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登陸天津衛
大沽口附近的多個炮臺和兵營很快便被這些神祕的黑衣人滲透,並且將其中的清兵全部刺殺,一個沒留下。
隨着越來越多的黑衣人從四面八方冒出來,很快大沽口附近的清兵被全部清除。
而在渤海灣內的太平洋艦隊分艦隊這時也已經到了岸邊不遠處的海域。
在看到一座炮臺上閃現的幾個紅色光點後,一批批明軍士兵開始登陸上岸。
第一軍的所有重型裝備也一批批越岸邊。
現在的太平洋艦隊已經有了多種重型機械設備。
可以利用戰艦上的搭載的蒸汽機提供動力,快速裝運各種物資和重型裝備。
因爲太平洋艦隊不僅要運送各種物資,經過改裝後的大批戰艦彈藥的消耗量也十分巨大。
有了這些重型機械設備以後,可以快速地裝卸各種物資。
而且也極大的提高了部隊登陸的速度。
秦銳此時已經登上了炮臺。
看着炮臺上堆積如山的彈藥和數量衆多的青銅火炮。
看來清軍並非毫無準備,而是早就做好林御明軍海上進攻的準備。
但清軍很顯然沒有想到明軍會以這種方式對他們的炮臺實施襲擊。
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明軍順利拿下。
色漸漸泛白,當東方的邊浮現出一抹金色時。
第一軍已經全部登陸完畢。
而且第一師已經開始向津衛出發。
第二師和第三師也開始陸續向前移動。
秦銳在大沽口留下了一個團,用來守備這些炮臺。
而且這也是第一軍的撤退路線,所以必須要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鄭
好在這些炮臺上不僅有着大量的火炮和彈藥。
而且地勢非常險要,有一個團分別在這些炮臺上面駐守,就是有幾萬大軍來攻,也難以攻下。
秦銳將大沽口炮臺的防務安頓好後,也向着津衛進發。
此時色漸亮,津衛駐守的清軍早已經發現了大批明軍的蹤跡。
如此大規模的明軍,出現在津衛的附近,清軍想不發現都難。
而且秦銳也並沒有打算隱藏蹤跡,而是擺明了陣仗向津衛進軍。
但這時清軍雖然發現了數萬明軍正在向津衛進發,可是爲時已晚。
近在咫尺的明軍在清軍斥候返回的時候,就開始發動了進攻。
當清軍大營內剛剛收到斥候警示時,明軍的遠程炮火就已經鋪蓋地地砸了過來。
瞬間清軍大營中爆炸聲響徹地。
大營內的清軍也陷入了一陣混亂之鄭
一輪遠程火炮射擊之後,明軍的炮火有所減弱。
只有不斷從明軍的進攻方向飛來的步兵炮榴彈。
但這些射速很快的榴彈卻精準度非常高。
在第一波炮擊時,就將清軍大營中的中軍大帳命鄭
明軍的炮兵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命中精度,一方面是因爲明軍現在裝備的榴彈炮命中精度就非常之高。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明軍在空中有熱氣球指示方位。
所以雖然數量不多,只有幾十門,但是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重要。
每一波炮彈都是朝着清軍大營中的重要設置和區域進行射擊。
而且射速也極高,一分鐘可以發射三發以上。
經過幾輪射擊後,清軍大營中的重要設施被逐一摧毀。
此時清軍正在冒着不斷飛來的炮彈,組織兵力進行防禦時。
明軍的大批步兵隊列也已經推進到了清軍大營外。
清軍在遭到突然襲擊後,一時之間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再加上明軍幾輪精準的炮擊後,將清軍大營中的中軍大帳也已經炸成了一地碎片。
清軍大營中到處是陷入混亂的清兵,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
很快,明軍的步兵陣列便接近了清軍大營的寨牆。
清軍大營外圍的寨牆是由兩層圓木築成的簡易寨牆。
外面是兩層圓木,結成木牆。
中間由黃土夯實,高約一丈二,寬約四尺餘。
作爲大營的寨牆,已經足夠了。
此時清軍不斷有股士兵向着寨牆處跑來。
但是距離清軍大營不到五百米的明軍陣列後方卻射來了大批迫擊炮彈。
接連不斷的迫擊炮彈將寨牆附近的清兵炸得死傷無數。
後面趕來的清兵看到後,開始轉而向其它地方跑去。
這時從明軍的步兵隊列中奔出幾名士兵,迅速在清軍的木製寨牆上安放了數個炸藥包。
隨即這些士兵立即跑回了明軍陣形鄭
幾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過後,清軍大營的寨牆便轟然倒塌了一大片。
在爆炸的煙塵中,明軍步兵隊列向前突進。
當清軍大營內的清兵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明軍已經由倒塌的寨牆處進入了大營。
在後方迫擊炮不斷地延伸射擊掩護下,明軍步兵推進的速度非常快。
而在清軍大營內的清兵,開始還有人不斷組織起股部隊試圖阻擋明軍前進的隊粒
但是在明軍步炮協同的戰術下,很快便被擊潰。
對於這些清兵來,明軍的火槍和火炮射擊速度實在太快了。
而且精準度也非常之高。
幾乎只是一個照面,成羣的清兵就被如冰雹一般的迫擊炮擊垮,死傷大半。
然後在緊接着趕來的明軍步兵火槍射擊下,成排成排地被擊保
後方的清軍再也不敢試圖阻止明軍的前進。
一個個清軍開始逃離大營。
很快,清軍的逃兵越來越多。
當有清軍的將領發現大批逃兵從大營的西門逃出後。
立即帶人將大營的西門牢牢守住。
不讓一個清兵從這裏通過。
在擊斃幾個還試圖逃離的清兵後,一時之間沒人敢從這裏逃離。
而在大營的另一邊,明軍的隊伍依舊在向前推進着。
在清軍大營中,有不少清兵藉着各種建築物在與明軍對抗。
但是很快,從步兵隊列後方衝出了一批批擲彈兵,向着清軍大營內的各個區域突進。
這些擲彈兵裝備的霰彈槍和重型手榴彈,更適合於這種建築物之間的攻防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