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仗不好打
現在山西以及華北部分地區整個防區內的部隊都已經整合好了,而山西作爲太行山的整個後方,而且收復的時間比較早,現在山西的局面欣欣向榮,經濟發達,百姓安居。
而太行山雖然是他們的初始之地,但是太行山永遠面臨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交通的問題。所以廖凡打算搬家了!把他們的重心都轉移到太原去。
隨着太行山面對的事情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複雜,他們需要一個更好的地方辦公!比如八路軍和重慶的人來找廖凡的時候,不能總讓他們這些人往山溝溝裏跑吧?而且現在太行山已經準備接觸國際事務,如果來一個老外代表着他們的國家來訪問中國,總不能帶着他往山裏跑。
雖然大山中的景色很美,但是廖凡要給人看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不是讓外人垂涎他們秀麗的山河。
“搬家?凡哥,那我們這兒需不需要有部隊留守?”孫伯勇是第一個被通知搬家的人。
後勤部門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有時候要比戰鬥部隊發揮的作用還要大,搬家當然後勤部門的事情要更多,相反廖凡的指揮部沒有多少東西,只要帶上地圖他就可以隨時離開。
“當然,讓警衛師留下一個團,然後再把警衛師的工兵營留下!”
太行山中還有不少設施和工廠要保護,而且太行山現在也有不少項目還在計劃之內,這些項目在未來一百年之內絕對還能夠用得上,所以留守部隊必不可缺。
“那就先搬醫院怎麼樣?”額
“你是後勤部長,這些事情是你該操心的事情,我要的就是任何部門,任何工廠不得遭受損失,到達新地址之後不能停止生產!”
“凡哥,您這個甩手掌櫃的越來越好當了!”孫伯勇看了一眼廖凡,恐怕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閒不下來了。
“有意見?”廖凡說,“明天我帶着一個營的士兵和指揮部的人先一步離開,太行山剩下的事情都交給你了,記住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勞民傷財,太行山的百姓對我們幫助不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
太行山來了一次大搬家,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都搬走了,搬走的也不都是進入了山西,太行山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機構,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職能,很多機構爲了工作的方便進入了河北。
孫伯勇的後勤部門爲了支援前線部隊的作戰,把他們的力量都集中到了華北地區,尤其是大量物資運送到了北平周圍,北平周邊的鐵路線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前線運送物資。
自從平津地區收復,在僞滿洲國的日軍陷入了三面被包圍的境地,雙方多有戰鬥,但是廖凡一直沒有下令所有部隊發起進攻。
三面包圍僞滿洲國的三個集團軍幾十萬部隊每日的消耗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全都依靠後勤部的士兵來運輸,幸運的是他們有足夠的鐵路線和公路線保證物資的暢通,否則每日從後方到前線的人員就要達到十幾萬人次。
前線的穩定給了後方發展的時間,尤其是太行山防區內百姓休養生息,人口開始增長,荒蕪的土地開始有人打理。而且隨着銀行的建設,太行山開始有了流動資金,雖然大部分資金用於軍隊,但是一有閒置的錢就全部用到民生上。
當然廖凡還是一個窮光蛋,就像他們的飛機生產線,雖然已經建設起來,而且還有全部的資源供應,但是仍舊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他們不停運轉的生產。
在整個防區內,幾乎是所有百姓勒緊褲腰帶在支持廖凡他們發展,而這個時候百姓也的要求也並不是很高,畢竟戰爭年代能活下去然後喫飽飯就行了,至於那些貴重的奢侈品,恐怕只有那些富豪才能夠享受的。
經過了兩天的折騰,廖凡終於把他的指揮部搬到了太原,當然他的指揮部並不設置在太原城內,而是在太原城外的軍營內,李凌飛的指揮部也在這個地方。
“凡哥,這兒的環境還可以?”李凌飛得知廖凡要搬過來,高興的親自安排一切事情。
“環境比太行山差點,不過這兒才更像是一個辦公的地方!”廖凡對自己辦公的地方並沒有多少要求,當初最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現在的條件比當初好了十幾倍。
“凡哥,這可是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給你收拾出來的!”李凌飛說,“你看看這沙發可是真皮的,這檯燈可比太行山的煤油燈要強多了!還有這些……”
李凌飛可是把廖凡的指揮部佈置的富麗堂皇,但是這些在廖凡眼裏都是一些身外之物,當然像廖凡作爲做爲幾十萬部隊的指揮官,確實應該享受更好的條件,而且指揮部的佈置確實能夠體現一個指揮官的身份,如果廖凡的指揮部太過寒酸,沒有多少人會認爲這個指揮官在軍隊中有多少地位。
“行,我知道你費心了,從今天開始咱們兩個又在一起辦公了,可是咱們兩個還是要分清楚各自的工作,別以爲你的指揮部就在隔壁,什麼事情都跑過來問我!”
