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所有人都清楚,唐朝的天恐怕是要變了
【同時,由於唐朝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李隆基立了太子之後,便一直對其他的兄弟、姐妹、子女都抱有着極高的防備心理。】
——
唐朝,武德年間。
李建成、李淵、李世民等人臉色也紛紛不好看,他們也沒心情再互相爭鬥了,畢竟神蹟都說了,眼看着是李世民贏了,就算自己還想翻盤,那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處理好的。
眼下關鍵的是,後世大唐似乎每一次上位都要經歷一番腥風血雨了,他們哪裏還有心情爭奪嘴上的功夫?
誠然他們父子、兄弟幾人之間確實有着鬥爭,最後走向了流血政變,可那是有着紮實的利益鬥爭,再加上情況特殊、木已成舟、無法挽回。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始終借用別人力量而不將其本人牽扯其中,可李隆基居然連子女、姐妹都要防,這是什麼意思?
宗室女眷都開始涉及皇位鬥爭了嗎?
剛剛神蹟似乎也說了,李隆基在上位之前,妻子王氏都開始幫助其謀反,處理政務,把控人心?
這次神蹟的消息已然讓幾人開始有些心驚膽戰,倘若在這樣的鬥爭下,唐朝的皇帝們能堅持個幾代?怕不是過幾天就換一個皇帝了!
而且,李隆基此時就開始防備上了這些人,那豈不是意味着,在李隆基之前,大唐就已經到了皇后、太后、公主等人也參與皇權鬥爭的地步嗎?
再加上,李隆基是自己的曾孫。
他們之間不過差了三代,也就是說,自己的後兩任皇帝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皇室全員爭鬥的局面。
【起初,李隆基將二子將太子安置在十王宅(主要居住皇子們)當中。專門由宦官照料,一日三餐、生活所需,皇子們則在這裏,接受諸多學士們的教導,沒有許可,不得擅自離開。】
各個朝代的皇帝們紛紛震驚,什麼叫做專人侍奉,這專人是誰的專人?
既然是宦官了,那當然是李隆基的了!
這太子纔剛立了啊,這就是把所有的皇子們日常生活、交流全都把控住了!
這可是親兒子啊,你這比防小人還要謹慎的態度是怎麼回事!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簡直鬱悶得想要吐血!
他當年教育公主都不是這麼教育的!
終歸是要外出增長見識的!
太子能這麼教養?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日後,怕不是直接給養廢了。
就算你不想,讓他以後當皇帝,那也不能這樣養啊。
況且按照他這樣的教養,大唐宗室日後還能有多少人才?
【然而,隨着皇子們陸續成家,李隆基又在十王宅外修了百孫院,同樣由專門的宦官負責他們的各種生活起居、各種需求等等。】
【至於王孫嫁女娶妻之事,依舊要在百孫院當中,當然也包括皇太子在內。】
【也要居住在十王宅當中,只可與周圍的皇子們往來。】
【接下來,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決定對皇子們的圈養已然有了一段時間,於是他決定,一:繼續嚴格控制皇子、公主等皇室的力量。二:稍微釋放一下太子,畢竟是一國之君,需要多多歷練,增長見識。三:這樣慢慢的削弱要等到何年何月?直接來一次狠的。】
——
唐朝,貞觀年間。
高士廉先行拱手道:“陛下,此時是開元二十五年了。”
顯然他是在提醒李世民,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的年齡已然不小。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即便李隆基登基時間較早,起碼也需要二十來歲才能登基吧,那麼開元二十五年,他的年齡起碼也有五十多歲了。
這個年齡放在古代,是任何一個皇帝都必須要憂慮的事情。
大限將至的情況下,皇帝對於自己的繼承人態度只能有兩種轉變,要麼極好,要麼極壞。
李世民理清楚了這些思路,再度閉上了眼,感到無比絕望,選擇了三。
都說了下狠手,還能有什麼?
成爲皇帝了,他不可能對自己下狠手,那就只能苦一苦那些皇子們了!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幹了一件大事,或許是讓很多人震驚,然而相比於後面的事情,似乎也就那樣。】
【在開元之前,李隆基廢掉了自己的王皇后,開始寵幸武惠妃,與武惠妃有着多名子女。】
【然而,武惠妃本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爲太子,自己未來就是皇太后。】
【因此,武惠妃多次向李隆基吹枕邊風,而李隆基隨着年歲的增長,對於太子愈發的不滿,便準備廢除太子。】
【然而,剛剛準備動手的時候,張九齡拼死勸阻,爲了勸住唐玄宗,他還將歷史上漢武帝和他的太子的例子拉了出來。】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搖頭笑了笑:“李隆基能將唐朝帶到強盛,必然不是腦子轉不過來,即便寵愛那個武惠妃,也不會因爲武惠妃的三言兩語就想要廢太子,倘若他沒有那個心思,又怎會說出口?武惠妃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他自己就已然對太子不滿!
可是,誰曾想?
神蹟明明在講李隆基的事情,居然把自己給拉了出來?
可是自己與據兒父子情深,他爲什麼要廢除太子?
沒道理啊!
這張九齡又爲何要舉自己和他的兒子的例子?
莫非自己要廢除據兒?
最後導致了政局動盪?
朝廷混亂?
劉徹此時腦子裏一萬個問題想問,卻不知答案。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顯然也看出了張九齡是位賢才,在危難之際嘔心瀝血的勸阻李隆基,可他卻是沒料到,李隆基作爲皇帝既然起了這個心思,太子便是遲早是要廢的,眼下不飛,日後也必然逃不掉。
又或者說,即便張九齡知曉也要爲了國之社稷出言。
就在李世民憂愁之際,房玄齡猶豫了一會兒,決定再度開口:“陛下,臣擔心,張九齡等衆臣的勸阻,怕不僅不能起到效果,反而會讓唐玄宗對衆人更加的不滿,進而.”
話講到一半,卻是沒有說完,然而意思,所有人都清楚,唐朝的天恐怕是要變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