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萬萬不可爲了個人私利,將天下百姓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34章萬萬不可爲了個人私利,將天下百姓拋至腦後。

  【另一方面便是劉恆的經濟政策的副作用。】

  【雖然他的削減賦稅、徭役,減少田租,有着促進經濟發展鼓勵農耕的好處,但稅收減少,國庫空虛是無法避免的副作用。】

  【當然,劉恆寧肯頂着國庫空虛的困難也要實行這樣的政策,無非是想讓百姓的經濟快速恢復,哪怕國庫時刻空虛。】

  【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體恤百姓,爲民考慮的,而最後的結果也顯然是落實到位了。】

  【劉恆在位期間,漢朝人口恢復的情況就是民間經濟恢復的最大表現和無可爭辯的最佳證據。】

  【但這樣一個利民利國的政策與另一個政策結合起來,便有了些許變味。】

  【放寬商人的限制,允許其私鑄錢幣,開採礦產資源。】

  【這樣的政策下,漢朝誕生了大量的富豪,他們通過買賣壯大自身,再通過賄賂、聯姻等方式與中央朝廷的官員搭上了關係。】

  【既擴大了自身的勢力,還成爲了地方說一不二的豪強,徹底左右當地的政治和經濟。】

  【因此,劉恆原本期望的“藏富於民”的效果便被這些商人給大打折扣,財富再度開始向少數人身上攏聚,而同樣,這些經濟政策到了諸侯王之上,便讓他們擁有了開採礦產,私鑄錢幣的權利。】

  【他們的也同樣獲利無數,勢力發展的極爲迅猛。】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有些沉默,經過神蹟這樣一說,他也顯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藏富於民”後,即便可財富沒有流向國庫,但百姓富足,國庫撐過那段時間後,必然迎來大豐收。

  可隨着那些地方的豪強層層疊疊的手下人不斷的剝削,財富再度的向上層靠攏。

  最後財富不僅沒有流通到中央手中,反而到了大多數地方個人手中。

  中央力量或許沒有退步,但地方豪強的強大,就是中央的危機。

  現在的問題是儘快找出一個方法,既不太影響商業的流動,同時還能有效的限制地方勢力左右地方朝廷乃至中央的政策。

  辦法這並不難,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標明那個度。

  能夠保證全天下百姓的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限制諸侯王和地方的力量,讓他們不再肆意增長。

  同時還不能限制的太死了,否則漢朝的經濟恢復降低不說,還可能倒退,這也就罷了,最嚴重的是他們可能按耐不住的發動叛亂。

  到時候,規模恐怕遠勝過自己當年那兩個兒戲一般的反叛。

  ——

  漢朝,景帝后元年間。

  此時的劉啓已然年事已高,這段時間不斷的對自己心目中最棒的繼承人劉徹囑咐種種後手。

  期待着大漢在他手中徹底的走向輝煌。

  而看到神蹟當中提到自己父皇遺留下來的諸侯王和地方問題,他只是苦笑。

  自己並沒有先帝那等連打帶削的政治手段,對於諸侯王的處理,也沒有像父皇那樣盡善盡美,

  可起碼那些諸侯王在自己在位時,同樣沒能翻出多少花浪。

  他轉頭看向了劉徹:“希望你能夠更加沉穩地去處理事情,問題需要解決,但也需要時間來發酵。”

  劉恆當年在位期間恢復名聲的同時難道就沒有注意到諸侯王力量的增長嗎?

  當然不可能。

  但沒有辦法,當時匈奴尚未衰落,依舊對大漢虎視眈眈,內部的壯大是必不可少的,他不能因爲擔心諸侯王壯大後可能對自己有反噬,便對其進行限制,不然匈奴就不會只是看着了。

  故而要上手段加以限制,但又不能讓大漢的發展徹底停下。

  而自他劉啓登基後,中央的力量已然積攢起了一部分,匈奴已然不再是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至於劉徹這個兒子,劉啓看得很清楚。

  他銳意進取有着極其冷酷和強硬的一面,雖與他的爺爺劉恆完全不同,但卻恰好符合未來大漢對外的風格,日後必然也是一位優秀皇帝。

  況且劉徹身上自信滿滿,充滿了年輕人的銳氣,那便是他最好的保證。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已經不在意那些諸侯王了,推恩令的實施已經讓他們無力擺脫中央的掌控,他反倒更關注那些地方豪族。

  他們大多是通過大漢初期的地方軍功等方式崛起,或者如神蹟所說的豪強富商不斷勾結。

  這些人其實絕大多數都有着利益交互、關係交接,他們是大漢對於各地基層的掌控的一大絆腳石。

  諸多來自中央的官員如果不向他們妥協,就會被針對,難以與地方相處融洽,諸多中央的指令在這種時候往往難以實施。

  朝廷命官在當地的權利基本沒有多少。

  【漢朝一直在努力消除掉自開國以來的地方豪族,讓土地、人口、技術等資源歸於中央,重新回到天子的手中,加強中央力量,而這無疑是侵犯了當地豪族的利益。】

  【一個地方豪族與朝廷相比自然如螢火與皓月爭輝,微不可查。】

  【可漢朝疆域如此廣大,而各地豪族又如同米粒一般,撒在中原這片大地之上。】

  【一個一個清理估計還比不上新增的速度。】

  【因此,要麼不清理,要清理便要全面開始。】

  ——

  明朝,洪武年間。

  看到這裏,朱元璋再度老話重提:“咱們大明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萬萬不可爲了個人私利,將天下百姓拋至腦後。”

  諸多將軍們紛紛點頭,表示對朱元璋的話的絕對的贊同和擁護。

  部分文官們則有些尷尬了,畢竟就是大多數的將軍們都跟隨朱元璋從微末當中崛起,大多都是寒門乃至布衣,從始至終站隊朱元璋的平民一方。

  可他們文官就不同了,不少人都是世家出身,朱元璋這番話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顯然是在暗示那些江南豪族們。

  之前明太宗的故事裏,朱元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想要處理了這些人。

  君不見,哪怕是神蹟間隔的十餘日裏,不少江南出身的人已經被朱元璋多次明裏暗裏的挑刺,表達不滿了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