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年代文男主的前未婚妻(46)
虞姝想的沒錯,現在上面確實爲知青這個特殊羣體發愁。
本來因爲城裏供應緊張,容納不下那麼多年輕人,避免這些沒有工作的人太多,擾亂城市正常秩序,鼓勵青年人上山下鄉再勞動,減輕城市的壓力。
但這時候已經下鄉幾批知青,有過年回家探親的知青那完全變了的模樣,讓大家知道下鄉不像他們想象中簡單,他們受不了那苦,也許還會永遠紮根在農村。
這樣的恐慌讓要下鄉的年輕人病急亂投醫,有的緊急找人嫁了,有人只要有招工就去搶,爲了留在城裏,連以前給成分不好的人安排的掃大街,掃廁所的活也是有不少人搶着幹。
有更狠心的,還故意把腿摔斷,以求留下。
這些情況把知青辦的愁得頭髮大把大把的掉,被街坊鄰居當仇人看,背後都在吐口水。
但他們能咋辦,上面一個文件下來,他們只能照辦,還要把那人數給達到了。
在這種情況下,虞姝投的文章被報社遞到知青辦這邊,這邊的負責人看了一拍桌子,覺得可行,又去遞給有些話語權的人。
有話語權的,想着這事只要報紙出來後,給下面一個暗示就行,又不用他出什麼力,辦好了解決這亂象,還能邀邀功往上走,這事划算啊。
於是報紙一出,這話一級一級傳下去,下面的縣城公社大隊開始忙活了。
一些農業畜牧業方面的專家也被請來給知青上課,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還有學校也開始收學生授課,一時間在地裏整日忙的暈天暗地,還賺不到多少公分的知青到了能夠發揮優勢的地方。
重新穿上了乾淨的,不帶泥土的衣裳,抱着書月匈前掛着鋼筆,走起路來都重新拾回了知識分子的自信。
沈暮看過的書多,有學過農業方面的知識,去了縣城跟着京都來的教授上了一段時間的課。
回來後,就琢磨改良大隊農田的土質問題,經過幾次實驗,把原本長不出多少糧食的貧瘠土地變得肥沃,糧食的產量提高後,隊員是真的服他了,沒在提及他成分的事。
畢竟這麼長時間,沈暮住在虞家,也沒給虞家帶來什麼事,現在還有這本事,能讓隊裏多點糧食,他們也能多分到點,有關口糧問題,誰還會排斥他呢。
虞姝在沈暮做實驗的時候,也會藉助夢裏學到的東西幫些忙,那些土質酸鹼性還有除草技術研究什麼的論文,她看得最多了,能說出不少有價值的東西來。
因爲和沈暮這方面的交流變多,兩人相處的時間也多了。
現在沈暮身上多了大隊農業技術員的名頭,不需要下地,只用在家裏琢磨,解決大隊的一些農田問題就好。
虞姝比沈暮還要閒,這麼下來,兩人一天說的話能抵得上之前三四天的量了。
這天沈暮在兌大隊開荒要用到的除草劑,除草劑現大城市有的賣,他們這偏遠的地方卻是沒有的,只能靠自己想辦法,或者動手拔草。
沈暮在虞姝那裏討論過除草劑怎麼兌的問題,所以知道大隊要開荒後,主動跟虞父討了這工作,至於公分,公社的獎勵這些和虞姝之前幫忙一樣,一人一半。
虞父想了那荒地草確實多,地還結實,草不好拔,還容易留根在地裏,後續還得長出來,便讓沈暮試試,要成了,這能省不少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