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姬昌怎麼贏的
(就是古代也很多啊,什麼秦晉之好,不都是如此嗎!)
(古人就是會玩,竟然想出來這種東西來。)
(博主不提,我是真沒有想到姬昌會和犬戎聯盟。)
(只能說,帝辛和姬昌算是棋逢對手了,這纔是我認知中的歷史,根本不是菜鳥互啄。)
(難道不是商紂王不行嗎?)
(見招拆招而已,帝辛時代,還是有很多厲害的人,這樣同段位的智鬥纔有意思,虐菜有啥好看的。)
·········
大周,
周宣王笑了。
虐菜沒意思嗎?
反正我玩的很爽。
怎麼玩都可以,天下沒有人是對手。
想怎麼浪,就怎麼浪。
·······
大明,
崇禎咬着毛筆,陷入了沉思。
先聯盟後合作,這個要怎麼應用於現實中呢?
大明存在這樣的環境嗎?
這時候,錦衣衛送來密報:
“陛下,齊黨蔘楚黨,楚黨又攻訐東林黨,請陛下定奪。”
崇禎一腦門子的問號,這些黨派這麼愛鬥嗎?
他們鬥,豈不是讓朕坐收漁翁之利。
剛好他也想換內閣首輔了。
等寫好了計劃書,崇禎總感覺哪裏不對勁,似乎他漏掉了什麼東西。
······
大秦
胡亥等人聽明白了。
甚至,厲害的人都可以舉一反三。
比如此刻的公子高,他就站出來說:“所謂的先競爭後聯盟,也要分情況。
第一種,就是姬昌這種,他根本不想死鬥,害怕被人撿了便宜,競爭只是爲了爭取話語權。
第二種,就應該是類似於之前的諸侯爭霸,咱們秦國跟晉國,楚國就是死鬥,可是,當時卻無法滅掉彼此,被迫由競爭轉爲合作。”
胡亥一臉懵逼,你還有自己的理解,比我想的好多了,公子高,你看來是想死了。
扶蘇則是一臉佩服,感覺大秦人才濟濟。
秦始皇把這些人的表現,神色都收入到了眼裏。
一個個的審覈他們的能力。
······
北宋
讀書人恍然大悟。
“原來聯盟還有這麼多門道。”
“治國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啊。”
“這纔是那些世家的不傳之祕,我就說,爲什麼讀一樣的四書五經,爲什麼他們的見識總是讓我生出如見泰山的自卑感。”
司馬光聽着這些人的吹捧。
心裏難受的厲害,如果承認了這種模式的聯盟,那麼姬昌和犬戎是什麼關係?
“錯了,一定是錯了,博主憑什麼說,姬昌和犬戎是先競爭後聯盟。”
“我要的是真憑實據。”
·······
(博主,說說你的推論過程吧。)
(我們不是懷疑你,而是太好奇了。)
(對啊,我們看一樣的史書,甚至你看的資料我都看過,但就是得不出你這樣的結論。)
陳勇點點頭。
【好,那我就給你們講一下這個分析過程】
【第一,姬昌和犬戎大戰了兩次,但,雙方都沒有死,甚至連傷筋動骨都沒有。
犬戎的勢力完美的保留下來了,姬昌更是皮都沒有蹭破一點。
按理說,這種搶地盤的行爲,基本都是以消滅對方爲戰爭目標,可是姬昌和犬戎並沒有。】
【第二,就是他們都防備着崇國。
崇國其實一直在找機會搞姬昌,如果姬昌真的和犬戎是那種要分出生死的死敵,這個時候,他們都會拉攏崇國,可問題是,崇國並沒有找到機會收割他們。】
【第三呢,就是先競爭後聯盟,一定要有聯盟。
那麼,他們聯盟了沒?
聯盟了。
犬戎就是滅掉殷商時,姬周的聯軍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叫做牧野八誓!】
【很多人甚至都以爲,武王伐紂,就是聯合了八大諸侯,其實不是,這裏說的就是牧野八誓。】
【牧野八誓中,犬戎排名在第三。】
(博主,什麼是牧野八誓,難道不是牧野八士?)
