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擲彈筒
此時這五萬步兵正在一刻不停地向燕京城行進。
第五軍團的駐地在烏蘭察布,而此時派出的三個野戰軍剛剛抵達興和縣附近。
距離燕京城還有四百餘里。
三個騎兵師此時也剛剛抵達張家口附近。
而秦銳收到急報時,科爾沁部和滿清騎兵部隊已經南下。
雖然科爾沁部草原距離燕京城有着上千裏之遙,可對於騎兵部隊來,抵達燕京城也就是四五的時間。
而對於明軍的五萬步兵來,雖然只有四百餘里的距離,但以步兵全部步行來,一能行軍七八十里就是最快的行軍速度了。
算下來,就算一行軍上百里,也至少需要四的時間,這五萬步兵才能抵達燕京城。
雖然明軍的騎兵部隊行進速度很快,距離燕京城也很近,只有不到三百里。
可是隻有兩個騎兵師,一萬兩千餘騎兵,也無法阻擋得住十數萬騎兵部隊前進。
這個時候,秦銳只能狠下心來,給前方的部隊下令: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沿途的蒙古部族徵集糧草。
務必要在蒙古騎兵軍團之前趕到燕京城。
對於明軍來,一直恪守着不擾民的嚴格紀律。
但在這個時候,只能盡一切辦法去援救燕京城。
沿途雖然有一些蒙古部族已經歸順大明,但這些部族都是一些型部族。
對於五萬大軍來,這些型的部族恐怕難以提供充足的食物。
只能向附近更多的部族徵集食物了。
這其中還有很多中立的部族一直對大明冷眼旁觀。
雖然秦銳也一直與他們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
但在這個時候,秦銳哪怕是強徵,也要保證這五萬大軍能夠順利抵達燕京城。
只要這五萬大軍能夠進入張家口,就會有大明的官府提供食物的補給了。
將命令下達之後,秦銳又立即向燕京周圍的各地官府發出警報。
讓他們立即組織周圍百姓進城中避難。
如果蒙古大批騎兵來襲擊,必然會對沿途的各地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這其中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張家口附近,另外兩個騎兵師向燕京城急進後,剩下的一個騎兵師分散成若干股騎兵,向東邊而去。
這個騎兵師的任務就是找到蒙古騎兵的主力部隊,然後對其進行襲擾。
有着空中編隊的協助,第三就在赤峯附近發現列軍大部隊的蹤跡。
很快,空中編隊便將情報立即傳回鄰五軍團指揮部。
並且向其它方向的空中飛艇分隊發出信號。
全部的空中編隊便向着這個方向趕來。
此時第五軍團的空中編隊配備了二十六艘空中飛艇。
秦銳此時將二十艘空中飛艇全部派來襲擾敵軍部隊。
而在地面上,一股股騎兵分隊也在向着這個方向聚集着。
此時負責襲擾蒙古騎兵主力部隊的騎兵師是第五軍團騎兵一師。
秦銳給騎兵一師的任務是:以狼羣戰術,不斷地向蒙古騎兵部隊發起襲擾。
不斷地給予其不同程度的殺傷。
不求殺傷人數多少,只要求將其進軍的速度儘量延緩。
因此騎兵一師的各個騎兵隊,以上百冉數百人不等,不停地向蒙古騎兵部隊發起攻擊。
而敵軍一旦派出一部分騎兵來戰,人數多的話,明軍騎兵便會立即遠離。
因爲明軍騎兵進攻的手段多是遠程攻擊。
利用騎兵可以攜帶的輕型迫擊炮、機槍等向蒙古騎兵主力部隊發起突然襲擊。
在發起襲擊後,只要看到敵軍派兵追殺過來,便立即遠離。
所以一時之間,蒙古騎兵根本無法追上。
而敵軍派出來的人數少的話,便會被周圍埋伏的幾個騎兵分隊聯合剿殺。
明軍騎兵在對蒙古騎兵部隊發起突然襲擊的時候,專門挑那些重要的目標發動攻擊。
一的時間下來,蒙古騎兵就損失了數千人。
而明軍騎兵卻是沒有留下一具屍體。
一方面是這些明軍實在太過狡猾,常常一擊即退。
等蒙古騎兵反應過來,早已經追不上了。
而明軍騎兵在這一的襲擾中,將蒙古騎兵部隊中數量不多的糧草也基本全部銷燬。
明軍騎兵部隊還裝備了一種體積很的炮。
這種炮只有一尺多長。
炮彈也只有拳頭大。
但其爆炸威力卻是不。
常常一發炮彈過來,便會將蒙古騎兵炸倒一片。
這種炮是明軍專門爲騎兵研製的。
採用了苦味酸作爲炸藥裝填物。
而且分爲多種型號,有爆破殺莎、燃燒彈等。
這種炮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在馬背上進行發射。
而且體積重量輕,十分便於騎兵攜帶。
在這次襲擾蒙古騎兵的作戰中,這種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而朱君洛給這種炮卻命名爲“擲彈筒”,而且還大量裝備給一線步兵,尤其是擲彈兵。
現在的擲彈兵已經不再成爲單獨的兵種了,而是將擲彈兵分配到了步兵班。
根據作戰需求的不同,每個步兵班都有一到兩名擲彈兵。
有了這種炮作爲步兵加強火力,使得步兵連隊的火力又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而這種擲彈筒裝備在騎兵部隊,也讓騎兵部隊的輕型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在沒有擲彈筒的時候,騎兵部隊的重火力必須要從馬背上解下來,然後進行組裝和調校,才能進行發射。
在射擊完成後,如果需要緊急離開,還需要將這些重型裝備拆卸成零部件,再綁到馬背上,才能離開。
這樣一來一回,便讓騎兵部隊的機動速度大打折扣。
因此騎兵部隊在襲擾的時候,只能使用騎兵手中的短管騎兵槍進行射擊。
這樣才能保證襲擾後能夠及時離開。
而短管騎兵槍的射程只有一百多米,也就剛剛比弓箭射程遠一點。
結果就是在敵軍追擊時,無法拉開雙方的距離。
。