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帝乙要把祭品換成貴族

作者:練習生001
(三個地方,難道不可能三個都是嗎?我感覺,三個有莘氏的族人,分別在三個地方建立了有莘國,有什麼問題嗎?

  (兄弟有點常識好不好,就算是三個同時建國,也不可能都叫做有莘國,去了不同的地方,就要改國名字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姜姓,在山東叫做齊國,在申地叫做申國。)

  (是嗎,那麼南申國呢?)

  (我曹,你把我給問住了。)

  大秦,

  秦始皇挑挑眉:“什麼時候莘國成了三個,還跑到了山西合陽?”

  胡亥等人哈哈大笑:“真是會亂扯,史書上一個字都沒有提過啊,最多是兩個啊!”

  這次,就連淳于越也覺得這幫人胡說八道,陝西合陽是不存在的。

  因爲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在秦朝之前,有莘國在殷商的地理位置,只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山東曹縣,一個是河南伊川。

  最後一個陝西合陽的說法,是唐朝人硬給加上去的,是咱們的大聰明李泰乾的,他寫括地誌的時候,給信手攆來。

  這麼寫歷史的傢伙,很多人想打死他。

  【怎麼判斷有莘國在哪裏?】

  【這就是內行和外行的區別,內行可以用三個標準來判斷位置,外行呢,就是靠自己臆測,覺得在那個地方,符合他的心裏預期,他就覺得在哪裏。】

  【那麼歷史學者怎麼判斷呢,三個標準分別是哪三個呢?】

  【第一個標準:史書。】

  【第二個標準:邏輯。】

  【第三個標準:考古文物。】

  【其實,這三個標準,考古文物最簡單,幾乎就是一眼鑑別。】

  (不對啊,你不說三個地方都有考古文物嗎?)

  (既然三個地方都有,如何判斷呢?)

  (我想也過年裝一波比,阿不,這叫做人前顯聖。)

  (不對啊,考古都有證據,不是應該三個地方都對嗎?)

  陳勇服了。

  【很多人之所以是外行,就外行在這裏,考古文物是可以斷代的啊!也就是確定大概的時間點。】

  【陝西合陽,有好幾個時間點的斷代積累層,其中最早的是屬於新時期時代的部落時期。】

  【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夏朝之前,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會,以及三皇五帝時代。】

  【接下來,就是西周時期的文化堆積。】

  【這不就斷代了嗎?】

  【所以,陝西合陽的有莘國,是存在的,但存在於夏朝之前,以及西周時期。】

  【咱們再看山東曹縣,考古文物斷代爲龍山文化的歷史堆積層最厚,龍山文化時間跨度非常大,但這裏斷代爲夏朝,也就是有莘氏被夏王分封在了東夷,伊尹可能就出現在這裏,這裏縣誌多次提到了伊尹。】

  【最後,就是河南伊川,出土的器物,子申父己銅鼎,天干地支的日名格式,你聽這名字還不夠清晰嗎?他的文化層堆積,標準的殷商時代。】

  【這一下子就破案了,有莘氏,應該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就誕生於陝西合陽,這是他們的祖地。

  當夏朝建立,有莘氏有大功,被分封在了山東,主脈跟姜姓一樣,鎮壓黃河下游。

  之後,夏商之戰,有莘氏可能參戰了,商朝滅夏,有莘氏這隻最強的姒姓被商王俘虜並且舉族遷徙在了殷商王都附近,就是爲了看管他們。

  最後,西周建立,他們又回到了祖地,考古就把一切脈絡給捋順了。】

  (這也太簡單了吧。)

  (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啊,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感謝我們的考古。)

  (所以吹有莘氏很強的,真就是完全拋開事實不談了。)

  (還怎麼談,把殷商時期的有莘國從河南搬遷到了陝西,接下來就是編。)

  北宋,

  司馬光愣住了。

  考古,很厲害啊!

  難怪子孫懷疑他的史書是小說話本。

  按照這麼考古下去,他改寫的東西,豈不是最後都要被揭穿?

  不行,他得重新修訂一下。

  大唐,

  李承乾真是漲了見識。

  但他可不是來看考古的。

  他更喜歡用邏輯判斷。

  於是,他發了一條彈幕:“博主,你用邏輯給我判斷一下。我瞅瞅,我跟歷史學者的差距。”

  (對啊,我們也想學用邏輯判斷。)

  (正所謂以史爲鑑,學的就是邏輯,考古算是投機取巧,這是作弊器啊,尤其是用碳14,以及針對無機物的測年法,簡直可以當做史料粉碎機,把很多史書都給推翻了。)

  (多維史觀,就是要用多個維度,一個維度不夠的【斜眼笑】)

  好吧!

