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柳鎮反掃蕩(7)
由於兩輛戰車的原因,一排選擇將川島中隊放進了第一道戰壕,鬼子還以爲佔大光呢,到了戰壕裏之後才知道,裏面七彎八拐的,到處都是通道。
八路軍熟悉地形,下到戰壕內的幾十名鬼子就像進了迷宮,走着走着就從背後鑽出兩個八路,手雷一扔,幾個鬼子就被炸倒。
戰壕內到處都是手雷的爆炸聲,一排一段戰壕一段戰壕的清理鬼子,不到半個小時,進入戰壕內的鬼子就消滅掉了。
而戰壕外的大量鬼子被第二道、第三道戰壕內的機槍死死地壓制住,雙方就在環形工事附近互相對射。
這種打法鬼子還是第一次經歷,以前都是衝上對方陣地後,對方就放鴨子了。
這支八路軍跟皇軍在戰壕內外爭奪,皇軍竟然被打的節節敗退,他們戰術讓川島中隊的鬼子很不適應。
彷彿一個個從地裏鑽出來的一樣,變戲法似的一個個從他們想象不到的地方冒出頭來,扔完手雷就撤。
鬼子對地形不熟,吃了大虧,川島中隊終於扛不住了,丟下一地的屍體撤了下去。
第二輪戰鬥結束,川島中隊只剩下50來人,李青的第一排也傷亡了30來人,其中陣亡17人。
這樣打也是沒有辦法,主要是爲了打掉鬼子的戰車,不得已才放了部分鬼子進戰壕,打成了坑道爭奪戰,傷亡大一些也是正常的。
好在鬼子只有兩輛戰車,如果多的話又沒有合適的反坦克武器,打陣地戰是很喫虧的。
鬼子撤下去後,二排將傷亡較大的一排換了下去,指揮員也換成了二排長張宇。
內村少佐見第一中隊被打殘了,就讓他們下去休整,新一輪進攻由第二中隊接替。
第二中隊滿編182人,在之前獵鷹特工隊的襲擊中傷亡了十幾人,所以他們能投入戰鬥的只有160多人。
在步兵進攻之前肯定少不了炮火準備,鬼子的戰術就是這麼簡單
步兵衝,炮兵轟,步兵衝完炮兵接着轟,就是這麼反反覆覆的來。
鬼子還有一套最常用的戰術就是兩翼迂迴包抄,可陳家嶺的地形根本無法實施迂迴包抄戰術,太行山的陘道就那麼寬,兩邊不是懸崖峭壁,就是崇山峻嶺。
“轟轟轟!”
鬼子的炮火準備開始了,兩門步兵炮不斷地轟擊七連的陣地,可惜效果並不大。
七連修的環形工事只要不是105毫米以上的重炮,就算是75毫米榴彈炮也是沒有用的,更不要說是2門步兵炮。
十幾分鍾之後,鬼子第二中隊開始進攻,他們還是排成了幾個梯隊,遠、中、近火力搭配得當,班、組配合嫺熟,一看就是老鬼子。
雙方在80米左右就交上了火,鬼子打的非常有耐心,這一次他們將步兵炮和重機槍一起作爲支援火力配合第二中隊進攻。
只要二排的機槍超過幾個點射,鬼子的步兵炮就會跟上來定點清除,已經有一挺機槍被鬼子的步兵炮端了。
這也給二排的機槍提了一個醒,在一個射擊位一定不能超過三個點射,打完就得換地方。
步兵炮的射程超過了1500米,最佳距離是600到800米,在這個距離上,八路軍只有捱打的份。
鬼子的戰術很明確,就是在80到100米之間與二排對射,給他們的步兵炮創造機會。
只要打掉了八路軍的機槍,八路軍就抵擋不住他們的進攻了。
算盤打的挺好!
張宇這邊也有應對的策略,機槍只打兩到三個點射就更換陣地,用狙擊手狙殺鬼子的軍官和機槍手,用曲射的擲彈筒將手雷甩到100米之外,用手雷殺傷鬼子的步兵。
雙方都是冷槍冷炮,零敲碎打,二排有的是時間陪鬼子玩。
二排五班狙擊手李鐵柱,終於擁有了一支帶瞄準鏡的狙擊步槍,像這樣的對射是李鐵柱非常喜歡的戰鬥模式,他的一支狙擊槍可以壓制鬼子一個分隊。
“叭!”
李鐵柱在瞄準鏡內,看着那名拿着指揮刀軍曹的腦袋被擊碎,內心非常的享受,這已經是第三個了。
中正步槍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只要擊中重要部位就沒有活的可能。
缺點就是槍栓有點重,打完一發子彈後要用很大的力拉槍栓才能退出空彈殼,這會一定程度影響射手的狀態。
鐵柱又推上去了一顆子彈,更換了一個狙擊陣地,他在一個地方從來不開超過三槍,這是連長教給他們保命的祕訣。
這次他盯上了鬼子的一挺重機槍,膽太肥了,竟然跑到500米範圍內瘋狂,這是對他赤裸裸的挑釁!
李鐵柱到了新的狙擊位置後,很快就調整好了狀態,將標尺調到遠射需要的尺度,然後透過瞄準鏡去找鬼子的主射手,很快他就鎖定了目標,然後輕輕一扣扳機。
“叭!”
鬼子的重機槍手眉心中彈,歪倒在一邊。
鐵柱再次推上一顆子彈,這已經是彈倉內最後一顆子彈了。
他再一次瞄上了鬼子的副射手,又是一槍,毫無懸念地送他去找正射手了。
鐵柱條件反射的一偏,一顆子彈擦着他的脖子飛了出去。
鐵柱迅速躲進了戰壕,輕唾一聲
“他孃的,有同行!”
鐵柱用身上摸出一個橋夾,迅速地卡進彈槽,裝上了5發子彈,就在鬼子狙擊手出手的那一剎那,鐵柱已經發現了他的位置。
鐵柱重新換了一個狙擊位置,這個位置更容易對付那個鬼子,鐵柱有工事,可以隨時更換位置,鬼子就不行,他們只能趴在那裏與二排對射,很喫虧的。
那個鬼子隱藏的很好,他的前面有一塊突起的石頭,正好可以給他擋住子彈,除非他射擊,否則鐵柱根本打不住他。
鐵柱知道他一定還會出手的,他就等着那個鬼子,狙擊手的危害是很大的,一定要消滅那個鬼子纔行。
雙方比拼耐心的時候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