(兄弟,這你就孤陋寡聞了。)
(牧野八誓,是指,在尚書中,周武王發佈的牧誓,當時他強調了自己聯合的八大諸侯。)
········
【第四呢,就是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姬昌滅掉了崇國,佔領了崇國的一切。
姬昌想要滅掉崇國,就必須得到了犬戎的支持。
爲什麼呢?】
天幕中,地圖出現。
崇國,是在岐山以東的區域。
犬戎呢,因爲跟崇國競爭,經過了時代的變遷,他的主要勢力則是在岐山以西,以北。
那麼,姬昌要滅崇國,如果沒有搞定犬戎,他會死的很難看。
(原來是這樣。)
(之前看歷史,覺得姬昌滅崇國,爲什麼就沒人偷偷他的家。現在終於搞懂了。)
·····
【所以說,在姬昌時期,就建立了姬犬聯盟。】
【姬昌通過兩次對犬戎的戰爭,拿到了姬犬聯盟的執行總裁的位置,而犬戎呢?
他則是失去了對於這個集團的管理權,是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加入到了這個聯盟中。
所以,跟商紂王對抗的不是姬姜聯盟,而是姬犬姜聯盟。
這是三個強大的勢力。】
(姬犬聯盟····這個名字有點那啥)
(之前聽博主講了姬姜聯盟,現在又聽到了姬犬聯盟,不得不說,再給一次機會,我還是自己看不懂人家的操作!)
(不是我們水平不行,而是他們聯盟的方式不一樣啊。)
(對把馬甲換了,我們當然看不清楚了。)
·······
北宋
讀書人都看着司馬光。
“司馬兄,你瞅瞅,姬昌和犬戎聯盟,證據確鑿,還有什麼想要說的?”
以前他們都稱呼姬昌爲周文王,可是自從知道了姬昌寫的日記之後。
他們就覺得文這個字,髒了。
朝堂中人評價的東西,能看嗎?
讀書人哪能不清楚這些大臣的嘴臉。
司馬光鬱悶的用手揉搓着臉。
他也死心了,因爲姬昌和犬戎結盟的太明顯了。
所以,他換了一個角度。
“這次是不是商紂王輸了?”
“姬昌滅崇國,商紂王都不敢管。”
讀書人:“····”
這話說的也太那啥了。
···········
【在姬昌滅崇國的時候,商紂王在幹什麼呢?】
【商紂王再爲炎黃開疆拓土。】
【商紂王平定東夷,但是的胃口不至於次。】
天幕中。
兩個箭頭一個向東南,一個向着東北。
【很多人都只知道,商紂王在東南開疆拓土,卻很少有人知道,東北纔是他最大的功業。】
【因爲,他把東北的疆土納入到了版圖】
【而箕子之所以能夠分封在那裏,建立箕子朝鮮,不是因爲箕子有多牛逼,而是,這地方就是商紂王打下的。】
【而打下它的人是誰呢?正是贏秦先祖,飛廉】
(我去,一個忙着內鬥,一個忙着外鬥,這就是格局的差距!)
(啥也不說了,就衝着商紂王打下了東北,他輸了就是輸了,讓姬昌贏一次又怎麼了?)
(對啊,要不是這塊是我們的,棒子又要說他們的歷史的。)
(話說棒子會不會把箕子當祖宗?)
(不好說,他們如果知道了這段歷史,肯定覺得飛廉纔是他們的祖宗。)
(阿這!~~~~)
·········
大秦
扶蘇內心涌起了一陣自豪。
原來東北是我們贏秦先祖打下的。
老祖宗好厲害。
秦始皇也是激動的站了起來,喃喃自語:“飛廉先祖,子孫贏政,絕對不會辜負你的威名,你打東北,我打南越!我們老贏家,就要讓這天下九州歸一!”
儒家之人則是暗地裏哼了聲。
怪不得秦始皇窮兵黷武,都是遺傳的。
··········
大周,
看到這裏的姜子牙哈哈大笑,他最大的樂趣就是見到這些人喫癟。
“帝辛在忙着爲炎黃打江山,姓姬的卻在忙着搞內鬥。”
“尤其是,讓我們吸引火力,他卻慫了,不敢上。”
姜子牙一想到了自己族人給姬昌分攤火力,讓自己國破家滅,而姬昌卻在後面苟着偷發育,那就是一肚子的氣。
召公哼了聲:“誰讓你們自己蠢。”
“好好好,你們果然是臉都不要了。”
姜子牙和召公又開始了脣槍舌戰。
······
天幕中,視頻繼續。
【當第一輪博弈,商紂王忙着開疆拓土,姬昌忙着造反。】
【那麼第二輪博弈是什麼?】
【銅礦!】
岐山。
姬昌死死的盯着地圖,目光鎖定在了荊蠻之地。
“大伯他們在這建立了吳國,可惜被文丁給趕跑了。”
“我們要反抗殷商,必須要有銅礦。”
同一時間。
商紂王目光也盯着地圖。
“姬昌滅了崇國,勾結犬侯,下一步,他一定是要拿到銅礦。”
下方,飛廉問:“大王,我們要怎麼做?”
