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普及教育

作者:麥浪中的守望者
新型蒸汽戰艦的艦艏和艦艉可以安裝150毫米艦炮。

  側舷則安裝大量的速射火炮。

  口徑從75毫米到120毫米不等。

  而且兩種蒸汽戰艦的噸位都定在2000噸以上。

  這樣才能夠滿足大量鋼結構和大量火炮的載重需要。

  同時,朱君洛也下達給工業部蒸汽機廠新的研發任務。

  讓他們派出專門的人員。

  根據戰艦的需求。生產建造戰艦專用的蒸汽機。

  不光是2000噸以上級別的大型蒸汽機。

  還要建造專用做型快速戰艦的蒸汽機。

  以求能達到更快的速度和更靈活的機動力。

  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蒸汽機的種類和型號將會根據不同的用途。

  進行鍼對性的研發。

  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

  朱君洛建議,在蒸汽機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力物力。

  爲不同行業研製不同型號的蒸汽機時。

  能夠積累豐富的技術經驗。

  通過大規模的生產這些蒸汽機。

  又能夠積累衆多的技術人員和維修保養人員。

  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各種各樣的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

  纔是推動產業革命的基石。

  而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產業工人。

  都需要具備最基礎的知識體系。

  在龍城最早的十幾萬人口鄭

  大部分人是識字的。

  並且能夠完成簡單的算數。

  而隨着人口的不斷擴張,大批移民的到來。

  這些移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

  所以在這些移民當鄭

  大部分人都是從事簡單的勞動工作。

  只有少數人識字。

  能夠從事一些複雜的工作。

  朱君洛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果不能將初級的教育進行普及。

  人口的素質將極大的影響產業革命的進度。

  想到這裏,朱君洛意識到。

  不光是未成年饒教育。

  成年饒教育也非常重要。

  本來朱君洛打算找教育部的部長商議此事。

  但現在時間太晚了。

  色將黑,朱君洛暫時先回到總督府休息。

  第二日一大早。教育部部長便來到了總督府。

  教育部部長曹學明,是一個清瘦的中年人。

  朱君洛見到曹學明後便問道:

  “曹部長。現在我們一共有多少所學校?”

  曹學明道:

  “回陛下,現在我們一共有45所學校。”

  “其中兩所大學,龍城大學和大明軍事大學。”

  “另外,還有21所初級學校。初級學校主要培未成年的孩童。”

  “在龍城一共有11所初級學校。剩餘十所學校分佈在林州、新月城和利馬城、墨西哥城。”

  “還有12所中級學校。其中有六所中級學校在龍城。剩餘六所中學分佈在其他各地。”

  “還有十所職業技能學校。這些職業技能學校主要培養各種技能型的專業人才。”

  朱君洛聽了曹學明的話後道:

  “現在新來的移民中,有大部分人都不識字。而我們現在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

  “如果要在這些移民中不識字的人普及識字和簡單的算數等基本知識。我們需要採取哪種辦法呢?”

  曹學明道:

  “陛下,移民中有大量的文盲,其數量之大,遠超現在所有學校的學生數量。”

  “如果要對數目如此龐大的人口進行全面的普及教育。我們需要建立大量的學校。”

  “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還需要大量的老師。”

  “目前來很難辦到。一方面建造大量學校,工程量之大,耗費之大。難以想象。”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也很難召集如此多的老師去進行教學。”

  朱君洛聽完,不由點頭道:

  “確實是這樣,而且工程量大不,需要的時日也不短。短時間內,確實無法建成這麼多學校。”

  “而且此時我們正值用人之際,也難以找到這麼多合適的老師。”

  完,朱君洛也有些發愁。

  曹學明卻道:

  “陛下,還有一個辦法。”

  朱君洛聞言,精神不由一震,道:

  “快,請講。”

  曹學明拱拱手道:

  “陛下,俗話:快有快的辦法,慢有慢的辦法。窮有窮的辦法,富有富的辦法。”

  “我們可以先印製大量的啓蒙書籍,免費向所有人發放。”

  “另外我們鼓勵各行各業的知識人才、有識之士。在業餘時間,普及教育,並給予這些人獎勵。”

  “上課的時間和地點,不做任何限制。可以根據各行各業各地的情況,自行調整。”

  “然後我們再採取考試的辦法。通過考試者就發放證書以證明其文化程度。”

  “有了這個證書,人們便可以去參加工廠的工人招聘。也可以進入職業技能學校進行進一步的職業培訓教育。”

  “這樣的話,就可以極大的緩解我們教師資源的不足,和學校資源的不足。”

  “而且可以因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最短的時間。將大量不識字的人,教會他們識字。”

  “同時我們也要修建更多的學校。”

  “不光是我們華夏族的移民,各地還有大量的原住民。只要他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將他們納入我們的教育範圍。”

  “當原住民經過教育後,也可以參與我們的工業生產,成爲我們的產業工人。”

  “一方面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的人力資源。”

  “另一方,也能夠讓我們華夏的文化,更進一步的影響這裏的原住民部落。”

  “在再和這些原住民部落相處的一段時間以來,發現這裏的原住民部落文化和我們華夏古文明有很多相近之處,似乎同出一源。”

  “像最早來到龍城的庫塔部落,他們對我們華夏的文化十分仰慕。”

  “很多人慕名而來,進入我們龍城的學校學習。這也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啓發。”

  “我們的華夏文明,能夠和這片大陸的原住民部落文化更好的融合。”

  “而不是像歐洲文化一樣,讓這裏的部族十分反福”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