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終極生物 基因繁衍

作者:南非巨頭
繁衍的本質是什麼?

  爲了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爲什麼要傳下去?

  因爲基因本身有傳下去的原動力?

  對於完整度有沒有規定?

  傳下去一部分算不算傳承?

  傳下去多少算傳承?

  有變化算不算傳承?

  最後與最初相比只剩1%的原本,甚至一絲原本都沒有了,算不算基因傳承?

  自由意志,服從不服從本能?

  哲學上面的,關於意識和自我本我,關於忒休斯之船的問題,地行並不在乎。

  至少,在他的眼裏,基因的傳承也應該爲他服務,唯一應該具備的,就是把對他的服從也傳下去,並且逐漸強化。

  除此之外的一切,都無關緊要。

  哪怕是有一羣巢龍天天想着怎麼反叛他都沒關係。

  甚至,他也在想手動製造一些反叛者。

  生存競爭是個軍備競賽。

  他的目標,是從巢龍們之中篩選最優秀最拔尖的樣本。

  從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視角來說,沒有激烈鬥爭的族羣,會像人類一樣,逐漸將一些本來會在自然選擇中淘汰的基因型保留下來,甚至愈演愈烈,造成族羣的自我毀滅。

  對於地行來說,甚至他對巢龍會不會毀滅都不在意。

  他需要的,只是最優秀最合適,能夠讓他成爲終極生物的樣本。

  對於維繫巢龍族羣的存在和規模,只是更好地爲他服務,給他提供優秀的實驗樣本和模板而已。

  是因爲巢龍族羣的存在對他有利,所有他會維護巢龍族羣的存續。

  而不是反過來,爲了讓它存在而存在。

  把過程當成目的。

  他是“暴君”,是“造主”。

  這點,地行很清楚,他不會像狂獸帝提及的那位元素帝國的締造者一樣。

  而從這個角度出發,他需要“繁衍”下去的基因型,其實很少。

  並且,在這個有着“超自然”能量和物質的世界裏,基因甚至都不需要血肉作爲存續的形式。

  前世的世界,有一個叫做“模因”的概念。

  是描述語言、信仰、觀念等,以信息層面的傳播,以類比基因的傳承形式作爲描述,這些在信息層面上傳播的“基因”,就叫模因。

  臣服、恐懼、認知,都是一種傳播方式。

  只不過,這離地行還很遠。

  他現在所嘗試的,還是血肉層面上的基因存續。

  在前世,很多人都會在意是否“純種”的概念。

  究其源泉,地行不知道。

  但他可以確定,“純種”的概念,因爲人們爲了方便而設立的標準,是爲了分類、區分方便,爲了歸類方便而逐漸形成的。

  因爲人們難以區分內核,所以往往會出現反過來,將外觀的類同作爲標誌標準的事情。

  而從個體的角度上來說,兩性生殖,只會把一半甚至更少的基因傳播下去。

  那麼,問題來了

  爲什麼要選擇同類呢?

  如果以“繁衍最優”的角度來說,能夠和任何種族都進行繁衍行爲,是最有利於基因傳承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巨龍”這個種族,毫無疑問是一個強大的種族。

  但是,目前從羣山王國可獲得的各種資料來說,巨龍帝國還是侷限於外觀體態的框架中。

  在前世的世界,性別策略是生物繁衍的優良策略。

  但在異世界,從繁衍最優的角度上來說,“性別”,毫無疑問只是矮個子裏拔高個,因爲無法與差異過大的生物進行繁衍而選擇的妥協策略。

  無論是一個性別兩個性別三個性別,就算一百一千個性別,都是落後和低下的繁衍策略。

  只要能把基因留在其他物種的身上,傳承下去,那麼,就是好策略。

  分裂繁殖、兩性多性生殖、寄生、共生,可以選的很多。

  他需要的不是什麼“穩定存續的種羣”。

  侷限於前世世界那種受限於環境和手段,並且最終被逐漸形成穩態的觀念所反向籠絡是失敗的。

  而且,這也不是他的最終目標。

  “死亡”,是什麼?

