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狼羣戰術
但是在他派人向泰安官府徵集糧草的時候,卻吃了個閉門羹。
濟度聞訊,不由得大怒,立即揮兵前往泰安府。
自從順治帝福臨新政以來,爲了穩固滿清在華夏大陸的統治政權,頒佈了一系列施政方案。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嚴禁屠城,雖然這種事情還是偶爾發生,但次數比以往是少得多了。
尤其是領兵將領,爲了將來不被翻舊賬,大多不會再製造屠城事件。
濟度本來是這項政策的積極擁護者,但這次實在是欺人太甚。
而且沿途受到了各種騷擾,讓他怒火中燒,現在連地方官府也敢拒絕爲大軍提供糧草,更是讓濟度無法壓制內心的怒火。
當濟度不顧隨行衆大臣的勸解,帶着一萬餘騎兵趕到泰安城下時。
卻發現泰安城早已經戒備森嚴,更令濟度心中怒火升騰的是,這泰安城上高高掛着的居然是“明”字大旗。
而隨行的衆位大臣看到這一幕,也是心中驚怒交加,紛紛破口大罵。
但面對戒備森嚴的泰安城,他們一萬餘騎兵卻是無可奈何。
對於戒備森嚴的城池來,騎兵根本無法攻城。
而且泰安城上既然敢掛出“明”字旗,一定是已經有了依仗。
濟度無奈之下,只能調轉馬頭,準備返回濟南城徵集糧草。
但很快就傳來了明軍大批騎兵追擊而來的消息。
這批追擊濟度的騎兵,正是秦銳派來的。
這批騎兵不僅是來追擊濟度所部的,還在沿途將清廷慘敗的消息傳播到各地。
原本秦銳手中的騎兵並不多,只有三千餘輕騎兵。
但是在擊敗清軍主力後,繳獲了大量的戰馬。
而且在燕京城內,也繳獲了數量衆多的戰馬。
因此,秦銳組建起了人數多達一萬的騎兵。
這些騎兵依然是輕騎兵的裝束,只是在胸部配備了護甲,其餘地方均是布衣。
這樣是爲了提高騎兵的機動性。
在現在的大明軍中,已經沒有了重裝騎兵的配備。
因爲明軍的騎兵基本上全部配備了騎槍,在遠距離就可以對敵人造成大量殺傷。
根本沒有與敵軍進行短兵交接的機會。
多數時候是與敵軍交錯而過。
即使是面對敵方步兵,最大射程超過四百米的騎槍,也可以避免與敵方步兵正面相撞。
所以,爲了保持騎兵的高機動性,朱君洛主張在騎兵建設中全部採取輕騎兵的配置。
這批輕騎兵從北方一路南下,因爲輕裝,所以速度遠比濟度所部要快得多。
幾的功夫就已經追上了濟度所部。
而此時的濟度此時正滿腹怒火,正愁找不到地方發泄呢。
得知明軍騎兵追擊的消息後,立即整頓兵馬,準備與明軍決一死戰。
很快,明軍騎兵便呼嘯而來,濟度也下令麾下騎兵前進衝鋒。
兩軍很快便拉近了距離。
清軍紛紛在馬上將弓箭扣在手中,準備嚮明軍的騎兵發射羽箭。
而明軍騎兵卻在沒進入到他們射程的時候,方向稍稍向左偏轉,同時向着他們舉槍射擊。
此時兩軍相距約兩百米,清軍弓箭在這個距離上根本無法對明軍造成傷害。
所以清軍騎兵還在試圖接近明軍騎兵。
但明軍騎兵一直和他們保持着足夠的距離。
不斷舉起手中的短管騎步槍向清軍騎兵射擊。
很快,兩軍騎兵就形成了一前一後的態勢。
看上去有些詭異,明軍此時人數較多,約有一萬餘人在前面跑着。
而清軍人數現在只有八千多人,卻一直在後面追趕着明軍騎兵。
但此時清軍騎兵卻被怒火衝昏了頭腦,濟度不停地催促着加快速度。
可明軍騎兵總是不遠不近地吊着清軍騎兵。
甚至在奔跑的途中,丟下了不少手榴彈,等清軍騎兵隊伍過來的時候,給清軍騎兵又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明軍的這種戰法,在清軍看來,是十分無恥的戰法,但儘管他們心中惱怒,卻也無可奈何。
當濟度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騎兵只剩下不到七千人時,一陣冷汗讓他驚醒。
此時稍稍冷靜下來的濟度終於意識到,他上了明軍的當了。
於是濟度立即下令脫離攻擊,轉向撤離明軍騎兵。
人數不到七千饒騎兵,卻在一直追擊着一萬多饒明軍騎兵,而且還一直沒能給對方造成任何傷亡,反而一直被對方不斷放血。
這讓他想起了草原上的狼羣戰術。
狼羣面對體形巨大的獵物,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但最終的結局卻是體形巨大的獵物被狼羣分而食之。
想到這裏濟度一身冷汗不斷,連連催促清軍騎兵迅速離開這個區域。
但這時候清軍騎兵想要逃離,已經晚了。
明軍騎兵在雙方騎兵交戰的時候,並沒有將速度完全發揮出來。
只是爲劉着清軍騎兵,纔不緊不慢地在前面跑着。
此時發現清軍騎兵要逃跑的時候,明軍騎兵也立即轉向,追着清軍騎兵而去。
對於輕裝的明軍騎兵來,馬速很快就提升了上來。
與清軍騎兵大隊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但明軍騎兵並沒有立即向清軍騎兵發起攻擊,而是分成了兩列縱隊,分別從兩側將清軍騎兵夾在中間。
當清軍騎兵試圖衝破明軍的包圍時,明軍騎兵卻能夠很快地與清軍拉開足夠的距離。
這時,明軍騎兵的兩列縱隊向夾在中間的清軍騎兵發起了進攻。
一陣陣騎兵短管步槍的沉悶槍聲響起,清軍騎兵不斷有人被擊落馬下。
雖然在兩百米距離以外,明軍騎兵裝備的騎兵短管步槍命中率很低,但如果是大批騎兵同時開槍向大量目標齊射的話,命中率就會隨着基數的增大而增加。
而濟度這時也是心中有苦難言,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掉。
就在這時,身邊的幾位王公貴族建議嚮明軍投降。
濟度心中苦笑,要是能投降的話,早就投降了,何必等到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