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恐有危險!
範疆、張達被打得皮開肉綻,滿心怨恨地回到營帳。範疆咬着牙,低聲對張達說:“這張飛如此暴虐,三日內若交不出白旗白甲,我們必定性命不保,不如……”張達眼中閃過一絲恐懼,又迅速被狠厲取代,他微微點頭,二人便在深夜,趁着張飛醉酒熟睡,潛入營帳,抽出利刃,將張飛殺害,而後帶着張飛的首級,連夜投奔東吳而去。
劉備正籌備大軍出征,聽聞張飛死訊,只覺天旋地轉,一口鮮血噴出。他抱着張飛的遺體,捶胸頓足,痛哭流涕:“三弟啊三弟,你怎麼也離我而去!東吳,我與你們不共戴天!”此時,諸葛亮趕來,看着悲痛欲絕的劉備,心中滿是憂慮。他深知,如今張飛之死,更是讓劉備伐吳之心堅如磐石,可這倉促出兵,風險實在太大。
但劉備心意已決,他親率七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東吳進發。關羽身披綠袍金甲,跨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地走在隊伍前列。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東吳數座城池。孫權得知劉備大軍壓境,心中大驚,連忙召集衆臣商議對策。
陸遜站了出來,說道:“主公勿憂,劉備此次來勢洶洶,但其軍連勝之後,必生驕躁之心。我們可暫避其鋒芒,堅守不出,待其士氣低落,再尋機破敵。”孫權權衡之下,採納了陸遜的建議,命陸遜爲大都督,統率東吳諸軍抵禦劉備。
陸遜來到前線,果然下令各城將士緊閉城門,不許出戰。劉備見狀,心中焦急,派人每日到城下叫罵挑戰,東吳軍隊卻始終不爲所動。時間一天天過去,天氣愈發炎熱,蜀軍將士們身着厚重鎧甲,在烈日下苦不堪言。劉備無奈,只得將軍隊移至山林茂密之處,依傍溪澗紮營,以避暑熱。
諸葛亮在成都得知劉備移營山林的消息,不禁大驚失色,長嘆道:“主公如此紮營,犯了兵家大忌,東吳若用火攻,我軍危矣!”他趕忙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往劉備軍中。然而,信使還未趕到,陸遜已然察覺到了戰機。他挑選了一批精銳士卒,各帶茅草火種,趁着夜色悄悄接近蜀營。待到蜀營周邊,一聲令下,士卒們點燃茅草,瞬間火勢沖天而起,藉着風勢,迅速蔓延至整個蜀營。
蜀軍大亂,將士們在睡夢中驚醒,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火,驚慌失措,四處奔逃。關羽見火勢兇猛,心知中計,趕忙率領親兵,試圖組織抵抗,保護劉備突圍。但火勢實在太大,蜀軍已徹底陷入混亂,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防禦。劉備在衆人的拼死護衛下,且戰且退,狼狽不堪。
關羽揮舞着青龍偃月刀,一路斬殺東吳追兵,身上卻也多處受傷。他望着被大火吞噬的蜀營,心中滿是自責與悔恨。若不是自己執意伐吳,若能聽從諸葛亮的勸告,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此時,關平趕到關羽身邊,焦急地說道:“父親,此地不可久留,我們快護着主公撤離!”關羽咬咬牙,帶着剩餘的將士,護着劉備向白帝城方向退去。
陸遜見蜀軍潰敗,乘勝追擊,蜀軍死傷無數。劉備好不容易逃到白帝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他躺在病榻上,拉着諸葛亮的手,懊悔不已:“朕不聽丞相之言,致有此敗,如今悔之晚矣!”諸葛亮淚如雨下,安慰道:“主公安心養病,我等定會重振蜀漢,報仇雪恨。”
關羽站在一旁,心中滿是悲痛與愧疚。他看着劉備虛弱的模樣,暗暗發誓,一定要守護好蜀漢,輔佐劉禪,等待時機,再與東吳一決雌雄,奪回荊州,爲死去的將士們報仇,也爲蜀漢挽回顏面。在白帝城的城牆上,關羽望着東方,眼神中透着堅定與決絕,那戰火紛飛的未來,正等待着他去續寫新的篇章……
