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最理想的代步工具
楚蕾雖然沒有去整容,但已經開始學化妝了,這顯然就是爲了給想看的人看的。
這個想看的人自然就是沈雨辰了。
明天我要和蕾蕾去青山鎮一趟,去看看大姑小姑她們。
謝美鈴這是又閒的蛋疼了,儘管她沒蛋。
不過這個季節也不是忙碌的季節,她出門散散心也未嘗不可。
萬芳猜的一點都沒錯,下午沈雨辰果然來,不過這回沒騎摩托車,而是開着欒義軍等車來的。
再沒有這樣二手車給我介紹一臺?
你就買輛新的不就完了嗎?買不起嗎?
沈雨辰和欒義軍手裏百八十萬那都是輕飄飄的,買輛十萬二十萬的車真不是問題。
花20多萬買了新車,我就是捨不得。
那你還是騎摩托吧!今天來幹啥?又來欺負我媳婦的保鏢?
怎麼能說欺負呢?好容易找到一個對手我們這叫切磋,目的是爲了共同進步。
這種話就別在我面前扯了,你不如直說對我們楚蕾有意思就完了,找對象又不犯法有啥不好意思?
誰跟他找對象?看他那張臉像豆腐塊似的。楚蕾在一邊終於不再保持沉默了。
你好!你那臉長得像辣椒似的。沈雨辰反脣相譏。
萬帆這個心累,你們倆合到一起,這不就一盤辣豆腐嗎!
看來上次揍得你還是輕。
我上次摔的你看來還是不狠。
這兩個傢伙又開始鬥上了。
從兩人的語言分析,這兩個傢伙不但打了而且還摔了。
打沒啥好分析的,但是摔就耐人尋味了。
摔自然要兩個人糾纏摟抱在一起,這一男一女摔跤
喝喝喝喝!
你們倆趕緊找地方去比劃比劃,一死一傷的結果最好,我腦袋都被你們吵疼了。
這兩個傢伙還真去比劃去了,楚蕾坐進了沈雨辰到車,然後一溜煙出了萬家院子。
她倆不會打個頭破血流的吧?謝美鈴擔心地問。
那是根本不可能滴。
沈雨辰和楚蕾是兩個人一起走的,半個多小時後就回來一個。
你把他打死了?萬帆陰陽怪氣地問。
楚蕾白了萬帆一眼,沒回答。
謝美鈴癲癲地跑過來:沈雨辰呢?
他回去了。
打贏了沒有?
沒分出勝負。說這話的時候楚蕾有些臉紅,還偷眼掃了萬帆一眼。
自己老闆比較好糊弄,但是大老闆可絕對不好糊弄。
萬帆沒注意楚蕾的小心思,走出了辦公室的門。
自從影碟機搬到村北頭原來電動車廠院子裏後,萬家院子就清閒起來。
南面那排房裏有後勤採購部門在,而西面原來作爲車間的那排二層樓,現在則變成了倉庫,裏面放着一些比較值錢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原材料。
有時候成品沒有全部拉出去的時候也會放在這裏。
影碟機和萬帆預計的一樣,在八月份的時候終於跌落到了兩千元以內,市場上最低售價爲一千八百元。
影碟機售價低於兩千元,利潤自然也就大幅度的縮水了。
像以前一臺影碟機賺一千多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一臺影碟機的利潤只有四五百元了,而且這個數值還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壓縮,到二三百元,一百多元,直至幾十元。
不過等利潤到百八十元的時候,千帆已經應該轉產了。
萬帆在外面轉了一圈,感覺沒啥看頭就再次回到辦公室,從辦公桌裏拿出一個本子,開始寫寫畫畫。
謝美鈴就喜歡看萬帆寫寫畫畫,他只要一寫寫畫畫,說不定哪天企業就造出個什麼新玩意兒。
她就趴在辦公桌上看萬帆畫畫。
只是今天萬帆畫了個什麼玩意兒?
像是個玩具一樣,這個東西有四個腿,腿上還有四個朝上的小風車。
除了這個東西以外,萬帆還畫了一個像坦克玩具的東西。
這是又打算做玩具了嗎?
自從四驅車轉讓給安全後,千帆已經有幾年沒做過玩具了。
萬帆沒有和謝美鈴解釋他畫的是什麼,解釋她也不懂。
她說是玩具就是玩具吧。
這個玩具他現在也就是畫畫,現在就研究這些東西還爲時太早,那些基礎條件還不成熟,這玩意做出來也就是個樣子貨。
不過現在做做前期的研發倒是未嘗不可,就當花錢打水漂玩了。
要花錢打水漂玩,最起碼一條得有錢。
千帆實業在影碟機利潤開始縮水的情況下,每月的利潤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長。
這主要是電動車電池以及零配件的暢銷。
電動車最核心的三大部件,電池電機和電控。
電池這東西沒有什麼祕密可言,誰都能買到。
電機雖然技術含量較高,但也不是不能被攻克仿製,也不算什麼高級祕密。
這個時候萬帆才發現,這些核心部件裏最難仿製竟然是電控。
現在世面上之所以除千帆和千帆有關聯的企業外,還沒有第二家生產電動車的企業出現,竟然是因爲一個小小的電控。
這些年也不是沒有企業有做電動車的想法,但是他們都沒有仿製出電控。
現在粵省出現了一家做電動車的企業,他們用的電控就是從千帆實業訂購的,而且一個訂單的數量就是上萬件起。
耳後不知天鼓響的某人才知道自己家的電控技術原來這麼牛逼。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千帆的電控技術已經升級到了第三代。
張智這個人平日比較低調,這貨有能耐呀!
這樣的人管理一個部門有些屈才了,必須給他更大的施展空間。
正好來宏祥已經到了退休時候,張智就把這個部門也兼任下來。
這樣三輪部門就成了千帆實業裏最大的部門。
電動三輪現在也是千帆電動車的主要產品了,這自然是源於它銷量的走高。
最適合老年人的代步車。
就這麼樸實無華的一句廣告語,就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它的神奇。
合理的架構,不超過十五公里的時速,不超過兩千五的售價,讓那些已經騎不動自行車的老年人認爲這確實是他們最理想的代步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