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阻擊清軍
面對即將到來的五萬多清軍,趙陽第一次感覺到彈藥不足。
但是趙陽依然告訴前線的將士們,對這些進攻的清軍要給予猛烈的打擊。
只要能扛過這一,最晚明下午,大量輜重車和重炮就能夠抵達永春。
前方的斥候傳來消息,清軍已經出發,正是兵分兩路。
從北側和西側兩個方向夾擊永春。
北側全部是步卒,約兩萬人。
西側有三萬步卒和五千騎兵,還有五十多門火炮。
這明趙陽的判斷是正確的。
而他幸好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
此刻,趙陽來到了北側的防線,看到一團和二團在這裏建立的防禦陣地上,已經挖好了戰壕和掩體。
因爲這裏山地較多,一團和二團將防禦工事藉助地形修築在道路兩側的山坡上。
利用山勢高度差的特點,將幾條戰壕和掩體梯次佈置在山坡上。
一團和二團選擇的這處伏擊地點正是清軍進入永春的通道狹窄處。
這裏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百米,最寬的地方也只有三百米。
一團負責西側陣地,二團負責東側陣地。
兩個團將一多半兵力放在了一線陣地上。
只留下一個營的兵力做爲預備隊,在後方待命。
而迫擊炮則全部放在了山體的棱線後。
所有迫擊炮全部將下方峽谷內的通道進行了標定。
只需要根據前方傳來的信號,炮兵指揮官便會根據標定好的區域,將命令下達給迫擊炮各炮位。
由於炮彈攜帶量不足,所以只能在前方最需要的時候進行炮火攻擊。
提前標定好射擊區域,便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炮彈的浪費。
趙陽在峽谷的兩側詳細巡查後,又給了一些改進的建議後,便立即前往西側的通道。
西側的路比較寬闊,而且中途有一個鎮。
這個鎮的東北方向便是清軍的必經之路。
從東北方向來的清軍需要經過一段山谷才能進入鎮。
而三團和四團便在鎮外三裏處的山谷出口處設防。
這個山谷的出口寬三百多米,兩側都是山丘高地。
三團和四團爲了將清軍阻擊在鎮外,在山谷出口處構築了層層防線。
三團做爲阻擊的主力,在山谷出口外佈下了層層防禦工事。
前方三個步兵營擺成了一個半圓形,將山谷的出口牢牢封鎖住。
後方則是迫擊炮陣地和七十五毫米輕型步兵炮陣地。
在後方還留了一個步兵營作爲預備隊,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而四團則在山谷兩側的高地設伏。
東西兩側各兩個步兵營,同樣是藉助地形在山體上構築工事。
前方是三道步兵防線,第一道爲戰壕,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線爲掩體。
後方則是迫擊炮陣地。
此時,三團和四團剛剛將防禦工事構築完成,正在標定火炮射擊座標。
趙陽趕到後,看了這裏的地形和部署後,心知這是一場惡戰。
這裏將會有三萬多清軍主力來犯。
而三團和四團只有四千餘饒兵力。
再加上彈藥的補給還沒有跟上來,想要擋住清軍大股部隊的衝擊,難度實在太大了。
可是趙陽也知道,他和第七師必須在這裏擋住清軍南下。
否則清軍大股部隊從這裏進入泉州,將會對泉州造成嚴重的威脅。
好在第七師趕在清軍之前佔據了這個鎮,並且成功佔據有利地形,提前構築了防禦工事。
否則的話,如果清軍先搶佔了這座鎮,僅靠三團和四團四千餘饒兵力。
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近十倍兵力的清軍主力的。
趙陽最擔心的就是西側的防線,於是便親自在西側防線指揮作戰。
做爲第七師的師長,趙陽能更好地指揮調度各團的人馬。
時間很快一分一秒地過去。
前方的斥候不斷來報,清軍已經離這裏越來越近了。
而清軍也派出了很多偵騎,不停地在打探前方的路況。
雖然這些偵騎被明軍的斥候擊斃不少,但依然有一些清軍偵騎逃了回去。
這些偵騎看到山谷出口處的明軍防線後,一定會上報給清軍將領。
趙陽也並不擔心,反正遲早都是要碰面的,也不在乎清軍提前發現。
隨着一陣警示的哨聲響起,清軍已經到了山谷出口不到五百米的地方了。
此時正值中午,烈日炎炎,但前方的清軍卻依然馬不停蹄地趕來。
可見清軍也十分着急,要趕着南下,但沒想到這個鎮已經被明軍提前佔領。
清軍的三萬多大軍分成了三個部分,前方是五千餘步兵做爲先鋒,中間則是兩萬五千步兵組成的中軍,後方是五千騎兵。
此時清軍前鋒的五千餘步兵已經快速抵達了山谷出口的地方。
但山地兩側埋伏起來的四團卻並沒有發起攻擊。
而是眼睜睜看着這五千餘步兵從眼皮子底下經過。
直到這些清軍步兵來到山谷出口的時候。
只見山谷外面已經被明軍圍得水泄不通。
但明軍明顯兵力不足,正面只有一千多步兵。
雖然明軍提前修建了一些矮牆做爲掩體,但陣形卻顯得十分單薄。
一千多步兵卻列成了約兩裏地的防線。
在這些清軍步兵的眼中,這樣單薄的陣線一個衝鋒就能突破。
而這一千多步兵對於他們來不過是塞牙縫的。
這些清軍步卒之所以能擔任大軍的前鋒,都是綠營兵中戰鬥力強悍,兇殘蠻橫之輩。
他們看着山谷外的明軍陣線,不由得士氣大漲。
清軍前鋒五千步兵立即衝出谷口,在谷口處列陣後,便立即發起了衝鋒。
這些清軍前鋒步兵雖然悍勇,但基本的作戰要領還是清楚的。
並沒有一出谷口便立即向前方的明軍衝去。
而是先在谷口處迅速列陣,雖然看起來有些散亂。
但五千多步兵結成的方陣還是很有氣勢的。
五千餘精銳步卒結成數個方陣,向着三團的陣地衝來。
清軍的步卒陣形由七個方陣組成,每個方陣約七百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