在白帝城的日子裏,劉備的病情日益加重。他將劉禪喚至榻前,諄諄教誨,又將諸葛亮等一衆重臣召來,託付後事。諸葛亮淚流滿面,跪地起誓,定當竭盡全力輔佐劉禪,興復漢室。劉備又看向關羽,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許:“二弟,朕去之後,蜀漢便仰仗你與丞相了。”關羽單膝跪地,沉聲道:“大哥放心,羽定不負所托。”
劉備駕崩後,劉禪即位,蜀漢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關羽強忍着內心的哀傷,與諸葛亮一同挑起了治理蜀漢的重擔。此時的蜀漢,因伐吳大敗,國力損耗嚴重,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關羽深知,要想重振蜀漢,必須先從恢復民生做起。他親自巡視各地,督促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鼓勵農桑。同時,加強軍備訓練,整頓軍隊紀律,提升蜀軍的戰鬥力。
而東吳那邊,陸遜因火燒連營大破蜀軍,聲名大噪,威望在東吳軍中一時無兩。孫權對他更加倚重,將長江防線諸多要地交予陸遜鎮守。陸遜也深知蜀漢雖遭重創,但根基尚在,不可掉以輕心,依舊嚴陣以待,時刻防備着蜀漢的再次進攻。
一日,關羽正在軍營中操練士兵,忽然接到軍報,稱東吳水軍在長江上游頻繁活動,似有進犯之意。關羽眉頭緊鎖,思索片刻後,下令加強沿江防禦,增派斥候,密切監視東吳水軍動向。他又招來關平、廖化等將領,商議應對之策。關平說道:“父親,東吳此番舉動,莫非是想趁我軍新敗,再進一步?”關羽沉聲道:“不管其意圖如何,我軍不可慌亂。此次若東吳來犯,定要讓他們有來無回。”
數日後,東吳水軍果然出動,戰船浩浩蕩蕩沿江而上。領軍的是東吳名將徐盛,他率領水軍直逼蜀漢江防要塞。關羽親自登上城樓,觀察敵軍陣勢。只見東吳戰船排列整齊,旌旗招展,士兵們士氣高昂。關羽冷笑一聲:“東吳小兒,以爲我蜀漢無人乎?”說罷,他下令開城迎敵。
蜀漢水軍在關羽的指揮下,迅速出擊。戰船如離弦之箭,衝向東吳水軍。雙方戰船剛一接觸,便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天。關羽揮舞着青龍偃月刀,躍至一艘東吳戰船上,所到之處,東吳士兵紛紛倒下。關平、廖化等將領也奮勇殺敵,蜀軍士氣大振。
徐盛見關羽勇猛,心中暗自喫驚,他指揮戰船試圖包圍關羽。關羽卻毫無懼色,帶領麾下將士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激戰正酣時,忽然江面上颳起一陣大風,關羽見狀,心生一計。他命人準備火箭,待風勢稍大,一聲令下,萬箭齊發,火箭紛紛射向東吳戰船。一時間,東吳戰船燃起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東吳水軍大亂。徐盛見勢不妙,只得下令撤退。
“父親,東吳水軍已退,是否窮追不捨?”關平駕船靠近,高聲請示。關羽微微皺眉,沉吟片刻道:“窮寇莫追,謹防有詐。且我軍雖勝,戰船亦有損傷,將士們也需整頓休息。傳令下去,全軍撤回江心,保持戒備,整頓船隻,救治傷員。”關平領命而去,蜀軍戰船緩緩後退,在江心有序排列,呈現出嚴整的防禦陣型。
此時,天邊烏雲漸漸聚攏,原本清朗的天空開始變得陰沉,江面上的風也愈發凜冽。關羽望着天色,心中隱隱不安,他深知長江水域氣候多變,一場暴風雨或許即將來臨。而在東吳水軍中,徐盛回到營帳,臉色鐵青,帳下衆將皆低着頭,不敢吭聲。此次戰敗,對東吳水軍的士氣打擊不小。
