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新鹽政,爲國師之子請福
周皇后帶着太醫以及宮裏接生的老宮女,匆匆來見崇禎。
崇禎眉頭一皺,“清華園那邊肯定做足了準備,就皇后一人隨朕出宮,其他人回去吧!”
周皇后頓時醒悟過來。
宮裏面的老人都是認識張嫣的。
這要是去了清華園,豈不是露餡了?
這要是傳出半點風聲出去,皇家的體面、叔父的聲譽可就全都毀了。
“都回去吧!”
周皇后將太醫和宮女打發走。然後夫妻二人帶着大批侍衛匆匆出宮。
來到清華園後,直奔後宅而去。
張嫣居住的庭院外,被周遇吉帶人團團圍住。
周皇后皺着眉頭說道:“國師夫人誕子,弄這麼多兵在這裏不吉利,全都撤了!”
周遇吉慌忙帶着將士退走。
周皇后笑着對崇禎說道:“看來叔父第一次爲人父,也是太過緊張,哪有生孩子調兵保護的?”
崇禎笑道:“皇后怕是料錯了,泰山崩於前,叔父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二人並肩走入庭院。
就見院子中站了不少人,都瞪大眼睛看着臥房的方向。
雲逍在一棵樹下來回踱步,腳邊丟滿了菸頭。
崇禎愣了一下,隨即啞然失笑。
看來叔父也不能免俗啊!
朕的第一個孩子,可沒這麼緊張。
總算是有比叔父強的地方了。
這時張嫣撕心裂肺的叫聲,從臥房中傳出。
周皇后心中一沉。
她知道張嫣是個十分要強的人。
要不是痛到極處,是不會叫出聲來的。
並且聽她的聲音,明顯有些中氣不足。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周皇后將柳如是叫過來,仔細詢問了一番。
張嫣昨晚上就開始發作了。
可大夫說,胎位有些不正,張嫣的產力又不足,產程進展不怎麼順利。周皇后頓時緊張起來。
“皇后娘娘放心,吳大醫和陳大醫都在,還請了皇家科學院最頂尖的產科大夫。”
“陳大醫說了,再過會兒要是還是不順的話,就剖腹產子。”
柳如是對周皇后一番安慰。
周皇后嚇了一跳,“破腹產子?這大人能保得住嗎?”
柳如是道:“娘娘放心,如今可不是以往,破腹產子並沒有多大凶險。”
她說的倒是大實話。
以往女人生一次孩子,就如同到鬼門關走上一遭。
富貴人家還要稍好一些,能請得起經驗豐富的穩婆。
尋常百姓家生孩子,要是能遇到一個靠譜的穩婆,那可要燒高香了。
喂頭髮,戳鞭子,拿擀麪杖擀肚子……什麼離譜的招數都能給你使出來。
生孩子的姿勢也是五花八門,站着生,坐着生,跪着生,甚至是蹲着生。
也有剖腹產子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一個陸姓人家中生了六個孩子,而且個個都是剖腹產。
然而這只是個例。
剖腹產子,意味着孕婦必定是凶多吉少。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有女子主動選擇剖腹產。
可如今的醫學水平,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有陳實功這樣的手術大家,消毒、消炎都不是問題,剖腹產反倒要比順產更安全。
柳如是嘴上說的十分肯定,實則她心裏也是緊張的要命,下意識捂着腹部。
在肚子上開上一刀,然後把孩子取出來,又縫上肚子,光是想想都是可怕啊!
“皇嫂……嬸孃吉人天相,定會母子平安的,叔父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崇禎也在一旁安慰着雲逍。
雲逍愕然道:“緊張?我什麼時候緊張了?”
崇禎默默地看了一眼地上的菸頭,緊閉上嘴巴。
這時,一陣喧鬧聲從林園外面傳來。
不多久,有護衛來報,數百民衆來到清華園門口,聲稱要感謝國師爲百姓請命。
雲逍詫然道:“什麼爲百姓請命?”
崇禎笑着將今天有百姓送萬民傘給他的事情,向雲逍說了一遍。雲逍忍不住笑了。
這是好事,一把萬民傘,足以堅定大侄子的決心。
沸騰的民意,也可以堵住官員們的嘴巴。
雖說要想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需要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的努力。
可畢竟這個理念提出來了,又開了個好頭,終究會有一天變成現實。
只不過到了那個時候,皇權怕是不那麼穩當了。
崇禎想了想,朝隨行的太監說道:“出去向百姓傳朕的口諭,爲了給國師之子請福,朝廷開始推行新的鹽政!”
“不妥!”
雲逍忙開口勸阻。
崇禎以前說過,等張嫣生孩子的這天,宣佈推行新鹽政,這倒是沒什麼。
可此時他居然要以請福爲名,向百姓公開,這不是在收取民心嗎?
崇禎堅持說道:“有衆多百姓祈福,上蒼必定會降下福澤,國師莫要推辭!”
雲逍想到正在努力的張嫣,和那遲遲沒有降世的孩子,也就不再堅持。
雖說祈福的事情很不科學,可也不能盡信科學,否則哪有自己穿越的事情?
那太監領命而去,來到清華園門口。
門口此時匯聚了七八百的百姓,正是以段守義爲首。
太監尖着嗓子叫道:“都靜一靜!”
等人羣安靜下來,他又大聲叫道:“國師夫人臨產,你們在這兒吵鬧,影響到裏面,那可是天大的罪過。”百姓們頓時惶恐起來,連連朝着園林內告罪,然後就要離去。
太監叫道:“等等,萬歲爺有口諭傳給你們,都聽好了!”
衆多百姓嚇了一跳,慌忙跪在地上。
“萬歲爺說,從今天起,朝廷就要推行新的鹽政!”
“什麼是新鹽政?就是以後你們喫的鹽啊,就跟糧食、油一個樣,可以自由的買賣!”
很多百姓一頭霧水。
鹽自由買賣,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有些精明一點的,卻是想到這個新鹽政意味着什麼,都是難以置信,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太監笑罵道:“一羣憨貨,新鹽政推行開來,以後鹽價就掉下來了,兩三文,甚至是一文錢,就能買到上好的精鹽!”百姓們全都驚呆了,一時滿場寂靜。
大明的鹽價,最高的時候賣到兩三百文一斤,並且還是粗鹽。
一文錢一斤精鹽?!
該不是在做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