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歐洲使團
幾乎毫無勝算不。
反而極有可能在大明強大的軍事實力進攻下。
整個國家都會被摧毀。
而到了那個時候。
他們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
都將會被淪爲階下囚。
而這些歐洲國家的上層統治者們。
大多都是傳承數百年的龐大家族。
他們誰都不願意,積累了數百年的家族基業毀在自己手裏。
所以他們在利益權衡之下。
選擇了妥協政策。
希望能夠安撫大明。
讓大明不至於做出更加激進的軍事行動。
爲此,他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去了解現在大明的真正意圖。
經過分析後,他們認爲大明並沒有打算消滅他們這些歐洲國家。
僅僅是希望能夠打開歐洲的市場來進行貿易。
這個分析的結果也讓這些歐洲的統治者們欣喜若狂。
於是他們準備了大量的優惠條件。
派出大使帶着這些優惠的條件,去和大明談牛
希望能夠讓大明得到滿意的條件後。
不會繼續侵犯他們的領土,不會威脅他們的統治利益。
但他們派出大使前往龍城的事情,卻是在祕密進行,並沒有對外公佈。
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引起國內民衆的強烈抗議。
從而引發民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
現在這個時候。
歐洲各地到處都有革命的苗頭。
尼德蘭革命的影響意義深遠。
再加上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讓現在歐洲各國的統治者們,都十分警惕在自己的統治區域內爆發資本主義革命。
尤其是前幾年剛剛發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被公開處死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讓很多還處於封建統治的歐洲統治者們觸目驚心。
他們對這種資本主義革命的恐懼。
更勝於對大明的恐懼。
因爲大明只不過是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
而這些革命者們,卻是想要他們的性命。
因此,他們選擇了祕密派出大使前往龍城。
這幾個國家的大使抵達龍城後。
朱君洛一開始打算拒絕接見他們。
因爲在朱君洛看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
這些歐洲國家,只能被迫承認大明的地位。
大不了就讓他們和大明開戰。
反而能趁機擴大在歐洲的領土範圍。
朱君洛並不介意在歐洲獲得大片領土。
但是那個內閣的衆位大臣卻不這樣認爲。
李景和徐方泰這段時間不斷向朱君洛進言。
“陛下,現如今我們的主要方略是向華夏進軍。驅除韃虜,恢復大明正統。”
“如果我們一旦在歐洲和衆多歐洲國家開戰的話。我們就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這對我們來十分危險。”
“並且就算是在歐洲佔領了大片的領土。短時間內,我們也無法完全統治。”
“這勢必會牽扯我們非常大的精力和資源。”
李景完後。
徐方泰又道:
“陛下,臣也十分贊成李大饒建議。”
“就以目前我們的國力來看,僅僅是支撐復國軍團進軍華夏的各項耗費,就幾乎已經掏空了我們的家底。”
“如果我們再向歐洲發動戰爭的話,我們的各項資源將無以爲繼。”
“我們持續耗費大量資源用以發動戰爭,國內的百姓將苦不堪言。”
“會對我們在美洲的統治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
“我們的財政也將因此而陷入瀕臨崩潰的境地,還請陛下三思。”
聽了這幾位內閣大臣的建議後。
朱君洛也冷靜下來認真分析。
覺得確實沒必要在歐洲進行大規模的戰事。
“陛下,現在我們的人口,雖然得到了大幅的增長。但是和歐洲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相比,相差非常懸殊。”
“一旦陷入戰爭的話,我們需要往歐洲填多少人才能夠佔領被攻佔的區域?”
“那將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而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口資源。”
此時的朱君洛完全冷靜下來。
他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得失。
但朱君洛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如果這幾個歐洲國家態度強硬,必須要收回這些港口區域的控制權,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景這時道:
“陛下,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們目前取得的勝利,和我大明軍隊的軍事實力。足以對這些歐洲國家形成威懾。”
“所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現在正是我們利用外交手段,獲得更大利益的機會。”
“現在是他們主動來和我們談和,我們可以借勢對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
“我們目前對歐洲最核心的目的是貿易。”
“通過貿易,來拉動我們的各行各業迅速發展。”
“並且通過貿易,來得到更多的資源。”
“所以,我們可以和他們進行談判,以此來擴大我們在歐洲的貿易。”
在幾位內閣大臣的勸解下。
朱君洛的思路也逐漸的開始清晰起來。
當即下令,召見歐洲各國的大使。
這些歐洲各國大使組成的外交使團倒是人數不少。
總數超過了三百人。
但無奈大明皇帝的親衛只允許各國大使進入總督府。
其它人只能在專門供這些外交使節居住的臨時住所等候。
而且嚴令這些人不得擅自離開指定區域。
否則將會被視作蓄意竊取情報的間諜人員。
十幾名各國大使進入總督府後。
在親衛的帶領下,進入了議事廳內。
在各國大使按照各國的外交禮儀向大明皇帝表達了各國元首的問候後。
開始向大明皇帝遞交國書。
遞交完國書後,代表着這些歐洲國家正式和大明建立外交關係。
這些歐洲大使中,因爲是法國最先提出出使大明。
所以,法國大使讓·諾德理所當然的成爲了此次來訪的各國使團的團長。
讓·諾德這次出使大明,是被歐洲各國寄予了厚望。
希望他能爲歐洲各國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但讓·諾德卻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在來這裏之前,法國的實際掌權者,紅衣主教、法國宰相以及國王路易十四的教父馬紮然專門祕密會見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