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姞姓要造反?周宣王的苦衷。
(難評。)
(其實還好了,周公旦是人性之善,人性之惡都用,起碼比那些只用人性之善,不用人性之惡,然後被人打的哭爹喊孃的強得多。)
(雖然我三觀破碎了,但我這波站周公旦,邊境的諸侯國對抗戎狄,他們好慘的啊!如果他們還要搞周禮那一套,真的就是宋朝一樣,跪着叫戎狄爸爸了,對待敵人,我希望我們的勇士比敵人還殘忍,有些人不配享受人的待遇。)
(恩,我也得也是,雖然我無法想象,一個以周禮治國的時代,會讓子民採用戎狄的生活習俗,但只要不是吧自己的女人女兒讓戎狄肆意踐踏,我覺得都能接受。)
(話說,閹割了儒家的人,纔是真的虎吧。)
(這裏點名批評一下春秋時期的儒家,真的,我覺得春秋儒家就跟學武功一樣,他只練了一半,另一半他給忘了,我想送他們一句話:欲練神功揮刀自宮,自宮之後,未必成功!)
(對,周公旦的儒家纔是一個完整的,混沌的,纔是具有非常強的攻擊力的。)
大周,
姜子牙原本以爲周公旦要被罵成狗了,可是怎麼彈幕區的畫風給變了?
“這些後世子孫搞什麼呢?”
“難道在他們心中,這麼搞還是對的不成?”
“這些人就是慕強啊。”
旁邊,周公旦幽幽的說:“起碼,這樣讓姬周很強,不會被外地侵略,也許後世子孫明白了被人奴役的痛苦,才如此的渴望戰力。”
姜子牙嘴角一抽,似乎說得通了。
春秋,
孔子感覺到很多目光盯着他。
有人衝着孔子行禮:“孔師,你推崇人性之善,可曾想過,只有善良沒有野性,我們都會成爲任由他人欺辱的對象?”
孔子張了張嘴,他很想說,這可是治國大道啊,難道還要推崇這種殘暴的制度嗎?
可弟子們卻有好多都起身,“孔師,我們覺得儒家應該如周公旦一樣,儒家也需要人心之惡。”
“道不同不相爲謀,我們準備另開儒家一派。”
“自此別過!”
“各自安好,他日相見,我們必然會讓孔子掉落聖人之位。”
孔子伸了伸手,卻抓了一個空。
北宋,
司馬光本來想要替周公旦辯解的。
可是,風向好像沒有罵周公旦的。
這讓他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那還是關心一下姞姓楊國吧!”
【姞姓楊國,其實就是採用戎狄的制度。】
【他爲了增強戰鬥力,無所不用其極。】
【這也解釋了楊姞女爲看上了晉穆侯,因爲,她生活的地方,是戎狄的習俗,你想想,多野蠻,多殘酷,多不講究。
而晉國,那是禮樂之邦,一個風度翩翩的晉穆侯,和一些整天拉着自己嫂子和弟妹一起放羊殺人的野蠻人對比。
我覺得是個姑娘都知道該怎麼選吧!】
【所以,姞姓楊國很強大,這就是周宣王不會犧牲楊姞女的原因。】
鎬京。
周宣王對着姞姓重臣說:“咱們就用很簡單的博弈來說明問題。”
“選擇一:孤犧牲楊姞女,犧牲姞姓楊國,便宜的是晉穆侯,便宜的是犬戎,孤的敵人又多了一個,對孤來說,這個風險無窮大的。
而好處呢,什麼都沒有!”
“如果孤不這麼做呢。”
“選擇二:孤犧牲楊姞女,楊姞女不嫁給晉穆侯,晉穆侯就無法跟犬戎聯手,他就不會這麼輕易的滅掉姞姓楊國,只要姞姓楊國存在,戎狄想要突破北方屏障,那就要犧牲很多兵卒。
這個選擇,孤是不用承擔任何風險,收益卻是能損耗犬戎聯軍的有生力量。
你說孤爲什麼要讓對手變得這麼強呢?孤沒病吧。”
【這就是周宣王給姞姓人的交代,他從未算計過姞姓楊國,也沒有犧牲楊姞女,因爲這麼做是百害而無一利!】
【對於周宣王的解釋,你認同嗎?】
【選擇一,認同,博弈論出來的,周宣王這麼做,真的是沒有任何好處,還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選擇二:不認同,裏面肯定還有我不知道的隱祕。】
(這個難了,其實我想要選擇一,可是,我覺得第二個纔是正確的。)
(哈哈兄弟,我也是這種感覺。)
(爲什麼我就一直想要站晉文侯姬仇呢?)
