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吏部

作者:麥浪中的守望者
此次大朝會開的時間格外長。

  朱君洛又讓科技部將工業部和化工部的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

  成立大明科學院。

  科學院下屬各個研究院和實驗室。

  負責各種技術難題的重點攻關。

  同時,積累各行各業的專精人才。

  從普通的技術人員到研究員。

  科學院研究人員的最高頭銜是院士。

  朱君洛要求科技部要每年進行評選院士的活動。

  每年評選出十名院士。

  朱君洛親自授予這些院士榮譽。

  獲得院士榮譽的研究技術研究人員。

  享有終身的榮譽。

  同時也是國家的珍貴寶貴財富。

  而經過不斷的院士評選。

  將會逐步樹立充實大明的科學人才體系。

  大朝會結束後。

  大朝會結束後。

  朱君洛又召開了御前的內閣會議。

  朱君洛將幾位內閣大臣召集到總督府的書房內。

  等衆人坐定後。

  朱君洛道:

  “現在我們佔領的區域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軍事實力也日益強大。”

  “陸軍海軍加起來已經快20萬軍隊了。”

  “所以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再用以往的施政的模式,去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機器。”

  “尤其是基礎的產業,比如農業工業礦產這些影響各行各業的基礎產業。”

  “我們需要制定階段性的規劃,來不斷推進這些基礎性行業各產業的不斷髮展。”

  “所以我提議,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合理的階段性發展規劃,來促進這些基礎產業的長足發展。”

  “比如我們現在就以一年爲期。各部牽頭起草各行業的發展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不能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纔去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而是要充分發揮各行各業各領域人才的聰明才智。”

  “以最大的創造力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

  “同時這個發展計劃,也將成爲各部門官員考耗重要指標。”

  “所以現在由內閣牽頭制定發展規劃的大綱。”

  “再由各部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每年的發展計劃。”

  “然後將由內閣進行審覈和整理,制定出整體的發展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內閣諸位大人要合理的調配資源。”

  “也要合理的制定發展目標,統籌結合。”

  “以最大限度的促進我們這些基礎行業的發展作爲目標。”

  朱君洛完後。

  內閣首輔李景道:

  “陛下所言甚是,有了規劃,各部將會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任務目標。這樣也有利於各部門的發展。”

  內閣次輔徐方泰也道:

  “現在我們各地各行業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但從長遠計,現在開始制定總體的發展規劃,正是時候。”

  “這樣將會更有利於我們各行業的相互融合和促進。反而能夠迸發出更大的發展潛力。”

  然後朱君洛又和內閣衆臣一起商討了關於整體發展規劃的細節問題。

  朱君洛之所以提出要建立這樣一套整體規劃的制度體系。

  一方面是考慮到各行各業雖然發展迅速。

  但是卻參差不齊。

  有的行業發展非常快。

  但有一些行業卻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就像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

  直至現在,如果不是朱君洛提出來要進行教育普及。

  需要印製大量的啓蒙教材和書籍。

  還不會發現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居然一直採用的是原始的手工技藝。

  還有農田開墾。

  在這片大陸上有着大量的土地閒置。

  這對遊牧民族或歐洲人來講,可能就是荒野。

  但對於華夏人來。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將這些荒地開墾完後。

  播上種子,再進行耕種。

  這就是一片良田。

  它能夠提供養活人口的糧食。

  但是,朱君洛發現。

  除了最早大量開荒農田的時候。

  開墾了大量的土地以外。

  後面土地開墾的速度。

  卻慢了下來。

  導致現在的土地數量僅僅比之前多了1\/3。

  這讓朱君洛意識到。

  是管理出現了問題。

  沒有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

  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發展。

  所以纔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一邊有了蒸汽機,在生產各種機械產品。

  另一方面,卻用傳統的手工技藝在生產和印刷紙張書籍。

  所以,朱君洛提出建立全面發展規劃的制度。

  今後每年都會由內閣組織各部門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

  統籌協調各地各行業的全面發展。

  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各地和各行業的發展動力。

  在這片土地上,挖掘出更多的發展潛力。

  同時在御前內閣會議上。

  朱君洛將內閣呈送的各部各地新任官員名錄進行了審閱。

  這裏邊大部分的新任官員都是出自龍城大學。

  還有一部分則是由各部門和各地推舉上來的官員。

  總數達千人之多。

  朱君洛不由感嘆道。

  現在隨着疆域的擴張,人口的增長。

  官員的數量也隨之大幅增長。

  這如果一個一個看下去,還不知道要看到什麼時候。

  這時,朱君洛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現在還沒有專門的部門,來考覈和管理這些官員的任職情況。

  而如此數量龐大的官員鄭

  誰都無法保證不會出現一些害羣之馬。

  而哪怕是隻出現數量極少的貪官污吏。

  或是尸位素餐之人。

  也會對整個大明的政治體系造成嚴重的破壞。

  朱君洛雖然不是十分熟知歷史。

  但也從很多移民的隻言片語鄭

  瞭解到原來大明官場有多黑暗。

  各種各樣荒誕不經的事情發生在大明的官場都不足爲奇。

  到底,大明看似是亡於農民起義和滿清之手。

  但其實真正的滅亡原因卻是大明的官僚體系爛到了極致。

  堂堂的崇禎皇帝,卻被滿朝的文武耍的團團轉。

  這些滿嘴忠君愛國的大臣們。

  不知報效國家。

  卻只知瘋狂斂財。

  想盡一切辦法掏空國家而中飽私囊。

  面對強敵,寧願眼睜睜看着大明滅亡。

  也不願出錢出力,同舟共濟。

  結果最後卻便宜了滿清韃子。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