“諸位,此次雖敗,但我東吳水軍絕非如此不堪一擊。關羽老兒,不過是佔了天時之便,用火攻得逞。”徐盛咬牙切齒地說道,“如今當務之急,是重整旗鼓,想想如何應對蜀軍接下來的攻勢。”這時,老將丁奉出列,拱手道:“將軍,依末將之見,蜀軍連勝,必然驕縱。我們可利用這長江複雜地形,設下埋伏,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徐盛眼睛一亮,旋即又搖了搖頭:“此計雖妙,可關羽爲人謹慎,若貿然設伏,恐被他識破。”
正商議間,一名探馬來報:“啓稟將軍,蜀軍並未追擊,而是在江心整頓,似有久駐之意。”徐盛聽聞,心中一動:“看來關羽也有所顧慮。傳令下去,各營加強戒備,同時派小股戰船,不斷騷擾蜀軍,使其不得安寧。另外,速派人回柴桑,向大都督求援。”衆將齊聲領命。
在蜀漢水軍中,關羽回到大帳,廖化正在帳內查看地圖。見關羽進來,廖化起身行禮:“關將軍,此次大勝,實乃我軍之幸。只是這長江之上,東吳水軍根基深厚,後續之戰恐艱難異常。”關羽走到地圖前,目光在上面緩緩掃過,沉聲道:“吾亦深知。這長江天險,東吳經營多年,我軍欲破之,需從長計議。如今當務之急,是穩固現有戰果,確保水軍營地安全。”
正說着,帳外一名士兵匆匆進來,稟報道:“將軍,東吳有幾艘小船靠近我軍營地,放了幾箭便又退走,如此反覆,似在騷擾我軍。”關羽冷笑一聲:“東吳小兒,雕蟲小技。傳令下去,不必理會,加強營地戒備即可。”
到了夜晚,烏雲愈發厚重,將月光遮得嚴嚴實實,江面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蜀漢水軍營地燈火通明,士兵們警惕地注視着四周。突然,一陣急促的戰鼓聲從遠處傳來,關羽猛地從榻上坐起,大聲喝道:“來人,速去查看!”不一會兒,有士兵來報:“將軍,東吳水軍趁夜來襲,戰船衆多,已快到營地附近。”關羽迅速披掛上馬,手持青龍偃月刀,大步走出營帳,高聲下令:“全軍聽令,準備迎戰!”
蜀漢水軍迅速行動起來,戰船紛紛起錨,朝着東吳水軍來襲方向駛去。黑暗中,只見東吳戰船如黑色的鬼魅,迅速逼近。待雙方戰船靠近,藉着船上的火把光芒,只見東吳水軍中,徐盛一馬當先,立於船頭,手中長槍揮舞,大聲喊道:“關羽,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關羽毫不畏懼,縱聲大笑:“徐盛,你這手下敗將,還敢來送死!”言罷,催船向前,直取徐盛。
雙方戰船再次交織在一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夜戰。江面上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火光將夜空映得通紅。關羽在戰船上往來馳騁,青龍偃月刀舞動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東吳士兵死傷無數。關平、廖化等將領也各自率領麾下士兵,與東吳水軍展開殊死搏鬥。
然而,東吳水軍此次是有備而來,雖關羽勇猛,但東吳戰船數量衆多,且在夜戰中,雙方陷入了膠着狀態。激戰正酣時,突然天空中一道閃電劃過,緊接着一聲驚雷響起,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雨勢越來越大,江面上波濤洶涌,戰船在風浪中劇烈搖晃。關羽見狀,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在這惡劣天氣下,繼續戰鬥對雙方都極爲不利,且蜀軍戰船在風浪中穩定性不如東吳水軍。
“鳴金收兵!”關羽當機立斷,下達了撤退命令。蜀軍戰船開始緩緩後退,徐盛見蜀軍撤退,本欲追擊,但見江面上風浪太大,且蜀軍撤退有序,擔心有詐,也不敢貿然追擊,只得下令收兵。
回到營地,關羽渾身溼透,卻顧不上休息,立即召集衆將商議對策。“今日這一戰,雖未分勝負,但這惡劣天氣,對我軍極爲不利。”關羽面色凝重地說道,“東吳水軍熟悉這長江水域,在風浪中戰船操控更爲嫺熟。若這雨繼續下,江水上漲,我們的營地恐有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