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遼太宗這一戰未免有些太過狼狽
【隨後,後晉軍駐紮在白衛村,卻不沒料到這塊地方突然颳起了大風,風勢猛烈,揚起地表的灰塵,又折斷附近的樹木,周遭一片混亂。】
【耶律德光覺得這是天賜良機,是將後晉軍隊一網打盡的好時機。】
【於是天亮後,就命令鐵鷂軍下馬作戰,同時還藉助風勢,不斷派人去縱火揚塵,以此來助長聲勢。】
【面對契丹一方的來勢洶洶,後晉的士卒們自然不願意束手就擒,白白送死,於是紛紛大喊:“都招討爲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爲什麼喊這句話呢?】
【沒錯,這種時候了,杜重威還在猶豫,他說現在風太大,局勢不明,想要等到風停了再說。】
【這個想法遭到了大量將領的反對,因爲後晉軍隊的情況並不是很好,士卒們飢渴交迫、已經到了極點。】
【李守貞認爲,正應該趁着此時出戰,雖然因爲風沙,他們不知道契丹的情況,但同樣契丹也不能夠清楚後晉的情況。】
【倘若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一旦風停了,後晉此時虛弱的情況被契丹軍隊知曉後,他們怎麼可能放過這種好時機?】
【到那時,後晉纔是真的再沒機會了。】
【於是,皇甫遇等人各自率領騎兵奮力攻擊,這出乎了契丹一方的預料,又因爲此時鐵鷂軍已經下馬,一時間難以重新換成衝鋒的陣勢。】
【加之風沙越來越大,契丹各支部隊之間的聯絡指揮也難以順暢,後晉逐漸獲得了優勢。】
——
唐朝,貞觀年間。
後晉最後選擇出擊的做法,幾乎得到了貞觀年間的將領們的一致認可。
長孫無忌笑道:“雖然說‘風順致呼而從之,風逆堅陳以待之’,但是也要根據己方軍隊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後晉這一次正是如此,想來遼太宗一方應當是認爲後晉一定會堅守不出,纔會讓他們的鐵鷂軍下馬。”
要知道騎兵爲什麼被叫做騎兵,騎是在兵前面的!
士兵一旦從馬上下來,那就不再是騎兵一旦下馬,自然也喪失了騎兵的優勢。
在緊急時刻,下馬的騎兵不僅很難重新上馬變回騎兵,而且上馬成功後,也難以與其他騎兵進行聯合衝鋒,實力大減。
契丹一方讓鐵鷂軍下馬,明顯就是有着這將後進軍隊一網打盡的想法。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後進軍隊顧此失彼,憂慮重重,不敢主動出擊。
若是依照杜重威的計劃,等到風勢變小再說,那說不定契丹想要的結果就真的實現了。
後晉士卒們本身人數、裝備都不佔優勢,此時又是飢渴交迫,若要主帥堅持不戰,士氣必然會就此低落。
而此處紮營之地也沒有什麼堅固的堡壘可以用作防線,到最後恐怕後晉軍隊甚至會不戰而降!
程知節撓頭,對杜重威非常不滿:“這杜重威到底是無能,還是畏懼契丹?還是說他就是那契丹人的間諜!這人實在是太過差勁!”
他覺得,此人身爲主帥卻不能夠擔得起主帥的責任,對佔據判斷不清晰,差點斷送全部將士的生命,可能不給予重罰!
房玄齡有些嚴肅,他從神蹟的言語和石重貴的行爲中推斷,總覺得石重貴不會如他所想的那樣做。
——
【後晉的這一次大勝瞬間讓戰局開始反轉,契丹軍開始連連敗退,但又因風沙滾滾,消息傳遞的極爲困難。】
【於是大家描述的越來越誇張,最後傳到耶律德光耳中的消息就越來越壞。】
【見此,耶律德光立刻掉頭開始退兵,後晉一方繼續追擊。】
【倒也不是說他們後晉此時佔據多少優勢,只是倘若此時一旦放棄追擊,讓契丹察覺不對勁,反應過來。】
【那他們就得全部遭殃,於是在風沙遮掩下,始終對契丹一方緊追不捨。】
【耶律德光見狀不妙,覺得自己失算了,徹底中了後晉的埋伏,就擔心馬車速度太慢,被後晉的軍隊追上,於是重新找了一匹駱駝,騎着駱駝才逃過了後晉軍隊的追擊。】
【後晉一方追擊過後,因爲認爲己方物資實在過於貧乏,這一次追擊已經足夠震懾契丹軍隊,於是南退到了定州,休養生息】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看到此處,劉啓則有些大無語:“遼太宗這一戰未免有些太過狼狽了吧?”
從神蹟開始到現在,講了這麼多太宗,除了他父皇不是軍隊將領出身,不打仗外,其他太宗基本都親自打過仗,而且打的都很體面,表現的很完美。
而上一個在戰場狼狽遁逃的還是宋太宗趙光義,坐着驢車在北面一路南逃,跑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速度。
遼太宗這次雖然跑的沒有宋太宗趙光義那般狼狽,在跑了一段路程後就停了下來,但同樣也很丟人啊。
劉啓默默的將這種事情記在心裏,不斷提醒自己日後率軍打仗,千萬不能讓自己陷入這等進退兩難的情況中。
裏子面子都丟了,還沒什麼好處——雖然他也未必會親自打仗,御駕親征。
不過這遼太宗和宋太宗,這一番騎驢車騎駱駝,能不能算是一種對仗?
或者說是一種你來我往……
——
【四月十九,耶律德光回軍駐紮在了南京。】
【雖然此次南下基本結束,但契丹與後晉在邊境的爭鬥依舊在繼續,如後晉一方就再度反擊進攻高陽,但未能成功。】
【而耶律德光自然也沒有熄滅,徹底拿下後晉的心思,雖然他已經兩次南下皆以失敗而歸。】
【這兩次失敗的南下對於契丹而言可並不是什麼影響都沒有,後晉的情況雖然不妙,可契丹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契丹內部的氛圍也微妙了起來,畢竟每一次作戰都要消耗人口和牲畜,即使契丹不斷髮展,國內的百姓也難以扛住這樣的損傷。】
【因此,一個一直以來都存在,卻始終被忽視的矛盾浮出了水面:草原本位,和入主中原。】
【耶律德光未必此時就想着要統一中原、建立契丹大帝國,但他明顯是對中原地區。念念不忘,始終偏向於入主中原。】
【可期待內部還始終存在着一批對草原念念不忘的人,他們看來中原僅僅只是物資的存放地,並不打算對中原投注過多精力的人。】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