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親事 作者:未知 四月初九,朱守林與柳芸用過晚食後,兩人在書房,柳芸練大字,朱守林坐在一旁心不在焉地拿着本書。 朱守林問:“丁顯成親是在四月十二?” “是的,在他自己家成親,我讓掌櫃安排了兩位廚師去他家。” “芸兒去丁家參加婚禮嗎?” “我要去,哪有兄長成親,做兄弟不出席的道理?”柳芸笑着道。 “那你帶着肖五一起去。” “好的。”柳芸還有話想對朱守林說,她擡眼看見朱守林低頭想心事,她想着反正她生日還有兩天,到時再告訴他也一樣,她就沒開口。 也真是巧,柳芸的生日正好是丁顯成親的日子。柳芸想着媽媽下令自己在二十六歲時出嫁,轉眼就到了這一天。她穿越時,也剛過生日幾天時間。 柳芸嘆了口氣,自己來明朝已快一年了。屬於自己的時代越來越遠,遠得好像是自己做了一場夢而已。有時候她分不清,到底現在是在夢裏,還是過去的生活只是一場夢境。 朱守林擡眼看柳芸時,她正專心寫着字。他壓住想說的話,明天就是進宮見聖上的日子,他會親口告訴聖上,自己想娶的人是一位來歷不明白女子。聖上的態度會如何,朱守林也猜測不到,待有了結果再告訴芸兒吧。 四月初十,五更鼓還沒停,朱守林就着官服帶着陳寧出了朱府。稍後,柳芸帶着肖五前去錦衣衛點卯。 朱守林進了紫禁城就給陳公公遞了紙條,他要覲見陛下。早朝結束,朱守林被陳公公請進了華蓋殿,聖上今日留了時辰見他。 朱守林進了殿內就跪下行禮:“臣朱守林見過陛下。” “趕緊拉他起來,守林以後見朕別跪了。”陳公公上前扶朱守林起身。 朱守林堅持跪拜再起身:“陛下,臣是陛下義子,也是臣子,平日不能盡孝在陛下身邊,唯有見面之時行個大禮,微表心裏對陛下的感恩之情。” 皇上感慨道:“朕不要你跪,只要你趕緊成親生子,朕才能對着住你的父親。你的父親在戰場上拼命護着朕,他死前最放不下就是他的孩子,當時朕答應了要守護着你長大成人娶妻生子,他才合上了眼安詳而去。唉,朕做這個皇上,是用多少兄弟的生命換來的,每每想起就心生惶恐,唯有讓天下人能喫飽飯,才能對得起他們。” 朱守林恭敬地站着將聖上的話聽在耳裏,不發一言。 皇上看了他幾眼:“說吧,你看了哪家的女子?無能是誰,朕都會賜婚。” 陳公公也看着朱守林,他也好奇,這麼多年不願意說親的朱大人,到底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他在心裏猜測着,恐怕是徐國公家的小女兒,據說那位小女子長得傾國傾城,還德才兼備。除了這位小女子,他實在想不出還有誰能得到朱大人的傾心。 朱守林小心翼翼地道:“臣得陛下重視,如今爲錦衣衛指揮使,雖爲三品實則權力極大。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朝中重臣,可直接拿獲審訊,故而臣只做孤臣,不與任何高門結親。” 皇上心裏很滿意朱守林如此決定。陳公公聽此話瞪大了眼,朱大人這是要娶民女? 朱守林見皇上臉上露出微笑,他繼續說:“臣年三十,再不娶妻上對不起陛下的關懷之情,下對不起祖宗父母。左思右想後,臣決定娶一位女子。她無家世,來歷不明,但又有能力,臣想將她一直放置身邊。” 皇上聽到此話臉沉了下來:“守林說的是那位柳同知?” “陛下,正是她。” “她可配不上你,年紀又大,來歷不明,家世全無。將她許配給你,恐怕朝堂上下都會議論朕虧待於你。”皇上搖頭,這樁親事不合他心意。 朱守林朝前走了幾步,輕聲對陛下道:“臣想爲陛下出力,親事上不用講究太多。這婚事是臣自己決定的,陛下不用賜婚,朝堂上下只會議論臣辜負陛下的期待。” 皇上沉默,他之前在心裏做了準備,哪怕是朱守林提出娶徐達的小女兒,他都會同意。他甚至都想好如何寫賜婚聖旨了。 哪知朱守林提出娶這樣一個女扮男裝,年近三十,來歷不明的女子。皇上若是答應這親事後朱守林能全心爲自己出力,但他愧對爲救自己死去的林慶。 朱守林見皇上不點頭,只得用了主持告訴他的最後一個辦法:“陛下,善慈大師告訴臣,此女與皇室朱家長房有淵源,能護太孫平安。” 皇上心裏大驚:“果真?” “善慈大師說天機不可泄露,還說若皇上不信,可差人前去問他。” 皇上是信善慈大師的,在自己還是大帥時,他就說自己會是九五之尊。所以他來應天府後就將善慈大師從鳳陽帶到了棲霞寺,封他爲主持。 朱守林繼續說:“善慈大師爲柳同知卜過卦,說她得了上天的恩賜,她的姻緣是緣定三生,那人就是臣。”這話他沒說假,的確是大師原話。 皇上轉頭對陳公公道:“你去親自問一下大師,爲何他看好此女子。”陳公公自己也心生好奇,他領命後帶人坐着馬車朝着棲霞寺奔去。 朱守林見此心生慶幸,還好得了大師相助,否則他能娶芸兒根本不可能。儘管如此,他一直提心掉膽,害怕大師變卦不幫他。 皇上想着陳公公一來一回得不少時辰。他就問朱守林查的事:“守林,一直查的事如何了?能結案了嗎?” 朱守林從懷裏掏出一本冊子遞了過去:“此案一時半會結不了,人越查越多。看這情形,沒染指的官員沒幾個。” 皇上接過冊子看了看,心裏火氣直冒:“他們眼中還有沒有王法?他們以爲朕見人多會用法不責衆放過他們?他們那是做夢。” 朱守林猶豫:“陛下要不要提前結案?要是牽連太多官員,朝廷也不好看。” 皇上拒絕,他生平最恨貪官,只要敢貪,他就敢殺:“查,查下去,有多少殺多少。” 朱守林看那冊子上一長串的名字,心裏生出不忍,但他根本沒辦法說服陛下,只能應下。 朱守林在心裏想,馬皇后在世時還能勸說皇上一二,如今再無人能勸住皇上行事。幾年前宋濂的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皇上要處死太子的恩師宋濂,太子求情。皇上生平第一次對太子生了氣,他扔了一條荊棘給太子,讓太子用手去抓,太子膽怯道:上面全是刺。皇上拿過荊棘用手將刺全去掉,然後扔給太子,皇上雙手是血,他對太子道:我在爲你將刺全去掉。從此,無論皇上做什麼事,太子也不敢出言相勸。 慈不帶兵,善不帶權,義不養財!古往今來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