(難道是美強慘的主角,纔是我嗎?)
(樓上的請別自戀。)
大周,
周宣王看着選項一騎絕塵的不相信,他人都麻了。
“博弈你們不懂嗎?”
“都給你解釋了姞姓楊國的重要性,爲什麼這麼多人還是不相信孤?”
下方,尹吉甫幽幽的說:“也許,是天子太聰明瞭,你把天下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中,我們無法肯定你說的那句話是真的,但我們相信,你肯定還有其他考慮。”
這就陰謀論了吧!
周宣王氣的想要罵娘。
春秋,
晉文侯姬仇激動的高呼:“後世子孫,真乃孤的知音啊!”
“周宣王他就是心思陰沉之人,不相信就對了。”
“說我娘是愛慕我渣爹,這事真假無所謂,但博主也說了,要看一件事,必須結合當時的文化背景。”
“要知道,兩家聯姻,可不是一個女子說了算的,姬周的女子啥時候可以決定兩族聯姻了?”
晉文侯一下子就指出了周宣王說法的漏洞。
(對啊,博主,周宣王的說法太過於女頻了,就算是楊姞女這麼做,姞姓楊國難道也同意了嗎?)
(我不相信!)
陳勇笑了,對,周宣王的說法中,最大的漏洞也是如此。
當然,有漏洞,就肯定有人要提出來。
畢竟,姞姓可不是隨意讓人欺負的。
【咱們就看看周宣王的解釋。】
姞姓重臣哼了一聲:“好,天子說犧牲楊姞女沒有好處,只有禍端,那麼,你怎麼解釋,這門婚事能成呢?”
“我們還是堅持認爲,是你佈局了這一切。”
周宣王要吐血了,解釋不清了屬於是。
人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啊!
他想了想,於是,準備攤牌了。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姞姓楊國也想要造反呢?”
“姞姓楊國也想要投靠入滅周者的陣營中呢?”
“同意這門婚事,也許是楊國國君自己的主意呢?”
周宣王這麼一說,姞姓重臣就怒了。
他一腳踹翻了眼前的桌案:“天子,你在胡說八道,楊國爲什麼要造反?憑什麼會造反?”
對於這個問題,周宣王嘆了口氣。
“那就不得不說周公旦的當初設置的監察體系!”
“你以爲,當初只有用三監來防備武庚嗎?”
“不不不,事實上,周公旦不止如此。”
“在東方,用魯國監視齊國,用燕國監視孤竹國,箕子朝鮮,用畢國監視你們姞姓的南燕國等古夏遺民。
南方,用姬姓小宗監視庸國。
而晉國,主要就是來監視姞姓楊國的,孤承認,周公旦以及有作爲的天子,其實都防備着姞姓楊國。
在渴望姞姓楊國強大,用他們對付戎狄的同時,我們也防止姞姓楊國做大做強,反噬姬周。
因此,姞姓楊國有造反的意思。
所以,他們跟晉穆侯勾結,纔有了楊姞女嫁給晉穆侯的婚姻。”
姞姓重臣愣住了,心想,你們姬周玩的這麼野嗎?
竟然搞出了一個監察體系來?
【對,這裏又是周公旦的一個千古功業。】
【這就是炎黃最早的,成體系的監察官僚系統。】
【以後,監察百官的三公九卿中的御史大夫,就是從這種體系思路中演變出來的。】
【周公旦不放心任何一個諸侯,每一個強力諸侯,都給他設置了一個監察者。】
周宣王說:
“所以,孤是絕對不可能主動促成這場聯姻的,因爲,在孤這裏,晉國和姞姓楊國,就是相互制衡的關係,他們如果一聯姻。
孤還怎麼制衡呢?”
【用博弈論來解釋。】
【選擇一:周宣王犧牲楊姞女,就是讓姞姓楊國投入到了晉穆侯的懷抱,然後,這兩個人,就會都成爲他的敵人,姞姓楊國會跟着一起造反,給周宣王帶來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
【選擇二:周宣王不支持他們聯姻,讓他們保持監視和被監視的關係,周宣王纔能有一個穩定的北方,作爲戎狄第一波進攻的緩衝地帶。】
【你覺得,周宣王的這種說法可信嗎?】
求催更,求免費的爲愛發電,今天身體有點不太舒服,所以更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