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將軍欲封侯,無處覓匈奴
大明人口逾億萬,哪怕是一百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穿毛衣。
由此產生的效益,就是無比的龐大,完全超出了官員們的想象。
若是毛呢、毛線大批量行銷海外,比絲綢、瓷器都要賺得多。
現在甚至可以斷定,毛紡織業將會成爲大明的又一支柱產業。
所帶來的收益,甚至遠遠超過以前的鹽稅。
況且鹽業肥的是鹽商和官員,朝廷和百姓拿不到任何好處。同時,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還會解決無數人的就業問題。
水泥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正是因爲水泥的出現,使建築業出現變革,解決了數以百萬計的流民就業問題,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官員們看向蒙古貴族手裏的毛衣,目光變得熾熱起來。
那哪裏是什麼毛衣,而是金子做的寶衣啊!
國師隨隨便便一個想法,就是關乎江山社稷,惠及天下黎民的千秋大計!
大明有這樣的國師,何愁不能興盛?
那些蒙古貴族一頭霧水,顯然還沒有想明白。
孫傳庭忍不住教訓道:“一羣朽木!”
吳克善腆着臉問道:“國師,你給咱們說一說,咱們能有什麼好處?”
“銀子,就如同是一座挖掘不完的銀山,源源不斷的產出白花花的銀子!”
雲逍笑着一番解釋。
蒙古草原的氣候、地理,放牧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至於羊的品種,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現在漠南草原上,養殖的絕大多數是肉羊,羊毛不適合用於紡織。
卻可以從關內引進羊種,在經過雜交配種,很快就能大量繁殖出適合紡織的品種。
蒙古各部族的牧民,改養適合製作毛呢、毛線的綿羊,以及產羊絨的山羊,比讓他們種地要容易的多。
“羊絨,堪稱是軟黃金,一兩羊絨一兩金。”“羊毛價值比羊絨低的多,卻至少也是一兩羊毛一兩銀。”
“你們的族人手上有了銀子,什麼東西買不到,還愁喫不飽,穿不暖?”
聽了雲逍的描述,衆多蒙古貴族的眼睛亮了起來。
族人們養羊賺的銀子,那不都是他們這些貴族的?
如今的蒙古部族,頭領與族人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屬於主僕關係。
蒙古的貴族集團,通過擁有大批牲畜、財貨和屬民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對族人有一定的控制和支配權。
族人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頭領的庇護和保護。
要是族人有銀子了,還愁沒羊毛可以薅?
雲逍看出他們的心思,笑道:“眼界放高一些,別一門心思壓榨自己的族人,也不要老是想着去搶別人的。”
吳克善訕訕道:“那咱們又怎麼賺銀子?”
“羊絨和羊毛,必須變成可以做衣服和毛衣的布匹、毛線,這樣才值錢。”
“單憑手工紡織,產出的毛呢和毛線,也遠遠無法供應天下,更別說是行銷海外。”
“這就需要規模化,大規模養殖,大規模的紡織!”
雲逍不厭其煩地說道,跟這些腦袋栓塞的蒙古貴族說話,還真是累。
孫傳庭以上海浦東的紡織工廠爲例,向貴族們一番耐心解釋。
其實毛紡織和棉紡織,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大明現有的棉紡織機械,也不適合毛紡織。
不過這都不是個事。如今在英吉利,毛紡織已經開始規模化生產。
並且他們制定了相對科學的生產、檢驗制度。
技術也有了相當程度的革新。
臺式梳毛機、紡紗機、水力漂布機等先進技術,已經在英吉利得到推廣應用。
因此英吉利毛紡織的產量極高,質量也是冠絕世界。
雲真人沒本事發明這些東西,可以通過荷蘭人,去剽……不,通過正當商貿‘購置’這些機械。
再加以改進,以蒸汽機取代人工、水力。
還可以‘高薪聘請’技術嫺熟的毛紡織工人。
不出十年,從技術、產量以及質量上,就能把白皮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再來個低價傾銷,將英吉利的毛紡織業打到萬劫不復的地步。
到那時候,別說是什麼日不落帝國,能否保持歐邏巴強國的地位都難說。
“在草原上建紡織廠,自然不會虧待你們這些王公。”
“你們只需要出銀子投資,由商人負責管理、出售,以後就等着數銀子就是了。”
雲逍繼續諄諄善誘。
一名蒙古貴族忍不住問道:“一年下來,一個廠子能賺幾千兩銀子?”
“幾千兩?”
一個隨行官員忍不住一聲嗤笑。
官員們也全都笑了,這貴族大老爺,把工廠當成是手工作坊了呢!
孫傳庭笑道:“上海的最大的一個棉紡廠,一年下來,毛收入上百萬兩銀子都是少的,小一點的,一年也有幾萬兩的純收入!”
嘶~宮殿中響起一聲聲倒吸涼氣的聲音。
其實這些蒙古貴族,跟關內的鄉下土財主沒什麼分別,哪怕是吳克善這種大部族的臺吉,上萬兩銀子都是一筆無比龐大的財富。
一年賺上百萬兩銀子,完全超出他們的想象。
很多蒙古貴族的眼睛都紅了,腦袋裏滿是羊毛、銀子。
“你們的族人養羊,賣羊毛賺銀子。”
“而你們投資建廠,朝廷提供技術,商人負責管理和銷售。”
“從最普通的牧民,到你們這些王公貴族,以及大量的商人、工匠,都能賺到銀子。”
“你們說說看,朝廷是不是給你們送來了一份大禮?”雲逍將衆人的神色看在眼裏,發出一聲輕笑。
衆多蒙古臺吉、頭領們,爭先恐後地開口。
“朝廷這樣對待我們,真的是把咱當成一家人!”
“漢蒙一家,我現在信了!”
“朝廷就是蒙古人的長生天,國師就是佛菩薩!”
……
官員們無不啞然失笑。
誰說蒙古人生性豪爽、耿直來着?
孫傳庭朝吳三桂說道:“吳將軍,從今往後,武人要想建衛青、霍去病蓋世之功,機會怕是不多了啊!”
吳三桂詫然道:“大司農何出此言?”
“喇嘛廟,駐牧制,共建諸侯,如今又是羊毛,威脅中原數千年的遊牧異族邊患,不復存矣!”
“以後武人想要建功立業,到何處尋敵人?將軍欲封侯,無處覓匈奴啊!”
孫傳庭捋着鬍鬚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