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劃時代的神器
西夏投降了,從集結三軍,準備豪取中原,到城頭變換大王旗,前後不到半年時間。
半年時間,大宋連滅兩國,完成了對中土的大一統,其疆域達到了史上最廣。
趙恆和趙楨都不是開拓進取型的雄主,奈何,八賢王趙德芳一直在背後推着他們前行。
基業奠定,該是飛鳥盡良弓藏之時。
趙德芳將興業票號拆分成三家,又提出設立票號的監管機構後,果斷選擇了退隱。
趙楨是位難得有良心的皇帝,將夷州送給他當養老之地,又送了一把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金鐗,以後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在金殿上揍人了!
養老的地方有了,他卻沒有馬上動身,而是在“華山別院”教徒弟。
很多人想當八賢王的弟子,那意味着提前將富貴攥到手裏,然而他的徒弟只有一個,就連他的小孫孫,都只能學一些基礎的東西,然後就被趕回了汴梁。
十年後的某一天,一個如同大茶壺的東西,噴着氣,像怪獸一般,通過旋轉的槓桿拖着個鐵車前行,而那鐵車最少重上萬斤,一羣壯漢都未必拉得動。
而就在這東西研製成功的當天,風起雲涌,霞光萬道,如同絕世寶物出世一般,搞出了莫大的聲勢。
若不是此時,絕大多數修行者,已經去了海外三仙島,恐怕會引起大麻煩。
饒是如此,也出現了不少窺探者,可惜八賢王趙德芳,一般人如何敢惹?只能遠遠的瞧瞧熱鬧而已!
此事之後,華山別院又沉寂了下來,而由范仲淹等一批國之棟樑推動的“慶曆新政”開始推行。
趙德芳對新政不予置評,這個時空的大宋已經沒了外敵,由於他通過經濟手段,不斷反哺,百姓們的日子也好過許多,而范仲淹等人經過他的調教做事務實,至少還知道在推行新政前,先經過一番調查,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解決“冗官、冗兵和冗費”的三冗問題,加強民族融合、改革科舉制度,是此次新政的重點。
在趙楨的支持下,新政順利推行了下去,這讓趙德芳很懷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而之樂而樂”的聖人之言,還能不能再出現。
總的來說,慶曆新政在於修修補補,表面上,的確讓大宋更加祥和、平穩的前行,其實卻掩蓋了兩大矛盾。
一個矛盾是“觸及靈魂”層面的,隨着一些大工坊主和大商賈的出現,他們迫切需要在朝堂有更多的話語權,來維護他們的利益;
然而“商賈是賤業”的思想在主流社會根深蒂固,他們想攫取權力,僅靠手上的那些錢財還是不夠的,也許經過許多次嘗試後,他們纔會知道,只有徹底打碎舊階級體制,才能讓他們真正走上歷史的舞臺!
另一個,則是朋黨論大行其道,簡單來說,就是守舊派和革新派之間的爭鬥。
守舊派,固守老觀念,受理學影響嚴重,做事教條,總是將上古治世掛在嘴邊,大興禮儀之風;
革新派則受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主張適應時事,革除弊政,反對因循守舊思想。
在如何對待兩派的問題上,趙楨採用的帝王心術的平衡之道,左右搖擺,略偏於革新派,但是又用守舊派來制衡。
這樣做,不能說有錯,至少他這個帝王可以始終控制住局面,但是這並不是雄主的表現,隨着矛盾的積累,遲早有一天遺禍後人。
趙德芳將這一切看得清楚,不過他並沒有插手,一來他已經宣佈不再過問朝堂之事;二來,無論是革新派和守舊派,在未來的大變革推動下,都將會被雨打風吹去。
而這個弄潮兒已經出現,就是他的唯一弟子沈括。
這個弟子,僅用十年的工夫,就將他教授的理論,化爲了“蒸汽機”的雛形,而蒸汽機的出現,堪稱劃時代的神器!
神器之所以是神器,就是因爲他能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正是陳季平所追求的變數,只要這個變數發揮作用,一切阻擋生產力發展的因素都將被碾壓,華夏還會走原來的老路嗎?
沈括的妖孽之處,還不僅僅於此,新式的紡織機械已經研製出來,這種機械將使紡織業,從小作坊式,向真正的流水線工廠邁進。
趙德芳終是不忍看到無數工坊的僱工因此失去工作的機會,所以,只打算在他的養老地夷州試用,至於以後如何,那時候他的使命已經完成,縱然洪水滔滔,他也管不着了!
所有發明,如果不經過實際應用,都將成爲一堆廢銅爛鐵,而在眼下的大宋又不宜搞這些,所以他帶着沈括和老妻,以及幾個不成器的子孫去了夷州,如果宋國出了意外,也算給趙家留了血脈香火。
一起去的,還有那位已經年老的“深海”,以及五千護衛和六萬多貧苦百姓,之所以如此興師動衆,是因爲夷州此時還處於半原始狀態,沒有足夠的武裝力量,在那裏根本過不下去!
同行的還有八人:李鐵柺,鍾離權、藍采和、何慧娘,呂岩、張果、韓湘子,以及曹佾。
八仙湊齊,與“乾、坤、艮、兌、坎、離、巽、震”八卦相對應,且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呂岩有夫妻關係的白牡丹,修爲也到了天仙境,遠高於最後加入的曹國舅,但是卻進不了八仙的行列,其間的門道耐人尋味!
有八人相助,到達夷州自然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他們又掃平了在夷州橫行的兩個魔神,以前被魔化的妖物,然後遠涉重洋,先去三仙島,而後去往東勝神洲,結束那裏的浩劫,獲取末法來臨前最後一份天道功德!
趙德芳不管他們會遭遇什麼波折,顯示什麼神通,既然決定在夷州養老,就要將這裏建設成宜居之處。
首先要建設一座城池,最北端既有天然海港,又有適合耕種的盆地,於是選擇在這裏建城。
夷州名義上歸附大宋,實際還是在當地土著手裏,稍微費了點手段,將土著收服,然後開始了建城大業。
建城當然是水泥澆鑄的更方便快捷,於是有了水泥工坊和磚窯;
這次過來,雖然帶了足夠喫一年的糧食,但是坐喫山空不行,於是讓那些百姓開荒種地,糧食以三季熟的稻米爲主;
有喫的,還要有穿的,紡紗織布需要原材料,因此種麻和養蠶不能少。
所有這一切的主導者,正是沈括,趙德芳有意鍛鍊他,到了島上,除了提出一些建議,基本當上了甩手掌櫃的。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剛來夷州不過三個月,一支由三艘大型鐵甲船,和數十艘小型艦船組成的船隊迅速靠近,當看清骷髏頭的旗幟,趙德芳嘆了口氣:想養個老而已,真不讓人消停,算了,就讓他們見識一下新式武器的厲害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