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這豈不是又一個國中之國?
漢朝初年。
劉邦搖頭晃腦,嘴裏發出一連串不明意味的聲音。
南詔?
不就是剛剛李世民打外族的時候,吐蕃族旁邊的那個?
方纔神蹟當中早已出現,地理位置如此近的情況下,唐朝不可能沒有進行處理,無論是他主動臣服,還是被唐朝武力使其屈服,總之短時間內必然不會起別的心思,爲何會突然間想要攻打南詔?
必然是唐朝邊境出了問題!
【楊國忠被李隆基再度任命,繼續處理這件事。】
【他貪圖軍功,爲了擺脫自己的罪責,減少裙帶關係帶來的影響,將這種戰敗不斷修飾,意圖掩蓋曾經失敗的事實。】
【隨後他決定繼續征討,便開始強制徵收普通百姓。】
【李隆基之所以會決定征討南詔,主要是由於當時南詔的首領格羅芬起兵攻破雲南奪取了集縻州。】
【然而格羅芬此人之所以明知唐朝是強盛時期卻還敢起兵的原因,不是以往那些失了智的小國的種種妄想,而是當時雲南的太守張宇坨,侮辱南朝婦女,敲詐勒索南詔的諸多百姓,紛紛對其搜刮錢財。】
【而南詔國的國主格羅芬向朝廷多次進言,卻沒有得到任何回覆,最後忍無可忍,起兵反抗。】
【同時,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唐朝並非僅僅是個例,唐朝邊境諸多將領渴望軍功,但又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的約束,於是便開始不斷的挑釁邊境的遊牧民族,企圖逼迫對方起兵,自己再以合適的理由出動,從而得到功勞。】
【因此,在邊境問題上,李隆基決定。】
【一:改革兵制,儘可能緩解土地兼併等問題。】
【二:改革兵制,倘若土地問題解決不了就算了,讓後世人操心去。】
【三:兩手一攤,繼續享樂。】
——
宋朝,開寶元年。
“之前貞觀之治,李世民終究走的太早,均田制留下來的隱患終於是爆發了!”趙匡胤一邊搖着頭一邊嘆息道。
這種問題是必然會出現的,唐朝人口達千萬餘,而土地始終只有那麼多,疆土的擴充怎可能比得上人口的增長!
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人口和土地的衝突問題。
而且,這種問題隨着時代越往後,就愈發的嚴重!
趙光美補充道:“倘若此時唐玄宗尚未沉迷於享樂,依舊勵精圖治、赫赫業業,就算解決不了此問題,這唐朝恐怕還能強盛好幾代。”
趙光美同樣有些惋惜,畢竟唐太宗對唐朝的貢獻着實很大,爲唐朝打下了如此好的基業,唯一可惜的就是走的太早,倘若唐太宗能再帶領大唐幾年,說不定均田法就有了合適的改良!
再說,後面還有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若是一直政治清明,恐怕唐朝百姓也能再安居樂業上百餘年。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按下了選項二。
【唐朝的均田制由於越發增多的人口,和始終不變跟不上人口增長的疆域面積,徹底的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難以推行。】
【再加上此時唐朝的疆域範圍過於廣大,然而通信手段卻依舊落後,導致駐守的人數和時間大大提升。】
【唐朝建國以來的府兵制度,此時已然被社會所抵制,諸多百姓紛紛逃入大山,士兵們紛紛逃回鄉村的現象屢見不鮮。】
【因此,李隆基決定開始大力征召士兵,作爲自己的中堅力量。】
【開元十一年,在同、京兆、福等諸多州府招募府兵和白丁爲自己的士卒,即長從宿衛。】
【這些長從宿衛也被稱爲“長征健兒”,不僅承擔着京城的宿衛,同樣也在邊疆鎮守,是隨時準備抵禦外族入侵的常備軍隊。】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下令,讓各節度使可按照防務需求,自行定製徵兵名額,開始自行招募士卒。】
【隨後第二年,又以人數過多爲由,將諸多非長從宿衛的人全部遣散,至此,邊防重鎮的手下全成了被招募而來的“長征健兒”,同時節度使也擁有了自行招兵買馬的資格。】
——
唐朝,貞觀年間。
看看李隆基幹了什麼?
一頓操作下去,讓敵方的軍隊就剩長征健兒的士兵了,也就是說府兵出身的士兵盡數消失!
至此,節度使們徹底手中徹底只剩下了無比聽話的長征健兒!
李世民等人此時也是紛紛目瞪口呆,雖然神蹟當中大唐的疆域着實廣闊,書信終究侷限住了,有很多難以管理的地方,因此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四處擴張了,只懂佔地盤不懂治理地方也是不行的。
可李隆基這一番操作,可不就是相當於把自己的兵權不斷給分化、減小,然後再把自己的兵權地方兵權徹底下放給了地方!
他已經完全明白了,日後節度使爲爲什麼會發生叛變了,軍權在手的他們還有什麼不敢的?
這是他如今尚且知道的事,李隆基日後是否會把地方的財政之權也交給那些節度使還是一個未知數。
倘若他未來真的那樣做,那與之前隋朝時期的邢臺,或者說大邢臺有何區別?
這豈不是又一個國中之國?
邊疆和中央又該如何區分?
政策又該如何統一執行?
地方和中央發生衝突後又該先維護哪一個?
節度使得到如此之多的權力,能不野心勃勃的造反嗎?
【募兵制的士卒大多終身從軍,且父子相承、兄弟相承,在這種情況下,長此以往,這些士卒們便出現了只知其首領而不知天子的情況。】
【節度使也慢慢的將守軍打上了自己的標記,變成了自己的私軍。】
【而早在李隆基之前,爲了能夠時刻給開疆擴土的將士們提供糧草,邊防軍就已然開始存糧。】
【然而當時的糧草調動之權仍在中央手中,可隨着唐朝的對外作戰愈發頻繁,邊軍人數的不斷增加,糧草運輸的壓力自然逐漸增大。】
【於是,爲了保證邊關將士們的補給充足,中央又將邊境的財政權力、糧草調動權力以及鹽的運輸紛紛交給了節度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