  陳勇知道,不拿出點真東西,是服不了人的。

  【用邏輯判斷,比用考古難那麼一點點。】

  【首先,咱們要確定姬昌和有莘氏聯盟,是爲了雙方的政治利益,從這點出發,咱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有莘國在哪裏了。】

  【第一,直接排除山東曹縣。】

  【爲什麼?】

  【因爲在帝乙時代,山東曹縣還是東夷人的地盤,姬昌剛開始也沒有天下有其二,他跟東夷完全聯繫不上,就算聯繫上了,兩者也不會有利益接觸,達不到結盟需要的資源共享,風險共攤的目的。】

  【這個叫做地緣政治。】

  【所以,這個聯姻毫無意義,因此,有莘國絕對不可能在殷商時代,還在山東曹縣,這裏只可能存在部分有莘氏的部族。】

  【第二,咱們再來看陝西合陽爲什麼錯了。】

  【如果有莘國在這裏,他作爲姒姓大國,必定投靠的是崇國,或者跟姒姓崇國早就結盟了,在古公亶父時代,人家就應該是一個勢力團體。】

  【而姬周是犬戎的小弟,他應該是拒絕過崇國姒姓的招攬。

  姬週一開始,就跟崇國屬於敵對陣營,並且一直是敵對陣營,有莘氏的勢力越強,就越不會跟姬姓聯盟,因爲他要跟姒姓崇國一起爭取姒姓的權力,他們跟犬戎從武丁時代就一直廝殺到了帝乙時代,這是有血仇的。

  怎麼可能會跟姬姓聯盟。】

  【但如果姒姓有莘國勢力在陝西合陽很小呢?會不會投靠姬周呢?】

  【也完全不會,因爲如果有莘氏在陝西合陽,實力還小,就就更不敢了,他敢在這個時候背叛姒姓,崇國就會把他滅了,姬周是幫不上忙的,他自身都難保。】

  【所以呢,有莘國在殷商時代,有且只能在河南伊川。】

  【這是根據邏輯推論出來的結果。】

  【給你們出一個考題,用史書怎麼判斷,有莘國子在哪裏?】

  (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

  (之前我就說了,有莘國不可能在陝西合陽,在的話,怎麼可能跟姬周聯姻,在就死磕起來了。)

  (地緣政治,還是地緣政治,有些人就是喜歡忽略。)

  (話說,史書怎麼判斷呢?有誰厲害的,給咱們分析一波。)

  大秦,

  秦始皇用手一指,扶蘇,公子高,胡亥,最後想了想,還是把贏陰嫚也加上。

  “你們幾個一個人分析一個,讓寡人看看,你們的水準如何?”

  胡亥心裏大喜,這種知道了結果,然後再推論過程,簡直不要太簡單。

  他第一個開口:“我先說,史書上,陝西合陽爲什麼是錯的。”

  “其實姬昌自己都說的很清楚了,這個王女必須是從朝歌娶過來的,就是騙人啊!”

  “如果有莘國在陝西合陽,西部諸侯哪個不認識呢?他能騙得了誰呢?”

  “就算是去朝歌走一圈,把陽澄湖的螃蟹過一遍水,人家都不認識了,你大小都不一樣?”

  “不可能的!”

  秦始皇點頭,聰明!

  這時候,扶蘇也補充道:“還有,姬昌和史書都說,接新娘要過渭水,從陝西合陽到岐山原不需要過渭水。”

  “再者,姬昌時期,陝西合陽這個地方有人了,周文王有一個斷訟稱王的故事。”

  “說的是諸侯國虞國,芮國發生糾紛,找周文王去斷官司,而這兩國的封土,剛好就包括了陝西合陽,而且,虞國還是姒姓國,就不可能在出現一個姒姓有莘國了。”

  不錯不錯!

  淳于越連連帶頭,這叫基本功啊!

  儒家這一塊,真不得不虛任何人。

  公子高趕緊搶答,再不說話,就沒他什麼事了。

  “至於山東曹縣就更不可能,史書上,新娘要過朝歌,東夷的人跑到了朝歌,是要過來送口糧嗎?”

  “帝乙估計直接拉去就祭天了。”

  “所以,僅僅是根據史書,有莘國只能在河南伊川。”

  秦始皇很滿意,我的子嗣雖然不如周厲王的崽,但也不是周幽王,咱們大秦必定能國祚綿長。

  【只要知道了有莘國的位置,你就明白了,他爲什麼要下嫁給自己看不上的姬周。】

  【因爲他在河南伊川,從成湯時期就在這裏了。】

  【每一次商王改革,這些離着殷商王都最近的人,都會喫到滿額的真實傷害。】

  【就跟周厲王變法,最倒黴的就是天子六師一樣。】

  【其他地區的諸侯,離得越遠,疊甲就越厚,是有傷害減免的。】

  【而有莘氏,不僅要喫真實傷害,他還是前朝王族,是商王重點照顧的對象,他喫真實傷害的同時,還要喫到額外的暴擊濺射傷害。】

  【也就是說,從武丁開始,有莘氏就是最倒黴的諸侯,沒有之一!】

  【而最倒黴的,帝乙,不只是復活了首子獻祭制,而且,他還要把常規人祭,想用貴族來代替。】

  【這是帝乙在拿到了一份權力之後,再次嘗試的改革,也就是以後商紂王用的那個版本。】

  【這次有莘氏又又又不幸的躺槍了。】

  (帝乙,果真是沒有忘了廢除人祭啊!)

  (如果真的把祭品換成貴族,其實我是不在意有沒有人祭的。)

  (貴族祭天,法力無邊。)

  (真的假的?這也是帝乙發明的?)

  (反正不是帝乙,就是商紂王,要不,你給商紂王再加一個30分,我們是不在意的。)

  (關鍵是,帝乙搞這事他靠譜嗎?)

  (自稱爲神,你覺得靠譜不?人家就成了。)

  (我無言以對!)

  (我就知道,帝乙這次又是怎麼玩的?)

  求催更,求免費的爲愛發電,還有一章,盤點完帝乙之後,我給你們說文王到底有沒有百子,商紂王的酒池肉林是怎麼回事。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