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一封電報
士兵是部隊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而且他們防區越來越大,在沒有正確的社會秩序之前,他們需要大量的部隊來維持當地的秩序和發展。當然在這之前胡國山叮囑趙才柱把回鄉的流民安頓好。
因爲發生過流民,再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許多人爲了一口飯喫,就從軍了,僅僅第一天的時間,登記參軍的人數就有兩千多人。
部隊的迅速擴充讓胡國山明白,他們的軍官需求會越來越大,於是各班排的戰鬥骨幹都得到了提拔,班長成了排長,排長成了連長,僅僅五天的時間,胡國山師底下的要給營竟然有了五千人的兵力。
胡國山看着下邊部隊提交上來的報告,心裏有點興奮,但是又感覺不可思議。
“師長,我們不能再這麼做了,這樣下去,我們部隊原先的戰鬥力都要被虛削弱了!”
部隊迅速擴充,士兵訓練不充分,戰鬥力底下,打起仗來可不是靠的人數,而是靠優秀有經驗的老兵,如果部隊中的老兵比例迅速下降,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部隊戰鬥力在下降。
胡國山也知道這樣下去,他們師的戰鬥力因爲士兵的參差不齊,可能連二流的部隊都不如了,到時候發生緊急的事情,打一仗這樣的部隊就散架子。
“通知各團,每個團在補充完兵力之後,把所有人都統一起來,有軍部負責訓練新兵,到時候對新兵進行統一整編!”
結果可想而知,太原城內根本撐不下新兵訓練隊場地,無奈之下,胡國山只好把新兵訓練的場地轉移到了太原城外,然後從各部隊中挑選老兵對這些新兵進行訓練。
每日響亮的口號在太原城外響起的時候,整個太原的老百姓心裏也都覺得安穩,總比小鬼子在身邊瞎嚷嚷來的好,也正是因爲太原不再成爲最前線,當地老百姓也開始安穩的求發展。
就在胡國山緊張的招兵訓練的時候,廖凡從太行山駐地給他發來了一封電報。
“凡哥,到底是咋想的,我們犧牲了好多戰士纔有了這麼好的局面,還要讓出去,這讓戰士們心裏怎麼想?”胡國山的脾氣一點都沒有改變。
“我好像聽到有人在發牢騷呢!”廖俊東走進來說道。
“廖大哥你怎麼回來了?那邊的事情搞定了?”胡國山問。
“哪兒那麼容易搞定?還不如殺小鬼子痛快呢,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政治這件事情紅心進去黑心出來呢!”廖俊東無奈的笑了笑。
胡國山湊上來:“廖大哥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八路軍難道不想跟我談?”
“哎~胖子不是一口喫成的,事情也得需要一步一步的來辦,對了,剛剛你發什麼牢騷呢?”廖俊東並沒有跟他們講這次交流的事情,如果胡國山知道了這件事情的緣由,依照他的脾氣說不定帶着部隊把丁原給禮送出太原。
“還能有什麼事情,凡哥打算讓出半個太原城!”
“就這點事情還值得你發脾氣?看來你老胡真的不適合做政治!”
“這還算小事兒?半個太原城呢!這可都是我們的戰士流血犧牲得來的,這一路走下來,我們有多少好戰士倒下了,如果我們的戰士知道了,他們會怎麼想?”胡國山說。
廖俊東看着胡國山:“老胡,你是師長,不是士兵!我們要考慮的是大局!什麼是大局,不要爲一時的利益衝動,現在我們的部隊太扎眼了!是該收斂收斂了!”
“可是……”
“沒那麼多可是個,告訴弟兄們是有意見讓他來找我,想不通就給我使勁的想,關鍵時候誰要是掉鏈子,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廖俊東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單靠想就能夠想明白的,有些事情不去接觸永遠不知道這裏邊有着錯綜複雜的利益。
當他們動了別人的蛋糕的時候,別人心裏肯定不會高興,他們會想法設法從這塊蛋糕中切走最大的一塊。這個時候主動退讓就是爲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對了,凡子的電報中還說什麼了?”
“凡哥說了,讓我們把太原城內所有有軍用價值的工廠都轉移到東城!”胡國山說。
“嗯,太原兵工廠可有不少好東西,據說能夠造*,我給你加一個任務就是把太原的供電站也都轉移到城東,到時候無論誰進入太原城內,都要用我們的供電站!”廖俊東笑着說。
胡國山突然聽到這個計劃心裏感覺有點舒服了:“是啊!我們要是把供電站給控制起來,只要他們用電我們就要錢,不交錢就給他們斷電!”
