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趙德芳的商業手段
管家趙興精明能幹,又是從小的伴讀,算是體己之人。
“王爺,您叫小人有何吩咐?”
“汴梁城裏,什麼最賺錢?”
“這個…您可難倒我了,依小人看,最賺錢的,首先是工坊,其次是酒食鋪子,像新開的樊樓,聽說日進斗金!”
“工坊很多嗎?”
“羊毛加工工坊,醬菜工坊,還有琉璃工坊,對了,還有造紙工坊,京城最近開了多家!”
“我說呢,這空氣越來越污濁了!”
“誰說不是,汴河的水都臭了,沿河百姓涮洗衣服都困難許多,有錢人家都搬走了,武寧侯家的一套兩千貫的宅子,現在只要一千五百貫,都沒人肯接手!”
“哦?”趙德芳不由摩挲了一下短鬚,按照陳季平給他灌輸的有關大宋的認知,未來汴梁將會十分繁華,尤其是汴河兩岸,將會是寸土寸金之地,如果搞房地產,絕對大有可爲。
不過現在可沒地方給他貸款搞這些。
“王爺莫非對那裏的宅子有興趣?”
“有興趣是有興趣,問題是咱沒錢!”
趙興笑道:“武寧侯欲與咱家大郎結親,提前要點彩禮總不爲過吧,何況那宅子放在那裏也是荒廢!”
“惟敘尚幼,還是莫要太早決定他的親事爲好,對了,勾欄院的生意如何?”
“王爺問這個,難倒也想開一家?”
“你想什麼呢,本王手上有幾首詩詞,想賣於勾欄,賺點零花錢!”
“王爺何需如此,若您真缺錢,小人那裏尚有些積蓄!”
“本王還沒窮到向你借錢的份上,反正這些詩詞留在我手上也沒用,不如借某些人的名義賣出去,也好作爲做生意的本錢!”
聽說是假借它人名義,趙興鬆了口氣,“此事好辦,保準不會玷污了王爺的名聲!”
“名聲不要緊,能換到錢纔行!”
陳季平能完整背誦的宋詞不過四五首,但是不可否認,全都是最著名的作品,趙德芳撿合適的拿出了三首,至於以後會不會影響到秦某人,蘇某人和李某人,他就不管了!
數天後,趙興樂呵呵向他表功,說是一共換了三百貫。
才三百貫!
趙德芳覺得這傢伙一定是吃了回扣,不過考慮到眼下大宋文壇還沒到鼎盛之時,也不就計較了。
拿出一百貫支援家裏開銷,只剩下兩百貫,不過做點小生意足夠了。
做什麼生意呢?
勾欄生意好,酒食鋪紅火,這說明“有錢有閒階級”多了,那些功勳之後,閒着無聊做些什麼?
打打麻將、玩玩牌似乎不錯。
麻將在安北城城主府十分受歡迎,但是並沒有真正流傳開來,原因是製作麻將要用玉石或者燒磁,一般人買不起。
麻將可以作,不過需要等到本錢再多一點,所以,他先做的是紙牌。
約牌的紙需要用硬紙,這種紙早就有了,只要去紙坊預定就行,關鍵在於印刷,讓趙興找了幾家印刷的小作坊,尋問之後,選擇了其中一家最小的,以一百貫錢租用一年,並讓作坊主給他打工。
第一套紙牌出來後,先在家裏普及了一下,然後讓焦氏帶着三個小妾展開“夫人營銷”。
那些官宦女眷平時都閒的無聊,學會了這種娛樂方式,哪裏還能放下,而五貫錢一副,在她們看來不過是一筆小錢,於是“跑的快”“八十分”迅速在京城貴~婦羣中流行起來,很快又進入了紈絝圈,玩“二十一點”之類的小賭桌也就多了起來。
皇宮,趙光義聽完近侍的稟告,臉色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片刻後又問道:“朕給他的俸祿難到不夠養活他們一家嗎?”
“陛下,若是沒有人情往來,應該是夠的!”
“人情往來的支出很高嗎?”
近侍遲疑一下說道:“小人聽說,曹公爺嫁女,普通官員隨份子錢都在百貫以上,若是更高的門庭,隨五百貫的都不算多!“
“這麼多?”趙光義吃了一驚。
“小人這等門戶,喫一頓喜酒也要一兩貫錢!”
趙光義沉默片刻,“既然趙德芳只是做點生意養家餬口,那就讓他做吧,朕不能讓人說咱苛待於他!”
“是!”
……
沒有阻撓,賢王府的紙牌生意越做越紅火,不過這東西仿製簡單,市面上很快出現了仿造品。
“王爺,我帶人將那些鋪子砸了!”趙興恨恨的說道。
“算了,敢仿製的都是有背景的,從今天起,紙牌價格降到一貫以下!”
“降的太多了吧?”
“不多,一貫錢咱們還有大半的利潤,等降到五百文以下,就不做了!”
趙興有些不甘心,不過主子的命令他不敢違背。
轉眼到了過年之時,焦氏拿着賬本樂呵呵的進屋,“王爺,您猜這半年的收益有多少?”
“有兩千貫嗎?”
“差一百不到三千貫!”
“還不錯,你們都辛苦了,該添月例的添月例,該買新衣服的買新衣服,留一千貫做新生意的本錢!”
“王爺想好新生意了?”
“怎麼,莫非你孃家也想摻和?”
“恩,我兄長也是閒着無聊!”焦氏略有些尷尬的說道。
“讓舅兄盤下一座小型燒磁窯,算他四成的股份!”
“您要做什麼?”
“呵呵,暫時保密,信的過我就入股,若信不過…咱們現在也有錢了,可以自己幹!”
焦家也是高門大戶,兩家又是姻親,自然很快就談妥了,不久後麻將出現在市面上,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紙牌,成了官宦人家更喜愛的娛樂方式,賢王府庫房的銀錢也超過了萬貫!
賢王現在不“閒了”,賓客盈門,都來討教賺錢的手段,趙德芳見時機成熟,將開發汴河兩岸的房地產項目和盤托出。
這其中涉及的事情其實很複雜,比如造紙等污染嚴重工坊的搬遷問題,兩岸百姓的拆遷問題,河水的整治問題,如果只憑賢王府,無論如何都是搞不定的,但是現在囊括了曹家、潘家、高家等一大批權貴,事情就變的簡單多了。
汴河的污染問題,早就反應到了趙二那裏,但是由於涉及的權貴太多,加上他心思都放在邊關的戰事上,一直沒有處理,現在既然有人願意接手,又不用花國庫一文錢,他樂見其成;
至於趙德芳牽頭,並佔了一成股份,只要不涉及政治交易,商賈之事,他認爲沒必要太計較,其不知,經過這番商業合作,趙賢王已經將這些權貴都拴在了一起,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一些話語權,爲以後走上政治舞臺,奠定了基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