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帝終於換人了!!!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04章皇帝終於換人了!!!

  唐朝,武德九年。

  李淵此刻覺得,自己與那未來的子孫李隆基極爲相似!

  同樣的感覺,同樣的情況!

  明明自己纔是一國之君,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下屬,應當聽自己的話纔對,可現實卻總是與自己意願相悖。

  就像此時的他,還能怎樣?鬥不過,打不了,無力迴天了。

  所有人都希望楊貴妃死,雖然你是皇帝,你不願,可那又能如何?

  現在的你能阻擋得了嗎?伱手上有權嗎還?是有人?統統沒有!——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稍微斟酌了一番,按下了二選項。

  常年的貪圖享樂和安逸生活,已然讓李隆基失去了果斷之心,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不能明辨是非。

  如今此等局面的他,依舊沉浸在自己過去的輝煌當中,他必然會想着掙扎一下,直到最後承認自己大權落榜的現實,答應處死楊貴妃。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搖了搖頭:“楊國忠不如李林甫多矣!”

  雖然李林甫同樣欺上瞞下,把控朝政,任用小人,但他水平可比楊國忠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最起碼他在位時,雖然朝廷政治極爲不堪,但起碼不至於動盪不安,其權利是把控在手裏的,沒有被底下的人分走!

  真正能搞出事端的能有幾個!

  倘若此人活的再久一點,安祿山的安史之亂恐怕也難以發作,或許至少可以再拖延數十年。

  如此一來,倘若李隆基在位期間不久,恐怕還真能逃過這一劫。

  【面對所有的將士們的要求,李隆基底氣不足的回答:“朕自處之!”】

  【此時的他仍然不希望處死楊貴妃,然而,奈何自己實在是手上無人諸多軍隊的將領一個接一個的前來勸諫他,當下他更是不敢犯衆怒。】

  【“願陛下速速決斷。”這種話他一天能聽個十次八次的!最後無可奈何之下,李隆基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用白帛將其縊殺。】

  【而衆將士在看到楊貴妃的屍體後,紛紛跪地大呼:“陛下聖明!”,終於開始繼續行軍。】

  【緩過氣來的李隆基也思考清楚了,明白關鍵人員是太子李淳,自己的一時退讓,也是一種失敗,最後的人心已經失去了。】

  【可此時想清楚爲時已晚,就像他之前所做的種種措施已然無可挽回。】

  【而這邊大快人心的太子李淳決定以後的路線。一:北上前往邊關。二:南下去江南等富庶之地。三:往東部前進。】

  ——

  唐朝,貞觀年間。

  尉遲敬德看到選項的瞬間,便直接開口道:“北上!”

  要知道,大唐的精銳大多在各個邊防重鎮,防守外族,北上能夠獲得的力量自然也較大一些。

  同時,即便李隆基不在,以其太子的名義,在北邊樹立大旗,也能給大唐各地的唐軍樹立信心。

  李世民點點頭,按下了一。

  【李淳打算北上,先獲取北方兵權的支持,從而對抗安祿山的叛軍,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手中的力量,爲以後做打算。】

  【然而讓李隆基也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好兒子,還不止打算收攏兵權,還想一步到位。】

  【七月十二日,立春在臨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登基儀式,改年號爲至德,是爲元年。】

  【李隆基就這樣在不知情的成爲了太上皇,等他收到消息,李淳已經登基完了。】

  ——

  唐朝。

  諸多不同時空的唐朝的君臣們紛紛行爲感動不已,總算鬆了口氣!

  當朝皇帝終於換人了!

  雖然他們也不清楚李淳究竟有多少能力,但李隆基多年的安逸已然沒有辦法讓大唐重回輝煌,甚至他連穩定局勢都做不到!

  經過他之前多番的神奇操作,聲望是徹底跌到了谷底,京城自己偷跑的行爲更是讓他徹底失去了民心,已然德不配其位了,早該換了!

  況且看李淳先前那番謀劃,倒也是有些手段,說不定真能翻盤?

  【逃亡到蜀地的李隆基不開心,非常的不開心。然而他再怎麼不開心,與當時的天下相比,都顯得極爲渺小。】

  【遠在北方,指揮軍隊鎮壓叛亂的李淳正在大放光彩,在各地奮戰的將士們譜寫了那個時代很大一部分輝煌,而同樣,追隨着李隆基的腳步,逃往蜀中和四處各地的百姓們同樣在那個時代佔據了極大的筆墨,這些都比他重要。】

  【唐朝被譽爲詩聖的杜甫曾描繪了那個時代。: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殘一人出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再度落淚,不是爲他的大唐的優秀傳統而落淚,也不是爲大唐即將落入的慘烈局面落淚,而是爲那位名爲杜甫的詩人,筆下慘烈的百姓而落淚。

  當時的大唐沒有天災,卻被人禍逼迫到如此地步,這是何等的沉重?他們李家的後世子孫罪孽深重啊!

  ——

  漢朝初年。

  劉邦難得的開始了沉默不語。大殿裏安靜的氛圍顯得有些詭異。

  衆人都難以開口。

  最後還是劉邦打破了沉默:“倘若這位名爲杜甫的詩人,句句詩詞皆如此句,有這等水準,倒也不負詩聖之名。

  要知道,聖這個字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劉邦三言兩語,便將話題轉到了詩人身上,衆人也紛紛迴應。

  “此人當是大才,只是不知個性如何,但想必能寫出如此詩句,必然也是憂國憂民、思慮天下之輩。”

  【李淳登基後,不斷收攏兵馬,先後派出郭子儀等人擊敗叛軍,收回故地。】

  【李淳登基不知是不是給天下人做了榜樣,當時的年輕一代分紛紛通過種種手段,或正當或不正當的登上了舞臺。】

  【至德二年,安祿山被次子安慶緒所殺,隨後安慶緒掌握了安祿山的全部勢力,兩個從父輩那裏就繼承了矛盾和鬥爭的年輕一代再度開展了新的一輪爭鬥。】

  【同樣,在至德二年,也發生了攸關大唐生死的的淮陽戰役,而這次,李家總算是沒有愧對天下人,肩負起了自己的職責。】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