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諸葛亮北伐是對是錯?
(越打越弱,最後只要輸一次,就會滿盤皆輸,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西楚霸王項羽,他不就是可以贏無數次,但只要輸一次就死了,感覺很像啊,以前不太明白裏面的原理,現在似乎有所明悟。
這應該就是分封制的弊端了吧。
只有分封制,纔會出現這種,權力的真空。)
(好一個權力不會出現真空,好一個惡性循環,爭霸中竟然還有這麼多的門道。)
(周公旦的擔憂沒有錯,商紂王的選擇也沒有錯,只是我們根本不理解具體情況。)
(感覺沒有用的知識又增加了。)
(這讓我想起了,行業老大和老二,是不是也不會輕易開始生死戰呢?所以,其實他們滅的都是行業小弟?)
秦末,
楚漢。
項羽掐着虞姬的小蠻腰,開始還是很開心的,我成了西楚霸王,聽這個名字多霸氣,比什麼商王,帝,天子,皇帝都牛。
可是,卻看到了自己輸一次就完蛋了,他覺得這是胡扯。
“什麼意思,我楚霸王會越打越弱?”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可是把大秦軍隊打成了篩子。”
他回頭看向了項伯。
項伯思索一會,指點道:“大王,天幕所言也對着,久戰必亡,所以,咱們要妥善的處理好跟其他諸侯的關係,能不殺就不殺,這樣就能擺脫後世子孫說的結局。
大王還是收一收暴虐的脾氣,尤其是對劉邦,咱們給他擺一個鴻門宴,看看他的態度,在做定奪。”
項羽想了想點頭,“此言大善!你去安排。”
項羽想着,我改了,還還能輸嗎?
這就是提前知道結局的好處啊。
三國,
劉禪手裏拿着《出師表》,下面就是蜀漢的羣臣。
諸葛亮坐在椅子上,目光和藹的看着阿斗。
阿斗揉了揉臉,小心的說:“相父,你也看了天幕,久戰必亡啊!況且,咱們還要勞師遠征,當然朕不是懷疑相父的能力,只是,可是,但是....這真的對嗎?您要不再考慮考慮?”
劉阿斗並不傻,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如諸葛亮,所以心甘情願的把一切事務交給諸葛亮。
可今天,他看了天幕之後,感覺自己可以更聰明,可以獨當一面了。
其實,蜀漢並非像史書上寫的,所有人都信服諸葛亮,起碼貴族就不喜歡諸葛亮,是特別想讓他死,因爲諸葛亮的改革,傷害他們的利益。
蜀漢的貴族之所以不跳出來反對,是諸葛亮在蜀漢的口碑太好了,他們反對就跟蚍蜉撼樹一樣。
現在,劉阿斗出來質疑,當地的貴族立刻出列。
“臣覺得丞相北伐之策,大謬!”
“臣也覺得丞相北伐,會動搖我蜀漢的國本。”
“臣覺得此戰必敗,正如天幕所言,久戰必亡,毫無勝算,此刻北伐乃是不智之舉。”
朝堂上,終於出現了攻訐諸葛亮的聲音。
魏延怒瞪這些蜀地的貴族,大罵:“放屁,丞相的智慧豈是爾等鼠輩能懂?”
這些貴族恥笑一聲:“那你給我們說說,此刻北伐,是不是以卵擊石?北伐的意義何在?北伐的必要性何在?去打一場必輸的戰爭,我看不出你家丞相的智慧比我們這些鼠輩強多少?”
魏延,馬謖就要跟對方脣槍舌戰。
諸葛亮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後輕輕壓了壓羽扇,“諸位,莫要爭論,亮不想自賣自誇,就讓這位博主說說,此戰到底該不該打?”
衆人都愣住了,人家說的殷商之戰,跟咱們蜀漢曹魏之戰有啥關係?
你把話題扯遠了吧。
心虛,一定是心虛了。
天幕中,投票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這次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人相信周公旦的分析。
畢竟不管是喜歡周公旦,還是喜歡商紂王的人,都明白了,人家周公旦和商紂王選擇了同樣的戰略。
對於自己不懂得,就得靜下來傾聽,而非咋咋呼呼的反對。
【周武王其實也聽懂了周公旦的分析,但他會直接選擇這個策略嗎?】
【肯定不會啊,周武王其實早就對周公旦有了猜忌的心思,包括託孤,都是一種試探,不要去賭一個統治者會因爲宗族延續,會因爲所謂的家國傳承,會把自己的利益無私的分享給其他人,古代,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因爲他們接受的思想就是,個人利益大於家族,更大於家國。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是古代貴族的普遍思維模式。
他們爲了個人利益,可以篡改祖宗思想,還有什麼是不能改的呢?