  是血肉軀體的消亡泯滅?

  ——沒有了血肉軀體,換了一具血肉軀體,還是“我”嗎?

  是個體意識的連續斷裂?

  ——失憶後,就算擁有“我”全部記憶的新個體,還算是“我”嗎?

  是完整記憶的缺失減損?

  ——缺失了一段記憶的“我”,還是我嗎?

  是獨一無二的特殊存在?

  ——兩個具備同樣記憶的個體,另一個算是“我”嗎?

  還是意識觀念的破滅?

  ——改變了想法的“我”還算是“我”嗎?

  在他已經初步達成血液神經化的這個時候,從起源學和發生學的角度,最簡單的大類別,他有四種大方向可以選擇。

  第一種,選擇同源且唯一——無論改變了多少,只要是連續過程,而且獨一無二,就算是“我”。

  必須是基因連續不斷而直接的變化。

  第二種,選擇同源且不唯一——所有的“我”都是“我”,“我”就是族羣,族羣就是“我”。

  族羣的基因連續,就是

  第三種,選擇同功且唯一——和“我”沒有任何直接血肉上的直接關聯,但與“我”相同到相似,知道和“我”一樣的事情,有類似“我”的觀念的,就是“我”,模彷“我”,趨同“我”的,都是“我”的族羣。

  趨同演化,就是繁衍。

  第四種,選擇同功且不唯一——趨同“我”的個體和族羣,都是“我”。

  趨同演化的族羣,就是個體的變化。

  顯然,第一種,就是大多數前世生物能夠認同的樸素觀念。

  但對於一個終極生物來說,哪怕是肉體消亡,也絕不應該是終結。

  要成爲“終極生物”,地行的目標不會侷限於此,但至少他需要做到第一種,做到這個第一步,才能夠走後續的路。

  而對這個第一步的第一步,那就是

  解決巢龍繁殖的問題。

  在前世,哺乳動物的繁殖多樣性,就算是在兩性這個框架之中,實際上也是最少的。

  可以說,前世,是“性別”把基因的繁衍框死在了同種同屬起源,基因相近的框架裏。

  也因此奠定了“外觀接近纔是同類”的認知基礎。

  但要繼續追朔起源,性別這個框架,還是源自於“分裂繁殖”,是裂殖的特化分化。

  哪怕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打補丁,打擴展,也不過是把兩個性別變成多個性別。

  從演化角度上來說,性別是讓物種的優勢特徵穩定傳承下來,走減少風險的策略。

  但地行不需要這個。

  他需要的是“多種多樣”,需要的是大量的實驗樣本。

  如果可以,他甚至都不需要“結合”這個過程。

  一個生命,能夠自由操縱自己的基因,纔是終極生物該有的樣子。

  必須要和其他生命結合?

  爲什麼要和其他生命結合?

  不過,地行也很清楚——

  無論是脫離基因這個框架

  還是退一步,讓巢龍自由控制基因變化

  還是再退一步,能夠通過寄生共生的方式,讓巢龍的核心基因和任何物種結合

  或者再再退一步,讓巢龍能夠和任何物種兩性多性繁殖,交換大部分基因。

  或者再再再退一步,讓巢龍一定程度上適應其他物種

  這些,自己現在其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完全控制。

  所以,他並沒有直接跨太大的步子,把所有巢龍都轉變。

  但是,他可以每一個都嘗試一下。

  ps:嘛,從生物角度來說,性別這種分化,繁衍效率和基因多樣性都實在太過低下了,就是“多樣性”和“穩定”的調和和妥協產物。

  不過也正常,生物演化,極端一點說,有且只有一條規則——“湊合着能用就行”。

  如果真的有異世界存在,性別、物種從一開始大概就應該是劣等品。

  從個體的角度,能不老不死,爲什麼要繁衍?——爲了從勢力壯大角度幫助自己,那創造一堆爲自己服務的共生生物纔是選擇。

  從羣體的角度,就算不能不老不死,爲什麼只能從相近的生物選擇基因?——就爲了相對穩定的保底也太保守了。

  對吧各位?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