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能急,不能急。
契丹,天贊二年。
對於耶律德光重用漢臣乃至趙德、趙延壽,耶律阿保機並不在意,對於他而言,這些漢臣原來的身份並不重要。
凡是倒在遼國鐵騎下的人,他都不會再去多看第二眼,只要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爲遼國的發展作出貢獻,他也不會刻意去爲難他們。
當然,前提是他們乖乖守着規矩,不要試圖威脅到皇帝和契丹貴族們,一切便都好商量,要知道,之前韓延微在當了他多年的忠臣後,也曾因思念家鄉而回到後唐。
後來即便再回到遼朝,自己也沒有因此對他有什麼不滿、猜忌,照樣該用的用,該委以他大任的絕不含糊。
於是他欣慰道:“延微有大才,他一直都能制定出最適合我契丹統治漢人的政策,堯骨重用他是沒有問題的,況且他的故鄉也在幽州地區,讓他來負責總攬漢人事務,因地制宜,再合適不過。”
而再看未來自己的二兒子重用的這幾位漢臣,甚至韓延威的子嗣韓德樞也在其中!
這對於朝廷其他漢臣又何嘗不是一種暗示。
皇帝胸襟博大,只要你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做貢獻,皇帝不會忘了你,更不會忘記你的子嗣,一人榮光,就可以遍及整個家族。
【耶律德光寬闊的胸襟接讓他納趙延壽,繼續任用他,而在日後也確實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除去政治手段的開放外,耶律德光在經濟方面也把握住了燕雲地區的重點。】
【被戰亂摧殘的燕雲地區,生產力難以恢復,因此耶律德光大力支持燕雲地區開展農耕、種植活動,促進種植業的恢復和發展。】
【同樣也在契丹原本的領土內推動農業人口的提升,鼓勵大量從外遷入的人民開始在契丹進行農耕。】
【“詔有司,勸農桑,教紡績”,並遣使諸道巡視農業發展情況。而在有戰爭的情況下,也儘量保證不傷害農業,“詔徵諸道兵,敢傷禾稼者,以軍法論”“不得久駐,恐踐禾稼”。】
【要知道,燕雲地區本就是一片沃土,屬於農耕地帶,當地百姓對於如何種植作物進行農業生產,自然是有着極爲成熟並完善的流程。】
【生產力遭到破壞,短時間難以恢復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穩定的、和諧的環境。】
【徵兵和戰亂乃是燕雲地區最大的問題,而這已然被遼國解決掉,加之遼國的開放的政治制度,燕雲的農業生產的恢復由此以一種順利的方式發展着。】
【而燕雲地區農業的恢復,也對契丹起到了很大作用,逐步實現了對契丹進行穩定的糧食供給等。】
【此外,由於耶律德光大力推動農業發展,包括契丹領土上的農業發展,這使得契丹內部對農業的觀點逐漸改變,重視程度不斷上升。】
【當然,契丹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以遊牧的本位思想,只是將農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上升至遊牧並起的地步。】
【而這種政治上的南北分治,官職上的雙重製度,經濟上的遊牧、農耕並存的特殊體系正是遼朝的鮮明特色,後世難以模仿。】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本人對於這一部分內容觀看得極爲仔細,要知道,他本人對於經濟發展非常重視。
一方面是因爲這本身就是大漢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另一方面,他想要征討匈奴,加強中央集權,需要將大量的權力資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經濟必然是要抓住的。
過去自己一直是在摸石頭過河,而如今遼國的這種經濟體系打開了他的格局,開拓了他的視野。
這種在中原混亂不堪的環境中發展出來的獨特的經濟形態,既不是傳統中原的農耕經濟,也不是偏向於遊牧民族的畜牧經濟,竟然看起來異常優秀。
劉徹心中若有所思,兩種制度並行嗎?
他沒有想問好不好,這種制度的好壞神蹟裏已然給出了答案。
契丹本就屬於遊牧民族,況且如今才建立多少年,還沒有完全漢化,草原放牧依舊是他們的核心。
那麼馬匹等牲畜自然不會少,再者,有了燕雲地區等大量適合耕種的土地以及人口,那麼再加上農耕的穩定性本身就比遊牧高一些。
即便他們邊征戰邊農耕,那國力的發展也不會停止,國庫每年肯定有着極爲可觀的收入!
想到這裏,劉徹已經有些心酸了。
中原的馬匹質量上不說比契丹差了一籌不止,數量上也遠遠比不過,更別提以前自己的種地的優勢也被追上了,完全沒法比啊。
——
宋朝,開寶元年。
和他同樣心酸的正是趙匡胤。
大宋太缺馬匹了!
自唐末五代以來,天子式微後,各地的馬政早就荒廢。
雖然各個朝代依舊互相征伐不休,但中原的戰馬的培育已經從根源上遭到了破壞,自身戰馬的產出已然中斷。
他作爲將領出身,自然知道馬匹的重要性,一個騎兵頂三個步兵,再加上遼國那邊人人都會騎行狩獵,騎兵更是強大。
而大宋呢?
雖然也有騎兵,但戰馬的數量着實緊張,就連普通馬匹也都不容易拿到手,而對於騎兵的訓練更是困難重重,與人家在草原上從自幼接受薰陶的騎兵相比,差了不止一籌。
趙匡胤只能在心裏不斷安慰自己,不能急,不能急。
戰馬的培育和擴大不是短短几年就能看到效果的,這是數代之功。
如今,他已通過神蹟得知了諸多問題,接下來只需要慢慢改進,爲大宋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只是一提到馬的事情,他又想起了變成了西夏的定難五洲的事情,不由得暗自下定決心,那幾處培養馬匹的定難五洲絕對不能丟了,絕對不能!
【當然,契丹的傳統遊牧並沒有被拋棄的痕跡,耶律德光依舊將其放在主位。】
【天顯二年,耶律德光就曾到契丹各處的牧羣查看情況,當然也會到當地瞭解他們的政治情況、經濟水平。】
【因此,在處理燕雲地區政務後,耶律德光也開始着手完善契丹原本的畜牧制度,讓它更加適應這個契丹的全新的帝國時期。】
【耶律德光專門設立了負責管理畜牧羣的羣牧官,負責各個牧羣的發展狀況。】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