不除,民不聊生,國家危亡。”

  “要解決江南士紳,只能以鐵腕手段!”

  只有用刀把子,才能讓江南士紳變得乖巧聽話,這是得到歷史證實的事情。

  因此雲逍早有定計。

  張國維和範景文相視苦笑。

  雲真人的殺心,還是太重了啊!

  可要想解決江南士紳的問題,除了用鐵腕手段,還能怎麼辦?

  王承恩卻是顯得頗爲興奮。

  東廠行事,自然不會跟文官那樣瞻前顧後。

  能用刀把子解決的事情,何必多費口舌?解決了晉商,國庫多出四千萬兩銀子。

  這要是解決了江南士紳,這該有多少銀子進賬?

  “江南士紳,土雞瓦狗而已!”

  “貧道自有辦法,讓他們痛改前非!”

  雲逍笑了笑,眸子中盡是嘲弄之色。

  江南士紳,建奴能殺。

  大明,爲什麼就殺不的?

  建奴佔據江南以後,爲了安撫士紳,最開始實行的是懷柔政策。

  結果江南士紳依然不知收斂,劫奪小民,弱肉強食,拖欠逃避賦稅如故。

  短短數年功夫,稅糧拖欠高達上千萬石。

  這下子把清廷給惹毛了,開始收拾江南士紳,採取一系列極端措施,隨後就爆發了三大案。

  一是哭廟案。這個案子的起因,起因正是蘇州士紳抗議官府催繳錢糧。

  士紳們被逼得很了,又無處申告。

  於是一百多生員跑到蘇州文廟去哭訴,其中就有金聖嘆這個倒黴鬼。

  哭廟,是蘇州一帶流傳已久的習俗。

  只要官府的做法不如士紳們的意願,就鼓動士子們,聚集文廟,作《卷堂文》,向祖師爺孔聖人哭訴。

  然後鼓動民衆向上級官府申告。

  在大明時期,人多勢衆的“哭廟”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視而採納。

  可蟎清的官府可不喫這一套,更不會慣着士紳們。

  恰逢順治駕崩,哀詔於到達吳縣,府衙設靈舉哀痛哭三日。江南的士子們哭廟,恰好給了清廷絕佳的藉口,說他們倡亂抗稅、驚擾先帝在天之靈。

  於是乎。

  對江南士紳的屠刀高高舉起。

  包括金聖嘆在內的120餘士子,全都被砍了頭。

  哭廟案,纔是蟎清鐵腕鎮壓江南士紳的開始而已。

  接下來就是錢糧奏銷案,13500餘人受到牽連。

  最搞笑的,是一位名叫葉方靄的官員。

  葉方靄時任翰林編修,是順治十六年科舉的探花郎,妥妥的讀書人中的標杆。

  他在拖欠賬目上的欠款不多,只有一文錢。

  就因爲這一文錢,這貨被貶官兩級。

  因此被戲稱爲,“探花不值一文錢”。然後就是雍正時期的清查虧空錢糧案。

  三大案下來,殺的殺頭,罷官的罷官,降級的降級。

  效果自然是槓槓的!

  江南士紳的人身、錢財,以致於心理上,受到了摧殘。

  從此浪子回頭,徹底痛改前非。

  大明時,他們巧取豪奪,大肆侵吞田地。

  可奏銷案之後,以前被江南士紳們當做性命一般的田產,竟然變成了拖累。

  甚至有富人將田契丟在路上。

  幹啥?碰瓷!

  不同的是,人家碰瓷要錢,他們碰瓷送田。

  要是有人撿起田契,對他說:你的田契!

  富人答曰:不,是你的田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奇葩事,是因爲士紳們被整怕了。

  江南田賦本重,對官員的錢糧考成極其嚴厲。

  因此官員在徵收錢糧的時候銖錙必較,而逃賦漏稅必遭嚴懲。

  這時候還要田產幹什麼?

  以至於蟎清前期,江南再也沒有那種田產跨州連縣的大地主。

  三大案改變的還不止是土地兼併。

  受到錢糧奏銷和清查慘痛的教訓,江南士紳們全都變成了遵紀守法、積極納稅的好模範。

  並且是連錦旗都不用發的那種。

  士紳們不光是不敢逃稅,反而以完成課稅爲第一要義。

  地方文獻總結當時的情況:“富厚之家踊躍急公,輸將恐後。”

  太倉王氏,琅琊王氏的餘脈,自西晉時期南渡,世居江東,族中出過很多名臣,堪稱是江南士紳翹楚。

  很牛逼吧?

  康熙九年,王氏族人王時敏家叔侄,同登兩榜。

  王時敏卻毫無半分喜悅之情,反倒是“營魂回駭,夢寐不安”。

  然後以敬畏之心寫下家訓,其中第一條就是:“早完國課。”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