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不是吊橋效應
尤其是,這一次他們不是主場作戰,在裝備準備上本來就受限,更不可能大規模地、肆無忌憚地使用這類裝備。
而如果把無人機投擲的彈藥替換成更容易獲得的手雷、反坦克地雷一類的東西,又不適合高烈度、高效率的戰場環境。
別看這玩意在十幾年後大放異彩,實際上,它也只有在雙方僵持的戰場上纔能有點聲色。
真到了追求極致高效殺傷的速勝戰場上,一百架無人機恐怕都沒有一門大炮有用。
大規模高烈度戰場上,它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解決兵源的問題,能讓低訓練度的士兵打出更高的費效比。
所以,陳沉最終也只是把這個方案當做備選,核心方向還是原來的兩個。
一方面,嘗試使用無人機載具替代傳統載具進行運輸。
另一方面,繼續尋找輕質防彈材料,儘可能降低裝備的重量。
兩個方向在任務倒計時第5天時同時取得了進展,小魚找到了鮑啓所說的那家民營無人機制造公司,通過保利集團的關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磋商,確地了對外貿易出口計劃,同時搞定了格魯吉亞接收方的問題。
倒計時第5天的夜晚,從瀋陽起飛的貨運飛機已經飛向了成都,預計在48小時候完成一系列清關手續,繼續飛往格魯吉亞。
同時,在防彈材料方面,小魚也給陳沉帶來了驚喜。
此前他們用的要麼是鋼製防彈板,要麼是碳化硼陶瓷防彈板,有一陣用過聚乙烯防彈板,但因爲性能不完善,最終還是被拋棄,換回了最穩定的碳化硼。
然而,這一次小魚掏出來的東西,是uhmw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體的製造方法和配比都是祕密――在2013年初這個時間點是祕密。
這玩意兒可以說是世界上強度-重量比重最高的材料,在極低的重量下,就可以做到堪比普通碳化硼陶瓷防彈板的效果。
當然,它不可能盡善盡美。
雖然在抗衝擊性上要強於碳化硼,但抗穿性也要稍微弱於碳化硼。
不過基本夠用就是了。
在全身防護的情況下,這玩意兒能減重接近6公斤,別看6公斤的重量不起眼,但放到高原雪山環境下,這6公斤所帶來的機動性差距是會被無限放大的。
防護裝備的問題基本解決,其他定製化的雪地行軍裝備由提前趕到當地的“俄方”情報人員負責。
雪地摩托在那裏是基本開不了的,因爲烏什巴山不是傳統的高原雪山,只是一座孤峯,地形相當崎嶇。
陳序要的東西,大多數是適合單兵使用的徒步裝備。
冰爪、高原羽絨服、僞裝服、雪橇、手杖.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在正式開始行動後大部分都會被拋棄,但一開始,絕對不能沒有。
一切準備就緒,陳沉也到了要出發的時候。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的任務,幾乎所有得到了信息的人都提出了要參加。
石大凱,李幫,林河,鮑啓,胡狼,甚至還有老豬
按照老豬的說法,他加入東風兵團是爲了打仗的,結果一年多兩年下來盡他麼搞後勤了,如果不是基地裏有槍,他跟正兒八經的公司職工也沒什麼區別,連槍都不摸的。
¢
所以,這一次有任務,雖然不知道是要去哪,但他也想跟着去。
陳沉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想讓這次任務顯得太“特殊”。
東風兵團之前在請報上喫的虧太多了,多到好幾次都差點全軍覆沒的程度。
這次的任務太重要,絕對不能走漏一點風聲。
同樣的,他也拒絕了鮑啓。
他的身體條件是真的不適合高原環境作戰了,哪怕只是作爲無人機編隊的指揮員,都是不合格的。
鮑啓非常遺憾,但倒是算不上失望。
“.我本來以爲我趕回來是能趕上最後一站的。”
“這一場仗打完,我們這批人也該往後退了吧。”
“可惜,最終還是趕不上”
聽到他的話,陳沉搖了搖頭,回答道:
“你要是想打仗,以後在蒲北還有的是你打的機會。”
“後面我們跟佤邦肯定還有摩擦,你想靠兩架戰鬥機就把他們完全鎮住是不可能的,老緬自己不是也有戰鬥機嗎?”
“所以,不要急於一時。”
“留在基地好好做恢復訓練,等我們回來。”
“.說句不吉利的,我就怕你們回不來。”
“如果回不來,你去了不也是送?”
陳沉好笑地說道。
“但我去的話,至少能搏一搏,死了也值了。”
“沒什麼必要,費效比太低。”
陳沉擺了擺手,不容置疑地結束了這個話題。
“好了,就聊到這。”
“我們準備出發,這次從成都飛,你也可以送我們過去。”
“給大老闆打了那麼長時間的工,要是連總部都沒有去過的話,不是跟土木狗一個德性了?”
“上次川爺不是還說讓你找個川渝妹子嗎?這次可以去看看。”
“我不去了。”
鮑啓搖了搖頭,回答道:
“我怕去了就回不來了。”
“這有什麼回不來的?你以爲人家真讓在那待着了啊?你不想回來,趕也會把你趕回來的好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
鮑啓再次搖頭,猶豫片刻後說道:
“其實我在hk養傷的時候,從頭到尾只出了三次醫院。”
“不是沒有時間,是我怕自己真的會變。”
“你也知道的,這地面上有很多人,他們一開始其實都是有理想的,鮑家啦,彭家啦,等等等等。”
“可是他們終究是變成了他們唾棄的樣子。”
“那句話怎麼說來着?屠龍者變成了惡龍。”
“我怕我接觸那種東西太多,真的就變成惡龍了。”
“對自己那麼沒信心?”
陳序調侃地問道。
“當然沒信心,我又不是什麼聖人。”
“也就是跟着你,才能保持現在這樣。”
“老大,你知道爲什麼嗎?”
“爲什麼?”
“因爲你快。”
鮑啓一本正經地回答道。
“.這他媽能是什麼好評語嗎?”
“這真的是。”
“你把別人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在三年多的時間裏就做完了。”
“我們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個結果,這纔是我們的隊伍沒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