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茶樓 作者:未知 香滿園用計捉內鬼之事在應天府城傳了開來,這一事件被人編成了評書在茶樓裏講演。 評書的標題做成大幅海報掛在茶樓前:《柳同知用計識內鬼,洪武帝朝堂辯忠奸》 吸引前來聽書者人山人海,到最後茶樓爲了安全,聽從了柳芸的建議售票排隊進場。此處就是柳芸同徐增壽開的‘聽雨閣’茶樓。 評書開場句:財是惹禍根苗,貪是獲罪之源,計是足智多謀,辯是明查秋毫。說書人口才十分了得,將此事講得生動形象,妙語連珠,跌宕起伏,如感其境。 說到精彩處,下面掌聲鼓舞,不少人往評書先生扔銅板。說書聲、驚堂木、歡呼聲、銅板落地聲,喧鬧不停整個茶樓熱鬧非凡。 捉內鬼故事是由徐家小妹編寫而成,她在家裏聽父兄說起此事,對柳芸設計捉內鬼之事極爲驚歎,對聖上在朝的處置甚爲歡喜。她挑燈未眠一夜寫成了一篇《柳同知用計識內鬼,洪武帝朝堂辯忠奸》。徐家父兄看了徐錦所寫之文拍案稱讚。 徐增壽拿着手稿捨不得放下:“我要拿到茶樓去讓說書的講演。” 國公穩重,他搖頭:“先不急,待爲父將此稿遞給聖上看後決斷。”涉及到聖上的事,一定要加倍慎重。 聖上看了徐家小女寫的評書,讚揚:“徐家女不只是賢良淑德,還才華橫溢。拿去講吧,向老百姓宣揚善惡忠奸,讓他們明辯是非。” ‘聽雨閣’茶樓有三層樓高,底樓大堂擺有十來張桌子,大堂的正上方擺有一張評書檯,每日會分三個時段講評書。進茶樓最底是十文銀子,一壺普通的茶水。想品高檔次的茶另收費用。 茶樓的二樓,三樓都是雅室,雅室設了最底消費金額。 茶樓裏有茶點,小喫,還可以點餐。有的人想追聽評書,會在此泡着不走,連聽一天三場。 茶樓開張徐增壽同柳芸籤合約時,按徐增壽的意思是五五分成,柳芸推辭:“徐大人,這樓房還是徐家的,管事的人也都是徐家的。就三七分成,我三,你七。” 茶樓開張後,生意慢慢纔好起來,這次的評書將茶樓生意一下推上頂峯。徐增壽邀請柳芸同朱守林前來聽評書,他們坐在二樓雅座,喝着徐增壽讓人上的最好的茶水,喫着來自現代的廣式茶點: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奶黃包…… 柳芸還讓徐增壽買些冰塊放在地窖,待天熱了做些涼飲。 三人靜靜聽完評書。朱守林贊:“錦兒的文章字字珠璣,故事跌宕起伏,才華橫溢。” 徐增壽大讚:“柳同知是真智慧,這樣的辦法也能想出來。一箭三雕,拿了內鬼,得了賠償,去了心腹之患。” 朱守林也贊:“她除了智慧最可貴的是不貪,這次得的六萬賠銀,柳同知上交給了聖上,做爲應天學府的獎學金。聖上龍心大悅。” 徐增壽嘆:“柳同知真是世上少有的奇女子。” 柳芸臉紅着坦誠道:“我哪有你們說的這麼好。財太多容易招人眼紅招人嫉妒,不如上交聖上,得他的庇護。其實我是有私心的。” 徐增壽道:“有太多人得了聖上的庇護也不見得會想着回報朝廷一二。” 柳芸私下同朱守林商議過,銀子太多不是好事,還是捐些出去。朱守林自然同意,兩人商量每年取一些收益捐給應天學府。 徐增壽指了指人來人往的大街:“這一條街也火起來了,出租的店鋪供不應求。徐家留下的店鋪所賣之物無不賺錢。” “恭喜徐大人,徐府日進斗金。” “嗨,還是你柳大人的建議好,這一條街如過年般熱鬧。見生意好,外地很多藝人前來賣藝,我們保護他們的安全,提供食宿。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他們順便喫喝,購物,帶動了這條街所有的生意。” “做得很好,一傳十,十傳百,以後此處就是商業娛樂一條街。來應天府的人會當此爲景點,這纔是最賺錢的生意。” 徐增壽興奮地道:“正是,如今外地來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準備在此做一家酒樓,上面爲住宿,下面爲餐食。比香滿園價格底,柳弟也來加入?” 柳芸拒絕:“我有香滿園就夠了,你們自己做,酒樓有需要我的時候,就儘管開口。” 柳芸接着建議:“外地人來此,你的酒樓最好是賣應天府的特色食品。另外做一些能讓人帶回家鄉做禮物的特產。” 徐增壽點頭:“好主意,我回家就告訴三哥。” 柳芸聽到窗外有人嘆息:“若此處有炸雞買就好了,喫炸雞,聽評書,人生之快事耶。” 她心念一動轉頭對徐增壽道:“徐大人,要不要試試,將香滿園的炸雞拿些到茶樓賣?再叫廚子配些飲料,如酸梅汁,水果汁,果茶,奶茶……” 徐增壽忙點頭:“行呀,你將所說的飲料配方寫來。炸雞算你香滿園的,你們自己着人來此賣炸雞。” “好,叫人拿紙筆來。” 徐增壽忙叫同肖五陳寧幾人站在外面聽評書的陳洪:“拿紙筆。” “徐大人,配方還是你自己的人管着。” “是,三哥親自管着。” 徐增壽見柳芸低頭認真寫着配方,對朱守林感嘆道:“這就是位財神女,誰娶回家就相當於娶了尊財神爺回去。” 朱守林聽徐增壽誇柳芸心裏歡喜,表上沉穩地喝着茶。 徐增壽又想起一件事:“當父親說,聖上爲你賜婚了?女子是誰?” 朱守林道:“成親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徐增壽皺眉:“女子難道是我認識的?” 朱守林不說話。 “你何時娶親?” “主持爲我看的兩個期,八月初八,十二月十八。” “主持大師看的應當不錯。到時早點通知我。” “我要回鳳陽娶親。” 徐增壽一驚:“你娶的是鳳陽女子?怎麼那麼遠。” “千里姻緣一線牽。”朱守林回答。 柳芸聽他們說話,寫着配方默默道:是千年姻緣一線牽。 隔壁也有人在喝茶聽評書,他們是徐增壽的三哥帶着寫評書的徐錦悄悄前來茶樓。聽到自己寫的書被人講出來,還得到衆人的喝彩,徐錦的眼睛閃着明亮的光芒。 徐家三少爺輕聲讚道:“妹妹真是了不起,文采飛揚。” 徐錦道:“了不起的是柳同知,聰慧機智。若沒有她的這般機智,也沒有我的這篇評書問世。” 三少爺長嘆:“姓柳的這人的確有能力,她出的主意將我們這條街救活了。從過去虧銀子,到現在日進斗金。唉,可惜這姓柳的家世太差,若不然,你倆還能成就一段佳話。” 徐錦臉紅道:“三哥以後少在外提這話,沒得惹人笑話。” “三哥還不是想你尋戶好人家。家裏本來看好的守林,他又要做孤臣。依我說呀,早在十年前就爲你倆訂了親,聖上還不是認了。偏拖到如今,雞飛蛋打,不知便宜了誰。” 徐錦長嘆了口氣:“命中註定的事就不要強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