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還有這種操作?
【雖然其晚年依舊出現了類似李隆基的不理朝政、舉人唯親的情況,但唐朝的基本局面在其之後,依舊維持了幾代君主。】
【鹹通十四年,唐毅宗駕崩。十二歲的晉王李儼繼位,改元爲乾符,是爲唐僖宗。】
【然而就在乾符年間,出現了一位名爲黃巢的人。】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表情愈發嚴重,這位黃巢也是一位青史留名的能人啊,先前他就知道黃巢殺了大量的世家貴族們,爲宋朝的科舉制度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
那時候他還在自我安慰,或許是大唐內部朝政腐敗,民意難平。
可如今看來,大唐的局面得到了控制,而黃巢依舊能夠做到屠殺貴族,足以可見此人的能力。
只可惜,此人是沒有生在自己這個時代,更是站在了大唐的對立面。
【黃巢從小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境,自幼便習文練武,因此成年後的他決定。一:考科舉,做進士,爲百姓效力。二:繼承家業,當一個富翁。三:花天酒地,享受人生。】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果斷按下了一,作爲未來能夠帶領出如此龐大的軍隊,必然會選擇想要進朝廷,得官職。
【黃巢一心想着加官進爵,光宗耀祖,可多次考進士卻屢屢不中,全部落榜。】
【最後,黃巢無可奈何的離開長安,回到家鄉繼承祖業,成爲了一名販賣私鹽的商人,經過幾年的治理,成爲了當地鹽幫的首領。】
【然而,在其離開長安之際,他曾做了一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在長安一現,便在永遠地消失了。】
【而此時唐朝的君臣們還沉浸在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的和平景象當中,絲毫沒有注意到大唐新的危機開始了。】
——
漢朝初年。
劉邦品着這幾句詩,笑意不止,眼中盡是欣賞之意:“黃巢這幾句詩當真是氣勢宏大,雖然文辭並不華麗,甚至有些樸素。可卻是讓人心情激盪,胸中充滿豪情壯志。”
唐朝的科舉制度居然能漏掉如此人才,只能說時也命也,腐朽到了無力迴天的地步!
——
唐朝,貞觀年間。
別的朝代的皇帝們或看戲,或看中黃巢此人,而唐朝的諸多皇帝們則紛紛咬牙切齒,尤其是在晚唐之前的唐朝帝王,能寫出這樣優秀詩文的人居然會屢試不第?
一兩次倒是有可能出現偏差,可次次不中,足以證明晚唐時期的世家貴族們對朝廷把控的愈發放肆了!
這種情況下,真正的人才根本無法進入朝廷,手中沒有實際權利,根本無法施展心中胸中抱負,大唐整體都是暮年之色啊!
【乾符四年,唐朝各處發生洪水、旱災,尤其是山東地區,災害極爲嚴重,秋冬之際時幾乎顆粒無收。】
【然而自唐懿宗以來,真朝廷用兵不息,賦稅不斷增加,強迫百姓們交納稅賦,百姓們長久被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卻無處控訴。】
【此時濮陽的王仙芝召集人馬,從長橫揭竿而起,掀開了唐末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乾符二年六月,唐朝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王仙芝的號召,發動叛亂,各地大大小小,數百千人的小團體無數。】
【黃巢也是響應號召的一員,更是在短短一月之中召集當地的所有百姓們,兩月有餘便已號召了數萬人。】
【各地的起義大多都沒有什麼建樹,唯有黃巢和王仙芝不斷獲勝,拿下了荊州、信州等地。】
【而朝廷此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派出了軍隊前去鎮壓。】
【但長期的壓迫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自然是極爲震撼,即便黃巢等人軍事素養極差,朝廷也始終沒能平息這次起義,反而讓起義軍越發壯大起來。】
【乾符三年八月,黃巢等人乘勝作戰,不到十日便破八縣,僅僅半年便發展到了三十萬人。】
【對此,朝廷決定。一:詔安。二:招安,但僅招一部分。三:堂堂大唐怎可以向亂臣賊子屈服?繼續打!】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看着神蹟當中,起義軍的不斷作戰,讚歎不已。
多麼好的人才呀,爲什麼要站立在大唐的對立面呢?
這詔安和攻打他都能理解,但什麼叫詔安一部分?
那是詔不詔?
再看看神蹟當中的兩路反叛主力軍,李世民有了些想法,不會吧,不會吧?還有這種操作?
按照那些世家的想法,不過是一個名分罷了,畢竟給他們一個關注,自己又沒有多大損失。
要是真打起來,就是要燒錢了!
所以必然會詔安,至於封什麼官,那就要看心情了。
李世民選擇了二。
【這一次唐朝選擇招安王仙芝爲左神策軍,然而卻忽略了黃巢。】
【黃巢自然是憤怒不已,唐朝對他的態度依舊是無視,就如他當年一般,那些人眼中,從未有過自己的名字!】
【當年自己的文采飛揚,可沒有一人看見,統統無視,然而如今自己造反到這樣的規模,還是不被朝廷放在眼中。】
【黃巢憤怒不已,強烈譴責王仙芝意圖接受的想法,他的起義軍的部下也是紛紛反對。無奈之下,王仙芝戀戀不捨的拒絕了唐朝的招安。】
【隨後,王仙芝與黃巢二人分兵作戰,一路直入陳、蔡兩地,徑直向北進發,再度拿下齊、魯兩地。】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嘆息了一聲,這唐朝錯過了多少次機會?
之前科舉制的時候,黃巢明明考了那麼多次,可朝廷內部卻始終不想着整治。
再到如今封賞招安已,一樣沒有顧全大局,恐怕在他們眼中,所謂起義軍揮手可滅!
但又捨不得錢財,所以纔打算詔安。
驕傲自大讓他們失去了將黃巢也一同納到朝廷的體系當中,也失去了日後雙方再有不滿,也可以轉化爲政治鬥爭的機會,避免再度拿起刀柄。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