雖然要把地盤給讓出去但是能夠收點錢回來,胡國山心裏也稍稍平衡了一下。儘管他不明白接下來的大局是什麼,能夠有錢掙總比白白讓出去要好的多。
“老胡,太原城以及周邊縣市區的事情就麻煩你了,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夠出事兒,尤其是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否則我們在這兒可待不安穩!”廖俊東叮囑胡國山說。
“廖大哥,您放心吧,當初在平定縣城的時候我已經領教過了,同樣的錯誤我不會犯第二次!”胡國山對廖俊東保證道,“對了,廖大哥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
“遇到什麼問題了?”
“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最近來我們部隊當兵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樣一來我們就急需要軍官,我想不如在太原乾脆我們組織一下,有點能能力的年輕軍人都集中起來培訓一下,最起碼掌握點知識將來在戰場上說不定還能夠有點用處呢!”
“你這想法不錯,你老胡什麼時候知道看書的重要性了?”廖俊*然對胡國山刮目相看了,沒想到胡國山突然有了這樣的意識。
“嘿嘿,就是沒事兒瞎琢磨的!”其實胡國山這間斷可是看了不少書,深知了有知識有文化還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們這兒沒有什麼人可以組織起來交他們的,一時間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嗯……這個好辦,給你們軍長髮個電報,把駐地內軍校出來的軍官送一半到太原來,先把框架搭起來,母雞下蛋,再用蛋孵雞,早晚有一天,我們軍隊會越來越有知識的!”
太行山駐地內的軍校雖然由於戰鬥的緣故,教學經常性的停課,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積累,還是攢下了點家底,能夠在太原撐起一個分校還是可以的。
整個山西剛剛被收復,好多事情要處理,當地的民生經濟都落到了他們這些人的頭上,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好在下邊的團級部隊能夠處理部隊上的事情,只要沒有什麼大問題,給師部打一個報告就行了。
從太行山一路走到今天,新三十三軍這些軍官的能力也算是鍛煉出來了,出了政治上仍舊是個糊塗蛋之外,其他方面的事情處理起來也算是遊刃有餘,不用每天焦頭爛額。雖然沒有什麼大政績,但是維護當地的秩序,讓老百姓能夠安穩的發展還是可以的。
隨着新三十三軍的壯大,來新三十三軍的人才也越來越多,儘管有些是濫竽充數的,但是對於新三十三軍來說,只要有手有腳定然能夠有事情可以做。而劉德雲和沈正文他們由於原先的身份,用他們的身份吸引了不少青年學生到太行山來。
這些年輕的學生,雖然他們平均年齡只有十七八歲,但是他們給新三十三軍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他們年輕的思想也爲太行山增添了一絲活力,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新三十三軍也算是後繼有人,只要過上兩三年,這些年輕學生必然也會在政治中展露頭角。
廖凡的宗旨就是給有知識的人儘量提供最好的舞臺,供他們盡情的施展,從來不害怕他們出錯,畢竟那年輕還有改錯的機會,不像廖凡現在沒走一步都要避免任何錯誤,因爲做的越大他們走錯一步就可能把新三十三軍或者說整個中國都帶到一個懸崖邊上。
隨着新三十三軍控制了整個山西大半部分之後,部隊秋毫無犯也贏得了老百姓的愛戴,也正是因爲這樣,很多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新三十三軍中當兵,讓他們保護自己的家園免遭日軍再次侵犯。
同樣在中條山劉春刀除了蒐集日軍留下來的重要軍事物資之外,也積極的維護當地秩序,給老百姓的一個安定的生活,由於山西很多地方發生過流民事件,很多老百姓手中沒有多少糧食,劉春刀向廖凡打報告,到明年秋收之前,不向當地百姓收一粒糧食,而且還把小鬼子留下的一部分糧食拿出來分給當地的百姓。
也正是因爲這樣,劉春刀師也迎來了一段時間段的募兵*,一天之內的從各地來參軍的年輕人都擠破頭來報名。
清晨時分,太行山指揮部內收到了一封來自重慶新三十三軍辦事處的一封電報。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