“對了,在保定周圍給黃長生他們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等長生從重慶回來之後,他的指揮部搬到保定去,保定比太原更適合他們!”
其實隨着部隊的發展壯大,特戰隊越來越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當初廖凡手中只有一個團一個師的士兵,特戰隊能夠跟隨大部隊作戰,發揮重要的作用,可是隨着部隊的發展壯大,由當初的幾千人發展到了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特戰隊已經不能夠全部應付得過來。
單獨存在的特戰部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廖凡打算把特戰隊發展到師一級,每個師自己培訓一個特戰大隊,由師部統一調配,這樣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會比較大。
當然這件事情要跟黃長生商量,畢竟現在黃長生的部下也有幾萬人的規模,要想妥善安排這些士兵和軍官顯然是要花費一些功夫,畢竟特戰隊的士兵跟普通士兵不一樣。
“我知道了!”李凌飛答應。
廖凡花了兩天的時間熟悉指揮部的新環境,李凌飛把這兒佈置的很妥當,但是廖凡總是有一種不如太行山的感覺。
“也許是在太行山生活久了的原因吧?”
搬家是大勢所趨,他們不可能一輩子窩在山溝溝裏,現在他們是應該走上國際舞臺了!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廖凡這邊剛熟悉新住處,重慶那邊終於有動作了!自從抗戰以來,國防軍第一次發起大規模的反攻,爲了這次反攻他們準備已久,武器裝備換了一茬,太行山的人員親自訓練出來的士兵。
戰鬥打的異常慘烈,從戰鬥開始小鬼子就不惜任何代價死守,前線作戰的軍隊雖然多次突破日軍的防線,但是日軍多次發起反攻將失守的陣地給奪回來!
“今天我們的一個團又被打殘了,失去戰鬥力,團長也負傷了被送進了醫院!這仗這麼打下去是把我們的部隊往火坑裏推!”
一天的戰鬥結束之後,會議桌前一個軍長向蔣光鼐報告,他們軍今天有三個團被打殘了,也就是說一個師的兵力損失殆盡,其中基層的軍官更是十不存一,他這個軍長憋了一肚子的火。
蔣光鼐看着會議桌上坐着的衆位將軍,這些將軍十人當中有八個人是蔣委員長的嫡系,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命令下達之後,蔣委員長的這些嫡系竟然如此拼命,這次作戰蔣光鼐確實對他們刮目相看。
他們都是帶兵的軍長,自然知道作戰部隊肯定會有損失,但是仗不能再這麼硬打下去,雖然他們手中的武器變好了,炮火方面甚至可以壓制日軍,但是在戰場上他們並沒有打出優勢來,再好的武器在戰場上發揮不出優勢來就是燒火棍。
蔣光鼐很清楚,部隊在有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還損失這麼大是指揮官的責任。
“日軍在前沿做了周密的部署,如此大規模的防禦必然抽調了後方大規模的兵力,他們的後方必然空虛,如果此時我們能夠有一支部隊繞過日軍的防線進入敵人的後方!”
日軍本來兵力就開始捉襟見肘了,這次爲了應付中國軍隊的反攻,日軍將後方能夠調動的兵力全都調到了前線,可以說是要跟中國軍隊決一死戰,後方早已經沒有了任何兵力,往前線運輸物資的後勤部隊都是抓來的中國人。
但是按照蔣光鼐的辦法,他們在敵後肯定需要不少兵力,雖然日軍在後方兵力空虛,但是深入敵後就要面對一個問題,如果被日軍發現,肯定會調集重兵圍剿他們,尤其是派遣的部隊過多,行動不便,同樣如果派的部隊太少,猶如隔靴搔癢,根本起不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