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御前會議
首相近衛文麿帶着一衆內閣大臣進入皇宮,老老實實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等待天皇的到來。
在座的都是一些人精了,或是在政壇摸爬滾打多年或是從軍隊磨練而出,平時喜怒不形於色,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
可是如今戰場上傳回來的消息卻讓所有人大驚失色,每一個人的臉色都非常凝重,或憂心忡忡,或眉頭緊皺。
彼此分作兩列,沒有互相交換眼神,都在思考着事情。
聽到天皇到來,他們齊刷刷地站起,然後同時向上首位置簾幕後面的裕仁行禮。
“諸位愛卿請坐,支那戰事好些了嗎?被包圍的幾個師團救出來了嗎?”
裕仁的聲音有些嘶啞,好似生病了。
近衛文磨急忙起身請罪。
裕仁擺了擺手,他只想知道前方的情況。
近衛文磨看向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示意後者來回答。
板垣徵四郎起身像裕仁行禮,隨後才語氣沉重的開口。
“陛下,前方暫時還沒有好消息傳回來,請您不要過多憂慮。”
簾幕後面的裕仁似乎聽出阪垣徵四郎的言外之意,不由自主的瞪起了眼睛,他要知道具體的情況。
板垣徵四郎心中嘆息一聲,緩緩道:
“剛剛接到華中方面軍的電報,被包圍在萬家嶺地區的帝國106師團已經全軍覆沒了,只有青木敬一少將帶着百餘人逃出生天。
松浦淳六郎中將和一萬五千名帝國勇士全部陣亡。”
幾個內閣大臣能夠明顯的感覺到簾幕後面的裕仁身體僵硬,眼睛發直。
出於尊敬,他們沒有去看簾幕後面的天皇,不約而同的垂下腦袋。
萬家嶺戰役除了松浦淳六郎指揮的15,000名士兵全部陣亡之外,周圍101師團、27師團、18師團組成的救援部隊傷亡也很大。
華中方面軍還沒有統計出具體的傷亡數字,不過估計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這是繼第一次武漢會戰第六師團全軍覆沒之後,帝國陸軍又一次徹徹底底完完全全的失敗。
也不知過了多久,裕仁有些顫抖的聲音才又重新出現。
“那第3師團和第10師團如何了?”
板垣徵四郎急忙說道:
“陛下放心,雖然第3師團和第10師團也被包圍,但是這兩個師團都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精銳,絕對不可能如106師團那般。
華中方面軍和華北方面軍正在想辦法支援,除了將兩個師團救出來外,還希望能夠重新找回戰場的主動權。”
裕仁的目光有些懷疑,此前第六師團和第106師團被包圍的時候,陸軍大臣也是這麼回答他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是覆滅。
他穩了穩心神,叮囑道:
“諸位愛卿,支那戰事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了,當務之急是保證第3師團和第10師團的安全,隨後是否該考慮結束支那戰事?”
衆人再次起身行禮。
裕仁呼出一口氣,讓內閣大臣們開始討論今日會議的主題。
會議的主題有兩個,第一是是否要按照原定計劃實施登陸廣州的作戰?
第二則是如何調整支那方向的戰略戰術?
大家對於第一個問題幾乎沒有什麼爭論,雖然有那麼一兩個大臣認爲現在第二次武漢會戰已經完全失敗,不宜在開闢戰場分散兵力,增加後勤負擔。
但是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都認爲漢口和廣州市支那最核心的城市,原本以爲將這兩個城市拿下來之後重慶就會投降,可是現在奪取漢口遙遙無期,那麼只能將目光投向廣州。
如果連一個核心城市都無法攻佔,那麼如何向國內千萬百姓交代。
陸軍希望找回顏面海軍,希望控制南部沿海地區,在戰爭中多一些存在感。
這個議題很快通過,陸軍和海軍將選擇合適時機發起登陸廣州的作戰。
關於調整戰略的問題,衆人各執一詞,爭論頗爲激烈。
大多數人認爲幾十萬精銳的帝國軍隊被限制在支那戰場上,這麼幾個月的時間沒有作爲,反而還消耗了數不勝數的軍事物資。
使得國內的經濟局勢越來越嚴重,如果持續下去,戰爭很可能會將經濟拖垮。
原本以爲將支那東部發達地區佔領之後,貧窮落後的他們就會選擇投降,但現在敵人不僅沒有投降,抵抗反而越來越激烈。
軍隊在支那戰場上的消耗與所取得的戰爭利益嚴重不符,無法支援和改善國內經濟情況,是時候停止大規模的戰爭。
尤其是像兩次武漢大會戰這般要舉全國之力才能供給的會戰,多個內閣大臣都明確表示國家沒有能力繼續保證大會戰。
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毫不客氣的指着陸軍消耗了天文數字般的軍費,但是卻遲遲無法逼迫重慶投降,反而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慘敗。
他認爲應該削減陸軍的軍費,內閣和大本營更多的支援海軍。
如今世界局勢風雲變幻,一支強大的海軍當在恰當時候爲帝國爭取足夠多的利益。
近衛文麿讓板垣徵四郎接替杉山元,主要是想控制喜歡擅自做主的陸軍,希望陸軍能夠聽從指揮,不要一次又一次擴大戰爭。
但是板垣徵四郎接任陸軍大臣之後的表現讓近衛文磨失望,陸軍還是一如往常,有的時候還會綁架內閣和大本營,讓本土被迫爲他們服務。
聽到米內光政的指責,板垣徵四郎自然要站起來反對,維護陸軍的利益。
裕仁覺得有些頭疼,兩人爭吵停息後他說道:
“朕也不想再看到帝國百萬雄獅受制於華夏!”
這句話算是給討論定下了基調,近衛文麿最後提出未來在支那戰場上以政治誘降爲主、軍事打擊爲輔的戰略。
放棄繼續佔領漢口,解救被包圍的兩個師團,穩住戰線,然後實施新戰略。
會議結束之後,大臣們相繼離開皇宮,近衛文磨站在皇宮外的臺階上,看着有些陰鬱的天空。
在國家動盪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組建內閣,穩定局面,被人稱爲青年宰相。
這兩年他強化法西斯教育、改革工業經濟爲戰爭服務,統一國內思想,讓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爭機器。
回首這兩年的所作所爲,他心中頗爲自得。
可現在戰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情況越來越複雜,局勢越來越嚴峻,他心中開始打起退堂鼓。
在陰鬱的天空下,近衛文麿已經在想着辭職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