他們沒有我們革命先烈的偉大思想覺悟的。】
周武王默默的計算了一下打武庚的風險,然後再問:“旦弟啊,你說,如果我們不打武庚,又是個什麼情景呢?你也給我說說,孤不是不信任你,孤就是想要權衡利弊。”
呵呵!
這話說的召公都想笑。
你現在的心思都寫在了臉上。
周公旦也沒有在意,畢竟,你姬髮帶頭打壓咱們大哥伯邑考的後裔,喫絕戶的事情,已經說明了你的格局。
你如果不猜忌我,那纔是大日從西邊出來。
“我還是用商紂王給你舉例子。”
“商紂王喫下了東夷,淮夷,東南蠻夷,東北蠻夷,他要做的就是消化這些疆土,每消化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就會從虧損狀態轉爲盈利,這個你明白吧。”
周公旦問。
周武王還在思索,召公就說了:“這個我明白,就拿東夷舉例子,如果東夷真的被消化了,東夷的貴族和奴隸都不再造反了,
不造反之後,商紂王就不需要派兵鎮壓了,兵力的投資就減少了一大截。
不造反了,就不會有人大規模的破壞村落,良田,橋樑道路,這些建設開支就會瞬間清零。
不打仗了,這個地區就不會有戰爭撫卹,不會因爲戰爭破壞農田,耽誤農時而讓糧食減產,商紂王就不用補貼這個地區了。
剩下的就是盈利了,東夷糧食物產豐富,只要從戰亂進入到了和平時期,就能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錢糧稅賦,以及勞役兵役,
那麼這個地區就不會成爲商紂王的負擔,反而成爲他的搖錢樹。”
對!
周公旦讚賞的點頭,還是召公想的明白透徹!
這下,周武王也明白了:“你是說,每次消化一個地區,商紂王的戰力就會恢復一點。”
周公旦點點頭:“完整消化了東夷,商紂王的實力就能恢復五成,再消化了淮夷,他的戰力就能恢復到巔峯,如果再繼續消化了東南蠻夷,他的戰力就會暴增到戴峯時期的兩倍,等全喫下他打下的疆土,他的戰力可能就暴增到了巔峯時期的十倍。
這就跟滾雪球一樣,越往後,雪球滾的就越厲害!體積增長的速度就越快。
這就是做大做強的好處。”
【對,這就是商紂王的策略,也是周公但看到了商紂王失敗之後,還要繼續使用對方國策的原因。】
【這種國策,會讓自己的實力呈現幾何級暴增!】
【孫子兵法中講究的‘以正合,以奇勝’,什麼是正,就是發揮正面戰爭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綜合戰力,堂堂正正的碾壓對手。】
【你看懂了這個,你才能明白,爲什麼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卻一定要六出祁山,不惜一切代價北伐曹魏。】
【他爲什麼那麼着急呢?是因爲他覺得自己的壽命到了盡頭嗎?】
【不是的!】
【而是,諸葛亮也知道曹魏的弱點,曹魏以山東河北河南的根據地,這喫下了關中陝西甘肅寧夏的疆土,他也跟商紂王周公旦一樣,喫撐了,需要消化。
所以,這個時間點上,也是曹魏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蜀漢是比曹魏強的!
以強打弱,纔是兵法的不二之道。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等到曹魏全完消化了關中陝西甘肅寧夏的疆土,人家的實力就會暴增到兩倍以上,蜀漢就成了弱雞,就失去了滅掉曹魏的唯一時間窗口。
諸葛亮死了之後,你蜀漢再怎麼勵精圖治,都永遠不可能贏了,因爲人家曹魏消化完了關中糧倉,就是兩個糧倉打一個,而且,還是富裕的北方打貧瘠的南方,人家是穩贏!
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上戰伐謀!
這就是諸葛亮的廟算能力,他是抓住了唯一能贏的機會。】
求催更,求免費的爲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