商紂王輕輕吐出了四個字:“開疆拓土。”
【是的,爲了能夠控制銅礦,商紂王的做法就是打,征服。】
殷商大軍再一次朝着漢水流域進軍。
曠日持久的戰爭又開始了。
那麼這個時候,姬昌又是怎麼做的呢?
鏡頭給到了漢水流域的霸主,庸國。
庸國國君身穿戰甲。
他親自接待了姬昌的使者。
“殷商的走狗,你們來幹什麼?”
“庸王,您錯了,我們並非是殷商的臣子,我王已經自立,號曰周。”
“都一樣,想要來侵佔孤的土地,拿走孤的財富,毀滅孤的宗廟。”
“不不不!”
姬昌的使者搖頭:“我王可不會這麼倒行逆施。”
庸國國君眉頭顫動:“你們大國不都是自詡爲炎黃二帝的正統血脈,想要一統九州嗎?”
“庸王,你錯了,只有商王纔會如此殘暴,我們仁德的周王,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只要你給我們銅礦,我們可以一起對付殷商,等我們滅掉殷商之後,我大周承認你的獨立地位。”
姬昌的使者說完,庸國國君大喜,命令道:“來人,上好酒好肉,招待貴客。”
【這就是商紂王和姬昌的第二次博弈。】
【爲了銅礦。
商紂王的做法是,大一統。
而姬昌的做法是,承認對方的割據,以此爲籌碼,把對方拉入到了自己的陣營。
這一次,爭奪銅礦的博弈,姬昌又贏了!】
【我知道,歷史說到這裏的時候,很多人感到很壓抑。】
【有人在走正道,爲了大一統,爲了子孫,也爲了堅持一個炎黃。】
【而有人在走捷徑】
【是的,姬昌贏了,但,我一點都不會去讚美他,所有商王都在效法炎黃二帝,在不斷的統一九州,而有人爲了能夠贏,他可以放下一切底線。
商紂王在負重前行,能不輸嗎?】
(哈哈哈,好一個承認對方的割據獨立,典型的妥協換取利益。)
(是的,帝辛輸了,但他一直在爲炎黃開疆拓土,他一直在踐行大一統的理念。)
(但是姬昌呢?爲了籠絡貴族,他復活殷商已經要淘汰的人祭,爲了拉攏盟友,他竟然允許對方割據。不怕對比,一對比,真就是顯出了成色。)
(姬昌是贏了,這是給我們證明了,堅守底線的人有多偉大和可貴。)
······
大漢,
劉邦激動的狂吼。
“對,說的太好了。”
“乃公就是堅守了底線,纔會走的如此艱難。”
很多人以爲他劉幫使用秦始皇的制度,是那麼容易,感覺像是喫飯喝水一樣簡單。
可是呢,
反對的人太多了。
項羽,章邯,六國貴族,還有他的大將軍韓信。
你能想象那種壓力嗎?
還好他頂住了壓力。
········
殷商,
攜手坐在王座上的武丁和婦好對視一眼。
“原來,子受他是這麼輸了的,如果是這樣,我只能說,做的好!”
婦好給了帝辛一個鼓勵。
在武丁和婦好時代,他們就在積極努力的統一神洲。
做夏朝沒有實現的豐功偉績。
這是他們的理念。
他們的子孫帝辛是死在了這條路上,只要是堅持走了這條路,那就必須要鼓勵。
因爲他們知道,這條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
大清,
慈禧鼻子裏哼了一聲。
“姬昌真不行。”
手下的人都是一愣,話說,老佛爺,咱們就沒有立場陰陽人家了吧。
卻聽到了慈禧吐槽:“如果都像姬昌這麼幹,哀家哪裏有那麼多的地,割給洋人呢?這種思想一定要抵制,得讓老祖宗努力奮鬥。”
啊這······
老佛爺,還得是您啊!
·······
今天也只有這一章,等過完年,恢復兩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