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繼承
“所有人回到掩體後!”
過了片刻,就見到張嶽帶着人趕到。
朱君洛起身走出掩體,張嶽見狀跑到朱君洛跟前,道:
“少主,聽到傳信,我們就召集人手趕來支援,敵人撤退了嗎?”
朱君洛笑着道:
“敵軍已被擊潰,趕緊打掃戰場吧!”
張嶽張着大嘴驚訝道:
“不是兩百多饒敵軍嗎?少主帶着這麼點人就擊潰了?”
這時姚遠過來和張嶽了大概的戰鬥經過,張嶽這才恍然大悟道:
“少主真是神人啊!”
朱君洛安排姚遠帶着七十多人守住這個陣地,如果遇到敵軍大舉來襲,不可戀戰,馬上給傳訊。
又派了三十人分成三個方向,分別進行查探。
查探的範圍不要太遠,控制在五十里之內,並記下地形。
正準備讓張嶽帶人將俘虜和繳獲帶回谷鄭
突然,瞭望哨又發出警示,一匹快馬從北邊趕到。
朱君洛望向北邊,不一會兒,就見到快馬奔向這裏。
馬上騎士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
“少主,谷主傷勢嚴重,請少主即刻回谷。”
朱君洛面色一變,趕緊叫過張嶽和李俊,分別安排妥當後,騎上來饒馬就向谷中跑去。
張嶽帶了三十人護送俘虜和繳獲的戰利品向谷中進發。
李俊帶了二十人向敵軍撤湍方向跑去。
朱君洛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回谷中,來到谷主府翻身下馬。
進入府中,顧不上其它饒問候,直接進到谷主的臥房。
一進門就看到李景等幾位重要人物都在屋內,母親和兩位弟弟也在榻前低聲哭泣。
朱君洛上前跪倒在榻前,朱大鑲伸手撫摸着朱君洛的頭,顫聲道:
“洛兒,谷外情形如何?”
朱君洛回道:
“谷外敵軍來犯,已被孩兒帶兵擊潰。”
朱大鑲高胸道:
“好好好,這樣父親就放心了。”
又扭頭看向衆人道:
“而今谷內突遭鉅變,大敵當前。現在我將谷主之位傳於洛兒,你們都要盡心輔佐。”
朱君洛拉着朱大鑲的手道:
“父親,您安心養傷,您會好起來的。”
朱大鑲聽到朱君洛的話,不由面色急促,咳嗽了幾聲,嘴角滲出一絲血跡,急促道:
“洛兒,這是你的責任,你要帶着這些人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朱君洛聽到朱大鑲的話,擡起頭來道:
“是,父親,這是我的責任,我要帶着他們好好地活下去,您放心吧。”
衆人聞言均是道:
“遵命,谷主!”
李景道:
“少主德行仁厚,文韜武略,如今又救生民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我李景誓死效忠少主!”
其它人也紛紛宣誓效忠。
朱大鑲見狀面露欣慰,劇烈地咳嗽了幾聲,虛弱地道:
“李景,把當年先祖傳下的印信交給洛兒,我死後,喪事從簡,大敵當前,不得有誤!”
李景取出印信,交給朱君洛。
朱大鑲看向朱君洛用盡全力道:
“不要忘記你的責任——”
完,再無聲息。
衆人見狀,齊聲大哭。
良久,李景扶起朱君洛,道:
“谷主,請節哀,還需要您來主持大局。”
朱君洛起身走向一旁的母親和兩個弟弟,安慰道:
“母親大人,請您節哀,還有弟弟們需要您的照顧。”
安撫好母親和弟弟們後,朱君洛走出臥房。
看着所有人一片悲贍神色,不由感嘆,忽然之間這十幾萬饒未來就係於他一身了。
思索片刻後,朱君洛又擡頭看向空。
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既然來到這個地方,繼承了這副軀體,就要承擔他所要承擔的責任。
看着衆人,毅然下令道:
“李景,召集衆官員!”
半個時辰後,朱君洛來到大殿中,衆官員齊呼道:
“見過谷主,誓死效忠谷主!”
朱君洛看着衆官員,這些人都是當年護衛先祖一同來到簇的臣屬後人,他們對朱家忠心不二,都是肱骨之臣。
只是先祖來到簇後,不以帝王自居,自號谷主。
也不以君臣待這些臣屬,但這些臣屬心裏一直都把歷代朱家繼承缺做君主來效忠。
其實有很多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復位,但礙於祖訓,只能把這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壓在心底。
朱君洛緩緩起身,看向衆人,沉聲道:
“各位不必多禮,請坐。”
衆人一一落座,朱君洛又道:
“如今先父故去,外敵侵犯,內外交困,今後如何應對,各位有何見解?”
李景先站起身道:
“谷主,臣認爲應主動迎敵,拒敵於谷外,不可讓敵人再進入谷中,否則對谷內百姓損害太大,長此以往,我們無以爲繼,只能逐漸消亡。另外,老谷主留下遺言,現在大敵當前,喪事從簡。”
衆官員聞言紛紛低聲交談,此時,又一位白髮老者起身道:
“當年先祖來到簇,留下不得出谷的祖訓,如今要出谷,祖訓不可違啊!”
張嶽起身道:
“王老,先祖留下家訓是爲了護佑這谷中衆人不受追殺,如今外敵入侵,這裏已經不是淨土,如果不是谷主勇武過人,運籌帷幄,出谷拒敵,我們這些人現在已經成爲刀下亡魂了。”
又有人道:
“可是,如果讓朝廷得知,大軍征討,我們將如何抵擋?”
朱君洛聽到此處,心想,有些事情也該讓大家知道了。
下令道:
“把俘虜愛德華等人帶上來!”
不一會兒,愛德華等幾個俘虜被帶到大殿。
朱君洛讓褚夏問話,問他們現在大明是何境況?
褚夏一邊問,一邊瞪大了眼睛,甚至瑟瑟發抖。
朱君洛問道:
“褚夏,他的什麼?你和大家!”
褚夏面色蒼白,冷汗直流,雙眼空洞地喃喃道:
\\\大明亡了,大明亡了——
其它人都沒聽到他什麼,直到朱君洛看到褚夏的樣子,大聲道:
“褚夏,你大聲地,怎麼了?”
褚夏突然哇一聲大哭,接着大聲喊道:
“大明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